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前因後果是什麽?

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前因後果是什麽?

原因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從主觀因素看:

1,中國正處於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壹步擴大;

2.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形成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的制造業體系,壹般產品進口需求減弱;

3.中國政府促進出口產業發展,支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

4.為了保護相對弱勢的產業,國家在壹定程度上以關稅壁壘的方式進行貿易保護。

從客觀因素看:

1,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需旺盛,帶動中國出口增長;

2.國內投資增長放緩,國際市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進口,但促進了出口;

3.幾個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施加多重限制,進壹步擴大了中國的貿易順差;第四,中國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剩余影響

當國際收支順差來自大量實際資源的產出時,就會制約壹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但外資凈流入增加了長期利潤和利息流出的需求,也可能對國內資金的利用產生壹定的擠出效應;

如果流入的資金中含有大量熱錢,很可能對壹國的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此外,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還可能導致夥伴國的經濟對抗和制裁。

擴展數據

策略

實施出口和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按照十六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的“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的要求,協調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調整經濟政策,逐步減少國際收支順差,協調對外經濟和國內經濟的發展。

1.經濟增長促進就業

實施出口和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完善投資政策,拓寬投資渠道,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通過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由於國內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經濟增長難以帶動就業增長,失業率逐年上升。

努力拓寬投資渠道,完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機制,充分利用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14萬億元。那麽,在技術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即使不依靠引進外資,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也能大幅提高,就業機會也會大幅增加。

2.完善結售匯制度。

要保持經常項目適度順差,必須調整進出口結構,加大經常項目開放力度,完善結售匯制度。調整進出口結構主要是在重視出口的同時考慮適當增加進口。

增加進口時註意優化進口結構。政府應鼓勵企業引進適用技術和設備,加大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力度;增加石油和礦產等戰略物資的進口;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教育、旅遊和消費增長來促進進口。

較大的順差為經常賬戶加大開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放寬企業和個人經常項目外匯管理,增加售匯數量,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和個人的需求,促進對外經濟貿易,也有利於調節外匯儲備。

同時,由於資本賬戶沒有放開,為了防止資本賬戶從經常賬戶匯出,政府需要對經常賬戶進行規範管理,主要是真實性審核。

完善結售匯制度,促進結售匯意願,增加開立外匯賬戶的企業數量,讓更多企業從強制結匯轉變為意願結匯。這樣,企業在進出口過程中減少外匯交易,可以節省時間,降低成本。

3.完善匯率機制

資本賬戶已逐步達到平衡,需要完善匯率機制,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控制外資進入,增加對外投資。浮動匯率有利於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二是有利於人民幣早日成為國際貨幣。

三是對匯率敏感的板塊將受益,有利於企業控制出口產品成本,防止價格上漲。第四是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與外匯相關的金融衍生工具。第五,企業融資將逐步從銀行業轉向資本市場,企業融資將更加依賴資本市場,呈現融資多元化。第六,有利於貨幣政策的充分發揮。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要兼顧國內經濟和國外經濟的發展,建立具有市場適應性的利率-匯率機制。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協調利差往往受制於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國際收支順差是國內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央行應該降低利率。然而,當國際金融市場利率高企或面臨通脹壓力時,

考慮到國內利率與外部利率之間的名義利差或實際利差過大,降低利率會導致資本外流,因此不能輕易調整利率。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可以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效果,增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匯率制度改革,即利率市場化和浮動匯率同步進行,建立適應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變化的利率-匯率機制。

要實現資本賬戶的逐步平衡,就必須控制外資的進入,增加對外投資。第壹,控制對外投資速度,調整對外投資結構。第二,引進外資需要從數量向質量轉變。引進外資要註重優質、高科技企業,有利於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升級、提升民族企業設計研發能力的外資企業。

第三,要控制對外投資的領域和速度,減少資本項目順差,為民族經濟的生存和發展留下市場空間,使中國通過民族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自立於世界民族經濟之林。四是增加對外直接投資。要減少資本賬戶盈余,不能簡單地限制外資進入,還要增加資本流出。

增加對外直接投資不僅有助於減少資本賬戶盈余,而且有助於企業超越外國設置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

4.規範進出口貿易

加強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關的微觀經濟調控和政策體系,規範進出口貿易。利用WTO規則趨利避害,需要著眼於出口和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實現民族產品和產業的現代化。利用WTO應堅持三個原則:國民經濟的政治性、維護國內產業利益的政策和應對策略。

同時要做到三點:壹是要合法,按WTO規則辦事;二是要合理、科學、有針對性地運用規則;第三,壹定要有效,註重按規矩辦事的實際效果。

5.擴張性貨幣政策

從1998開始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逐步轉向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壹是統壹內外資企業稅收,取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為民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機會,通過民族經濟發展增加稅源。

二是擴大減稅範圍,刺激社會總需求。第三,適時推進稅費改革,減輕企業實際負擔,促進企業發展,擴大就業。第四,增加轉移支付,主要是社會保障支出,以維持或提高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有助於穩定社會,增加消費。

第五,增加財政擔保貸款或財政貼息貸款,通過財政擔保或貼息貸款支持出口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增加供給,緩解結構性失業矛盾。

擴張性貨幣政策,壹是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二是配合財政債券政策,在公開市場業務中,央行買入債券,擴大貨幣供應量。三是銀行貸款向出口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傾斜,鼓勵出口,擴大出口企業生產,增加就業機會。

四是增加消費信貸,促進有增長潛力的行業快速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第五,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相結合,有利於激活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信托市場,通過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增加投資渠道,將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百度百科-國際收支順差

百度百科-國際收支雙順差

  • 上一篇:中產階級通常做什麽?
  • 下一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鄲東城支行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