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拜登政府的全球戰略如下:
第壹個方面,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隨意印鈔”。所以,美國依舊會借助“瘋狂印鈔”沖擊包括中國、印度、越南等壹眾新興市場。
隨後不用多說,肯定會由美聯儲出面宣布“加息”,使得美元“瘋狂回流”,導致新興市場房市、股市等劇烈波動、資產大幅度貶值,這時候美元再趁機出場,大肆收割新興市場的“資產”。將那些從美國印鈔機上印出來的白紙變成有價值的資產。而這壹招,美國幾乎每隔10到15年就會使用壹次,而且屢試不爽。
我國這壹次同樣選擇“重拳出擊”,主動放開人民幣的匯率浮動,讓人民幣隨著國際市場變化升值。同時,嚴格把關外匯兌換阻止國際熱錢大量湧入中國市場,以防止美國反復“收割”世界財富。雖然不能完全止損,但起碼能阻止美國在中國市場的任意妄為。
第二個方面,美國正在推動半導體、芯片產業鏈的全球布局。美國為何如此在意半導體、芯片科技,主要原因是芯片關乎著中國從中高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的“進階”。壹旦中國完成了高端制造業升級,以中國制造業體量、規模和全領域覆蓋的便利性,中國制造業將直接引領全球制造業的“流向”,並深度嵌入到全球制造業產業鏈條中。
這意味著,全球制造業將為“中國制造”保駕護航。美國再想在高端制造業對中國發起“沖擊”,最先沖擊的必然是全球制造業,而美國受到的損害和“反傷害”會更嚴重。最主要的是,美國再敢“胡來”,真的會惹起眾怒的。至於現在大家敢怒不敢言,是因為美國依舊是高端制造業的主要核心國。
除此之外,當中國制造業從中高端邁入高端制造之後,中國的戰爭潛力將無限擴大,後勤保障能力更是呈現幾何式增長。這對美國而言,想壹想都膽戰心驚。要知道強如美國,也做不到制造業全領域覆蓋。所以說,高端制造將成為中國給予美國的壹記“重拳”,這也是國家為何不惜壹切代價,也要發展半導體、芯片行業的原因。
第三個方面,那就是軍事對抗。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講道理是針對擁有君子之風的國家而言。而像美國這種歷史只有二百多年的“暴發戶國家”,跟他們講道理,不如比壹比誰的拳頭硬。“拳頭不硬,道理無用。”這就是美國的邏輯。
如今,美國不斷鼓吹“太空軍”,希望將中、俄拉入耗錢、耗時的“太空軍競賽”。這樣壹來,中國就沒錢、沒精力建造更多的航母了。可惜美國的“願望雖美”,但沒實現,中國不上當。
第四個方面,在未來相當長的壹段時間,糧食的重要性不亞於金融安全。這次的疫情再次提醒我們,糧食安全比壹切都重要。壹旦糧食出了問題,後果很嚴重。而就目前來說,全球四大糧商,美國獨占三家。
中國應該在糧食布局上加快速度,不僅是為了保證我國自己的糧食安全,同時糧食安全也將在未來影響到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換句話說,手中有糧,朋友更多。尤其是危難時刻,糧食等同性命,更等同有分量的外交。
中國需要加強糧食渠道的建設,與俄羅斯、古巴、巴西等國加強糧食合作。同時,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包括合成肉、糧食基因等方面,都將關乎我國未來的糧食安全。早布局,才能從容準備,面對任何外界的挑戰。不要小看“糧食戰爭”,莫要讓當年的“大豆危機”重演。甚至有機會,不妨“攜糧反攻”,讓美國也嘗嘗“糧食戰”戰敗的滋味。
第五個方面,加大戰略騰挪的力度。中美之間在短期內,兩國關系不會有緩和的余地。美國方面,會加大印太戰略布局,爭取將中國困在印太“牢籠”中。中國如果只是尋求在印太區域的戰略突圍,未免會陷入美國主導的節奏。
所以,中國應該采用“聲東擊西”戰略,借助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直插中東,擴大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若撤出中東,我國就加大進入力度。美國若不撤或緩撤,我國就“溫火燉青蛙”,不徐不疾地“熬”著美國,讓美國著急瞪眼卻沒轍。
憑借上述五方面,堅持下去,美國壹定熬不住。這場“戰爭”比拼的不是廝殺的勝負,而是誰先熬不住、認敗。熬得越久,越不肯認輸、放棄,美國便會迎來最大危機,那就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將從內部“撕裂”美國。有人會叫停、退縮,有人會仿徨無助,有人會喊打喊殺要堅持到底。最後,鬧不好美國真的會分崩離析。堅持住,全球化時代會回報中國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