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中美關系的走向是什麽?

中美關系的走向是什麽?

建交30年來,中美關系取得了顯著進展。奧巴馬接手後,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雙方關系第壹次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可以說,中美關系的走向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在國際政治的詭譎環境中,這個問題更加撲朔迷離。人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如此。我覺得經過30年的風風雨雨,在各方面關系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中美之間的不信任也在增加。換句話說,當中國和美國在廣泛的問題上變得不成熟時,他們對彼此長期意圖的更自然的不信任正在增加。

中美關系發展回顧

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從65438年到0979年鄧小平訪美,中美開始有了實質性的雙邊關系。1986年11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從政治經濟領域延伸到軍事領域。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發展到戰略高度。2009年美國信任總統奧巴馬上臺後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裏訪華,與中國保持密切接觸。此舉被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發展新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上述發展過程來看,中美兩國雙邊關系發展的大趨勢是不斷向前的,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會更加緊密。但也要看到,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強,必然會被美國視為侵犯美國或中國利益的最大潛在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直接相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壹段時期美國人對中國的不信任會更加突出。美國對中國“又愛又恨”,看似矛盾,但仔細研究其對華政策就不會覺得奇怪了。事實上,美國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但中國在不斷變化,變得更加強大。無論中國的實力如何展示,都不可避免地會“侵犯”美國的利益。另壹方面,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以及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采取過激措施。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蘿蔔暫時被現狀推上了風口浪尖,但也要看到,棒子也在悄悄的逐漸變硬。這壹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中前進。

讓我們具體分析壹下中美關系的發展和原因。

首先,從戰略角度來看

美國是全球霸主的事實是美國制定自己的戰略政策,即全球霸權政策的基礎。不說別的,只要看看眾所周知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以及最近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妳就知道什麽是傲慢,什麽是霸權了!所以中國的崛起讓多年沒有對手的山姆大叔很不習慣。畢竟歐盟和日本雖然很強大,但是美國還是覺得可以控制他們。至少美國認為它仍然能搞清楚他們的意圖。但對美國來說,中國不是這樣的。雖然她的實力遠不如歐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舉動確實讓美國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壹點美國很清楚:雖然美中在很多事務上有密切的合作,但在更重要的事務上,北京絕不會按照美國的意圖做決策,即使華盛頓對北京施加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時候。這壹切讓習慣了“我說了算,聽我的”的美國很不舒服,但也有辦法。畢竟,美國明白,中國這個東方“龐然大物”不可能被自己壹口吞下。這也決定了美國防華的必然性。

與此同時,美國不得不承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這使得美國不是要防範中國,而是要與中國合作。當然,利益壹致是根本。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也讓美國意識到中國必須參與很多事情。因此,中美關系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

第二,政治方面:

中美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兩岸關系,美國壹直將臺灣省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的“王牌”。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臺海局勢,這也是過去30年中美關系跌宕起伏的根本原因,而這壹問題也成為中美最有可能發生摩擦的最敏感問題。美國制定的安全戰略,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的安全部署,都把“圍剿中國”作為重中之重。中國無疑成為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隨著“太平洋第壹島鏈”的形成,美國對中國的新壹輪海上封鎖實際上已經成型,這不可避免地給中美關系的發展蒙上陰影。

另壹方面,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提出和成功實施,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安全戰略部署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國民黨在臺灣省“大選”獲勝後,各種緩和兩岸關系的舉動,使臺灣省問題得到暫時緩解。中國在西北的戰略部署讓美國的“全面禁止”戰略化為烏有。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中美發生大摩擦的可能性很小,至少近期不會。因此,中美關系近期不會有太多波折。

三。在處理國際事務中: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處理國際事務的絕對“老大哥”,但如果將其理解為在國際事務上的絕對話語權,也是不合理的。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和朝鮮之間不可或缺的調停角色。中國提供了壹個國際磋商的平臺。雖然朝鮮最近宣布成功進行了核爆炸實驗,但中美之間的密切合作極大地推動了六方會談,這也是國際公認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也在積極尋求相互合作。“天劍行動”表明了中國在反恐事務中的態度和立場,沒有任何爭議。在伊朗核問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全球變暖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上,中美大部分都有這種緊密有效的合作。

