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中國農業耕地面積654.38+0.8億畝的紅線該不該定?

中國農業耕地面積654.38+0.8億畝的紅線該不該定?

似乎貫穿著各種自我矛盾和機械思維。

妳舉的例子都是基於中國目前的糧食產量和耕地面積,進壹步增加了我的論據。問題的關鍵在於,開放耕地紅線後,整體低水平的農業生產能否維持糧食安全。

請始終註意以上討論的基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要用現有的模式來討論耕地開放後的情況。由於重復較多,我就不壹壹對應了。

1.國際糧價的降低與高產和需求不足有關。目前中國進口量占糧食貿易量不到1/5,還沒有撼動貿易局面。擴大進口怎麽辦?

2.問題的核心是,壹旦中國放開耕地紅線(不要高估地方經濟),銳減的耕地無法保證往年的產量,導致進口需求劇增。妳在找誰?

我之前說過,妳們5億噸的貿易量主要用於飼料、榨油和工業用途的農作物,主食的量不多,肉類也是。去年進口量是9000萬噸,不是妳想象的5000萬噸。這就是目前的情況。根據妳的數據,3%的差距已經是這樣了。10%呢?更多呢?

妳在找誰?通過走私?

不要太迷信供求關系,市場上是這樣,但供給需求不是真實需求,市場滿足不了實際需求。按照妳的說法,肉制品的價格取決於供求關系。當越來越多的人吃不起肉蛋的時候,他們就付出了營養不良的代價,這是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還是那句話,請註意討論的依據,不要以耕地減少的情況為例。)

4.相關信息關鍵詞都能找到,所以我沒有義務也沒有時間去找很多資料給妳做表格化科普。

大蒜和鹽的例子說明了搶購的必然性。50%的方便面都得買,但人們願意買至少壹個糧食生產周期的高價糧嗎?這種情況必然會引發壹波囤糧潮。妳也說過,災難越多,流通越不順暢。在這種情況穩定下來之前,混亂已經出現,甚至在已經不發達,需要外部輸血的地區,人們會餓死。

6.再次強調,糧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最基本的剛性需求,普通商品的漲跌不能比。壹旦糧食缺口擴大,就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到時候,我們不僅要面臨漲價的問題,還要面臨政治妥協。

7.主要糧食出口國是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而越南等國的份額相對較小。稻米主要產於東亞、南亞和東南亞。註意問題的基礎。當中國急需糧食的時候,那些出口國確實會提供壹些,但必然會競相提價。

8.可笑!妳把國內的社會分工變成小農經濟了嗎?國內不會拖我後腿。國際呢?妳真以為各國都在講友誼互助?外匯儲備有相當壹部分是買各種債券保值,現金流沒有妳想的那麽多。

9.妳認為春秋時期的生產力會留下足夠的余糧供兩國消費嗎?在那個時代,缺糧就是死亡。誰賣給妳的?

10.糧食的生產周期很長,壹般是半年,但至少要壹年才能穩住局面。耕地銳減造成的糧食危機,可以通過外包來補充,但是誰能支撐妳半年?這時候去窩棚耕地比耕地減少前需要的土地更重要。這是補償性的土地擴張,來來回回。

11.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主要是收入太低。雖然全國糧價不斷上漲,但遠遠不夠。我乘以幾倍也沒什麽好說的。在這種形勢下,那些民營糧商也認為國家漲價讓他們的收購成本更高了。提高食品價格是合適的。壹方面會使國內糧價高企,以免因糧食外流而增加國內供應壓力;另壹方面,寧願讓利給農民,以免被國際糧價搞破產(見大豆貿易),也不願將來被迫讓利給外國糧商。當耕地進壹步減少,導致糧食需求不足,妳寧願在國際上購買高價糧食,為什麽現在不幹脆讓利給農民?

城市現有土地利用率是否飽和?這個計劃合理嗎?真的缺地嗎?那些商人在耕地上建什麽?高新產業園還是商品房?這種發展有實際意義嗎?妳要白冒巨大風險?

其他人也懶得反駁。

整篇文章可以概括如下:

1.機械地看待事物,是典型的線性思維。其實任何事物都是發展和關聯的,壹件事情導致另壹件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發生變化的案例數不勝數。

2.太迷信市場經濟和市場調節,各種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都被妳無視,對國際貿易的想法很幼稚。

3.把糧食當成普通商品,沒有意識到這種最需要的物資的生命線屬性。普通的貨物可以委托給別人,至關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掌握。

4.對社會現實和社會心理缺乏了解,典型的紙上談兵。

5.對行業和就業認識不足。

我再壹壹反駁。

1.“國際糧價的降低與高產和需求不足有關。目前中國進口量占糧食貿易量不到1/5,還沒有撼動貿易局面。擴大進口怎麽辦?”-

現在妳已經承認了2015年中國糧食進口增長5.5%的事實,國際糧價也暴跌,這說明中國進口的擴大與國際糧價的上漲並不是正相關的(中國瘋狂進口,糧價不僅不漲還暴跌)

2.“問題的核心是,壹旦中國放開耕地紅線(不要高估地方經濟),銳減的耕地無法保證往年的產量,導致進口需求劇增。妳找誰?”-

既然妳已經承認了“國際糧價的降低與高產和需求不足有關”,那麽高產的國家自然會把多余的糧食賣給中國,否則2015中國大量進口糧食的時候誰來買?事實表明,國際買糧很容易,2015國際糧價大跌就是明證。

“我之前說過,妳們5億噸的貿易量主要用於飼料、采油和經濟作物。主食不多,肉也不多。去年的進口量是9000萬噸,不是妳想象的5000萬噸。這就是目前的情況。根據妳的數據,3%的差距已經是這樣了。10%呢?更多?”-

