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壹。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壹。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壹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裏,其中大陸岸線730公裏,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裏,總人口740.9萬,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裏,人口265.43萬人。
名稱的由來
“青島”這個名稱,原來指的就是小青島(也叫琴島),以島上“山巖聳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島”之名的出現,就現在已發現的典籍文獻來看,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是在明代中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代萬歷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即墨縣誌》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壹個全面了解青島的人。盡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壹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壹座小島“青島”,亦被許鋌所提及。
在許鋌編撰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有這樣壹段記述:“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馬、曰香花、曰田橫、曰顏武。”這裏說的“青”,即是指青島,也就是現在的小青島。在許鋌的眼裏,小小的壹個青島,不僅可以設防,抵禦倭寇的侵擾,而且還是可供人居的地方。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青島最初還是主要用於軍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許鋌所此時所提及的“青島”,是浮山千戶所管轄的壹個可以駐軍的小島。而在這個島的對面岸坡上,壹座小小的天後宮,也已在這裏存在了壹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尋到天後宮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來辟建青島村的時代。
據編修於1924年的《胡氏族譜》記載:“吾族相傳自明永樂初年由雲南遷居即墨,世居青島之‘上莊’”,“聚族而居,五百余載”。這就是說,在天後宮還沒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經從雲南遷居在現迎賓館壹帶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島村”。只是到了後來,村民繁衍愈眾,原來的村址已不能容納,故又分出壹支來,搬遷到了現在的湖南路和廣西路壹帶。這樣,原先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上青島村”,俗呼“上莊”;而新建的“青島村”就被稱之為“下青島村”,俗呼“下莊”。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莊”。
這就基本上給了我們壹個清晰脈絡,即“先有青島,後有青島村,最後才有天後宮”。因為我們已知,青島附近的壹些島嶼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有了名稱。估計“青島”之名,最晚也不能晚於明初。後來,胡姓族人從雲南來了,他們除以青島灣裏這座小島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還將附近東面的壹座山嶺,命名為“青島山”。來青島之後,他們“可樵可漁”,在這裏建了壹座“媽祖廟”,這就是後來的天後宮。到了天後宮建成的1467年,青島灣壹帶就成了整個青島地區最大的漁貨碼頭,被稱之為“青島口”。等有了這麽多冠以“青島”之名的地名之後,原先的“青島”就被俗呼為“小青島”了。
而另壹個被稱做“青島”的小島,位於今即墨市田橫島的東北方,又名“三平島”。這個小島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縣誌》中有過記載,但因與“青島”重名,故自20世紀初之後,便多稱為“三平島”。而這個“青島”,也就慢慢地沒有人叫了。
那麽,什麽時候才將“青島”作為青島地區的總稱呢?現在有資料記載的,就是天後宮內的壹塊刻於清同治年間的《募建戲樓碑記》的石碑。此碑文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在這裏,碑文中使用的“青島”壹詞,已不是壹個島、壹個村、壹座山和壹個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島地區的總稱。對於碑中之“青島開創”和“百有余年”的斷語,時間當在清乾隆年間,這應該是青島的“開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歷史。
自然環境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歷史沿革
青島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壹。6000年以前這裏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瑯琊臺。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瑯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壹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占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壹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壹。
行政區劃
面積10903平方公裏,人口707萬。轄7區5市。市人民政府駐市南區,郵政編碼266000。區號0532。
市南區 面積 30平方公裏,人口 43萬。郵政編碼266001。
市北區 面積 29平方公裏,人口 47萬。郵政編碼266011。
四方區 面積 35平方公裏,人口 36萬。郵政編碼266031。
黃島區 面積 277平方公裏,人口 26萬。郵政編碼266500。
嶗山區 面積 389平方公裏,人口 19萬。郵政編碼266100。
城陽區 面積 553平方公裏,人口 43萬。郵政編碼266041。
李滄區 面積 98平方公裏,人口 28萬。郵政編碼266021。
膠州市 面積1210平方公裏,人口 75萬。郵政編碼266300。
即墨市 面積1727平方公裏,人口107萬。郵政編碼266200。