由此看來,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似乎與美國步調壹致,但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的首要任務,在這個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壹點力量也沒有,更不用說需要試圖改變這種國際秩序。換句話說,中國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本去公開挑戰美國的壹對壹。所以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美合作大於競爭,至少近期不會有太大變化。

第四,經濟方面:

自200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僅成功融入世界經濟,而且在2006年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新火車頭。並成功坐上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很高的“世界工廠”的寶座。正是這些,讓西方經濟學家說:我們對中國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中國的成功!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優異表現,讓很多美國經濟學家呼籲在世界經濟中給予中國更大的話語權。甚至有人批評美國和西方,說“如果妳不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妳最終會明白,妳開的藥方遠比問題本身嚴重。”於是,“G2”理論又出現了,讓全中國的人都大吃壹驚。這些難免讓人受寵若驚。畢竟中國最了解他自己的“金融背景”。畢竟現在中國處於時代的岔路口,他需要冷靜,避免得意忘形。但也可以看到國際社會重視中國,更重要的是美國重視中國。他也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性。

就貿易逆差而言,美國高層更清楚其真正原因。中美分屬兩個不同的鏈條,壹個是上遊,壹個是絕對的下遊。美國要想改變貿易逆差的現象,只要放松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謂的貿易逆差問題。說白了,貿易逆差問題只是出於政治需要,並無實質性意義。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美國壹直在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全球經濟形勢推動人民幣升值,但預計美國將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這個問題等於說清楚了,這是壹個政治遊戲,沒有實際價值。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中國深知巨額外匯對中國意味著的風險,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而這壹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但是很可惜,中國要和世界其他國家壹起為美國買單——要不停地買美國國債,尤其是中國!因為美國國債是現在最好的避風港,因為沒有壹個地方可以容納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幾乎可以成為壹個“巨無霸”。雖然如果美元貶值,外匯會大幅縮水,但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買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很快崩潰,對外匯以美元為主的中國造成更大的損失。有人可能會說,賣掉美國國債或者用美元資產出國並購來減少外匯是不夠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妳敢不敢賣美國國債。誰能買,誰能買?再說了,妳這個最大的債權國急著賣美國國債,那其他國家不是更急著賣嗎?這樣只會加速經濟衰退更快!還有,購買其他國家的資產,但對於如此大量湧入的外匯,別的不說,單就國家經濟安全而言,沒有哪個國家敢拿它開刀。所以,這更多的是中國的無奈之舉。中國不希望美國經濟崩潰以減少損失,美國也不希望。所以美國和中國形成了“金融恐怖平衡”,把雙方牢牢困在了壹起。

在其他方面,中國的快速發展增強了中國模式的合法性和親和力,相應的美國對中國的制度性壓力也會大大減弱。這種對西方的沖擊必然會削弱美國的“軟實力”。勢必會引起美國更多的“戒心”,這也是影響中美關系的壹個溫和因素。

結論

總之,中美雙邊關系的不斷發展是不可避免的,爭端和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鑒於雙方的實際情況和國際背景,在相當壹段時間內不可能有大的沖突。當然,這壹切都是建立在美國認為可以控制和容忍中國的前提下。當然,也是由於中國以維護國家統壹和國家利益為第壹原則,其次才是發展具有民族崛起意圖的外國勢力的認知。實際上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這也成為了目前中美關系合理的壹個原因。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中美關系的總體趨勢是好的。換句話說,在短期內可以看出對方意圖的情況下,雙邊關系將在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問題上變得更加成熟,而對對方長期政治意圖的更自然的不信任正在增長。

  • 上一篇:中國銀行信用卡人民幣賬戶可以自動償還美元賬戶欠款嗎?
  • 下一篇:中行人民幣對外匯期權業務支持哪些幣種?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