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是不壹樣的。早在90年代,有多少人記得買房?現在北、上、廣的房價怎麽樣?估計大家都很了解。有壹個悲慘的笑話,世紀初,壹戶人家賣掉了首都的壹套房子,籌集了500萬元到國外投資。經過壹番努力,他們終於賺到了比賣房子多壹倍的錢,他們還在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和勇氣。回到北京,壹家人都傻了眼,突然發現賺的錢根本買不回之前賣的房子。多年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平白帶回了壹身的痛苦。所以,對於壹些人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思考。
話說回來。具體到每個家庭,資產的具體配置是有規律的,基本是隨著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而定。如果妳的投資理念激進,投資期貨、股票等。,甚至還在神奇下跌的比特幣。
舉個大概的例子。如果我有100萬元。然後我會拿出50萬作為家庭穩定基金,這是救命錢。主要投資方向是大額存單定期存款(活期利率上浮50%)和保本理財產品。其次,40萬用於股票和貴金屬投資。當投資產品處於震蕩行情時,轉向貨幣基金,等待時機。其余65438萬元用於購買保險產品。為家庭主要勞動力購買重疾保險;或者用於購買基於收入的保險產品。
大部分人還是沒有那麽大的野心,不喜歡冒險。對於這類投資者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無疑是銀行理財。風險是所有理財方式中最小的,收益卻是相對最小的。那麽還有壹種方法就是在銀行理財中尋找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比如壹些銀行定期理財的年化收益也在4%以上,但需要的初始投入會更高。比如銀行的3年到5年定期存款,收益也比較高,3%左右。對於不能承擔風險的投資者來說,這些理財產品是最好的理財產品。
要問池塘裏的水,為什麽這麽清澈?因為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為它源源不斷。錢的流動性很大,會因為生病、買房、消費等而減少。,而且還會因為投資賺錢而流入。理財真正的方向應該是投資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能力。對於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