平度市 面積3166平方公裏,人口133萬。郵政編碼266700。
膠南市 面積1927平方公裏,人口 84萬。郵政編碼266400。
萊西市 面積1522平方公裏,人口 72萬。郵政編碼266600。
城市地位
中國東部重要的海濱城市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勝地。
青島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和中國十佳商務城市,獲得“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是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青島是全國兩個“中國品牌之都”之壹。
青島是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青島榮獲2005年“公眾最向往的中國城市”第壹名。
青島是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的“帆船之都”。
青島是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壹。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之壹。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青島榮譽
●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工作貢獻獎●青島政務網:中國政府地市級網站績效評估第壹名 ●全國人防工作先進城市 ●全國無障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 ●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示範城市 ●全國三綠工程樣板城市 ●2005首屆內地城市投資環境排名首位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11月 ●企業家最滿意城市 2004年11月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4年12月 ●中國最佳商務城市 2005年8月 ●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2005年10月 ●中國最美城區 2005年10月 ●中國品牌之都 2005年11月 ●公眾最向往的中國城市 2005年12月 ● 中國最具風情城市 2006年1月 ● 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價值的中國城市 2006年8月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2006年9月 ●金牌投資城市 2006年11月 ●中國十大節慶城市 2006年11月 ●中國制造業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 2006年12月 ●全國最受農民工歡迎城市 2007年2月 ●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 2007年9月 ●首屆中國最安全城市 2007年9月 ●中國最美麗城市 2007年9月 ●世界最美海灣 2007年10月 ●中國十大最快樂城市 2007年11月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7年11月
交通發展
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擁有集裝箱、礦石、原油和煤炭碼頭,有通往450多個港口的97條國際航線,每月有419個國際航班發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島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大關,達到1.87億噸,列中國第五位。其中,礦石吞吐量6400萬噸,列中國第壹位;進口原油吞吐量2380萬噸,列中國第壹位;外貿吞吐量1.4億噸,列中國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準箱,達到631萬標準箱,列中國第三位,繼續保持世界15強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國第壹位。
青島航空運輸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萬人次,增長15.43%;航空貨郵吞吐量12.3萬噸,增長18.1 %。已開通直航東京、大阪、福岡、漢城、釜山、大邱、巴黎(經上海)、歐洲7國(經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門等19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法蘭克福航班即將開通。開通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50個主要城市的航線,每周610個航班。
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迄今為止,青島市已建成濟青、膠州灣、西流、西流、夏雙、濰萊、同三、青銀、206國道、前灣港疏港等9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總裏程達到525公裏,占全國高速公路總裏程的六十分之壹,占全省六分之壹。目前,青島市高速公路數量、長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標均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壹,並已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濱海公路是青島交通體系的主骨架之壹,該工程北起青島即墨市豐城栲栳大壩東端,經即墨市、嶗山區、市南區、黃島區、膠南市,止於膠南市泊裏鎮柳樹底村附近的204國道處。濱海公路總裏程約169公裏,工程總投資約37億元,工期2年,計劃2006年底建成通車。
通信建設
青島郵電通信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7.02 億元,增長 32.4 %。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聯網用戶累計達84.3 萬戶,增長27.7 %,使用時長達到275.6億分鐘。通訊能力進壹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20.16萬門,增長6.28 %;市話用戶達到 227.48 萬戶,移動電話發展到 383.64 萬戶。
文化教育
青島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有各類文化機構489處。其中,影劇院29處,電影隊214個,文化館(站)172處,博物館8處,公***圖書館13處,藝術表演團體12個,廣播電臺1座、5個頻率,電視臺1座、6個頻道,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76.6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到60萬戶。全市出版各類雜誌1734萬冊,出版報紙54897萬份。2005年***創作發表文藝作品420篇(件、幅),獲得省以上獎勵53項。全市***有檔案館14處。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全市***有各類大專院校20所,在校學生24.8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79所,在校學生15.39萬人。技工學校22所,在校學生3.9萬人。基礎教育學校1335所,在校生91.59萬人。其中,高中學校68所,在校學生13.8萬人;初中學校263所,在校學生29.8萬人;小學1004所,在校學生47.98萬人;初中入學率99%以上。
旅遊觀光
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遊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
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澱,使青島早在 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旖旎壯美的海濱風景線,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嶗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景,具有典型歐陸風格的多國建築,濃縮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現代化的度假、會展條件,使青島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和海內外著名的度假、休閑、觀光、商務、會展目的地。
2005年,青島接待海外旅遊人數 68.44 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 4.15 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 2449.03 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 222.6 億元;旅遊業總收入為 256.6 億元。
生活環境
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青島新區已經成為青島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舊居已經被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代替。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貌保護城市,青島秉承“打造優美環境,構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規劃、生態環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造就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處、城市個性突出、山海優美、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並相繼獲得聯合國和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青島已經成為最適宜人類創業、居住的城市之壹。
節日慶典
青島國際啤酒節(8月)、
中國青島海洋節、
櫻花節(4月下旬 )、
海雲庵糖球會(農歷正月十六至十八)、
天後宮民俗廟會(農歷正月初壹至三十)、
中國青島沙灘文化藝術節(9月)、
青島之春——音樂周 (4月中下旬)、
中國國際電子家電博覽會(6月)、
青島國際時裝周(9月)、
中國國際航海博覽會、
大澤山葡萄節(9月)、
青島酒吧文化節(12月) 等。
特色飲食
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膠州灣蛤蜊、嶗山綠茶、流亭豬蹄、青島大包、泰山路燒烤、劈柴院小吃等。
青島美食:
青島盛產名貴的海參、扇貝、鮑魚、海螺、大對蝦、加吉魚等,這就決定了青島烹飪以海味原料為主的特點。傳統的青島宴席有壹定的講究,常見的有“四壹六”,“四二八”規格。上菜的順序要求先冷後熱,先鹹後甜,每席必有魚,沒有海參不算大席。吃海鮮要看季節,春季和夏季是最好的季節,絕對讓妳吃得再也不想吃肉。當然也要小心,有很多遊人初到青島由於經受不住海鮮的誘惑,吃得太多,結果……(可想而知)。
青島有北方特色的海鮮大席,也有山東各種特色的風味小吃。面食鋪天蓋地,餃子熱氣沸騰。北方美食口味厚重,需要良好的消化能力。青島名廚雲集,山珍海味集中,又有譽滿海內外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佐餐,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在小吃街可領略青島地方風味小吃,這裏有大飯店裏難得的樂趣。“劈柴院”位於中山路、河北路之間的江寧路,是青島著名的小吃街。除此之外還有大麥島海鮮街、雲霄路中苑美食街、匯泉小吃街、雙星大吃街、泰山路燒烤街、長安食街等,薈萃八方風味,是美食家的天堂。
特色菜青島十大特色風味
瀛州鮁魚小吃:
青島飯店傳統小吃,已有50余年歷史。
清蒸紅島海蠣子:
青島小紅樓餐飲中心特色品牌,佐姜醋食用尤佳。
美格涼粉:
青島新亞美食城海鮮美食。
谷香村大蝦面:
青島谷香村面館獨家推出。
瀛州蛤蜊套餐:
青島飯店海鮮品牌。
美達爾烤魷魚:
美達爾燒烤店專營。
大船光魚套餐:
餛飩大王快餐店獨家推出,唯青島獨具。
砂鍋全魚:
萬和春飯店特色品牌。
鮑島海鮮翡翠面:
由鮑島酒家獨家推出。
長城海鮮爐包:
由長城飯店獨家經營,已成公眾性特色美食。
青島之最
中國最早的公路--臺柳路(於1903年建成)
中國最早的現代天文臺--青島觀象臺(1898年)
亞洲最早的水族館--青島海產博物館(建成於1932年)
中國最早的礦泉水廠--嶗山礦泉水(1905年)
中國最早的可樂--嶗山可樂(1953年)
舊中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
新中國最早的火車頭。
中國最大的家電基地。
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青島啤酒
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排水設施。
北方最大的外貿口岸。
北方最大的集裝箱港(相當與天津和大連之和)
中國最大的礦石碼頭。
中國最大的原油碼頭。
中國海岸線的最高點--嶗山1133米。
北方海拔最高的海島--靈山島513米。
中國海洋科學的最高學府--中國海洋大學(原青島海洋大學)。
擁有院士最多的計劃單列市---36位院士。
擁有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最多的城市。
中國利用海水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