妳不能混淆大豆和主食的數據。我給妳最新的數據供參考。2019510000噸糧食(主食)是中國在2012年進口的,這與grain.com/Publish/news/201501/579989.shtml,有4%的差距(2012年為3%)。如果包括非糧大豆的話是9000萬噸,但是妳仔細看我之前的數據,自給率大概是90%(因為這幾年大豆進口比較瘋狂,幾年前10%(5000萬噸)的數據可能比較老,目前的對外依存度是0.9/6=15%,不包括大豆。既然按照妳的標準是15%,那就超過了10%。結果,由於我們進口了如此多的糧食,國際糧價暴跌(幾乎減半)。

3.“不要太迷信供求關系。在市場上確實如此,但供給需求並不是真實需求,市場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按照妳的說法,肉制品的價格取決於供求關系。當越來越多的人吃不起肉蛋的時候,他們就付出了營養不良的代價,這是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還是那句話,請註意討論的依據,不要討論現在耕地減少的情況)”-”

不吃或減少對肉、禽、蛋、奶的需求,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印度人迄今為止很少吃肉,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民族日益繁衍昌盛。印度人吃素,雖然有文化習俗和習慣,但收入低是根本原因。印度上層階級和移民歐美的印度人的肉類攝入量遠高於普通印度人,就是壹個典型的證明。中國人對肉類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只是十幾年的事情。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壹年難吃肉是常事。這也是收入變化後飲食的巨大差異。如果壹種需求受收入變化影響很大,我們說這種需求是很有彈性的,不能稱為剛需。與糧食安全無關,因為吃不起肉不會引起內亂(指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4.“相關信息關鍵詞都可以找到,我沒有義務也沒有時間去找壹大堆資料給妳做表格化科普。”-

目前在1994《誰來養活中國》中能找到的只有華盛頓智庫世界觀察研究所90年代的萊斯特·布朗。然而20年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預言被戳穿了。而且1994已經不能反映當前的真實情況。

5.“大蒜和鹽是說明恐慌性購買不可避免的例子。50%的方便面都得買,但人們願意買至少壹個糧食生產周期的高價糧嗎?這種情況必然會引發壹波囤糧潮。妳也說過,災難越多,流通越不順暢。在這種情況穩定下來之前,混亂已經出現,在已經不發達、需要外部輸血的地區,甚至會有人餓死。”-

我不否認恐慌性搶購的必然性。妳可以註意到,我在上次回復的第九條中說,糧食的產量和存儲量比鹽大幾十億倍。估計恐慌過後1天內價格會恢復正常。商人會從低價的地方買糧食到高價的地方去賣。考慮到食品的流通體系和巨大的存儲量,壹天內維持壹碗方便面50元的價格是不可能的。

我確實說過,災難越多,流通越差。我在上壹輪回復的第17條也解釋過,愚蠢的糧食限價政策是暴動和叛亂的根源。即使有人囤積糧食,餓死人的事件也不會發生(參考1950年上海“米棉大戰”,中國沒有限制糧價,而是按照經濟規律通過增加供給取得了勝利。)

6.“還是那句話,糧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最基本的剛性需求,普通商品的漲跌不能比。壹旦糧食缺口擴大,就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到時候,我們不僅要面臨漲價的問題,還要面臨政治妥協。”-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變化,糧食其實可以看作是壹種普通商品,不是最基本的剛性需求。目前糧食主要作為飼料,不吃或減少對肉、禽、蛋、奶的需求,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傷害。印度人迄今為止很少吃肉,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民族日益繁衍昌盛。印度人吃素,雖然有文化習俗和習慣,但收入低是根本原因。印度上層階級和移民歐美的印度人的肉類攝入量遠高於普通印度人,就是壹個典型的證明。中國人對肉類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只是十幾年的事情。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壹年難吃肉是常事。這也是收入變化後飲食的巨大差異。如果壹種需求受收入變化影響很大,我們說這種需求是很有彈性的,不能稱為剛需。由於糧食不是最基本的剛性需求,所以不會是大問題,也幾乎不可能上升為政治問題。

7.主要的糧食出口國是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而越南等國的份額相對較小。稻米主要產於東亞、南亞和東南亞。註意問題的基礎。在中國急需糧食的時候,那些出口國確實會提供壹些,但必然會競相漲價。”-

糾正壹下,其實東北亞也產大米,比如朝鮮,韓國,日本,東北。

既然妳已經承認美國不壟斷國際糧食市場,美國也不產大米。而且中國在妳假設的“糧荒”下不怕漲價,所以糧食安全的問題不存在。

8.“可笑!妳把國內的社會分工變成小農經濟了嗎?國內不會拖我後腿。國際呢?妳真以為各國都在講友誼互助?外匯儲備有相當壹部分是買各種債券保值,現金流沒有妳想的那麽多。”-

既然妳承認了國內(農民)不會拖妳後腿(不賣妳的糧),那麽同理,國際社會也不會拖我們後腿(不賣我們的糧)。妳可以觀察到,世界各國之間發生戰爭的概率遠遠小於國內平民之間的戰鬥。既然國內平民打仗打仗,就要賣糧食,何況沒有戰爭的國家。

中國外匯儲備中有相當壹部分確實是購買各種債券來保值(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國債)。但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高、買賣價差小、換手率高、市場成交量大、出售方便快捷等原因,美國國債被普遍認為是準流動性的。參考2015中國的貿易逆差,央行賣出了部分大宗美國國債,在極短的時間內賣出,換回了大量美元。

9.“妳認為春秋時期的生產力會留下足夠的余糧供兩國消費嗎?在那個時代,缺糧就是死亡。誰賣給妳的?”-

春秋時期的生產力確實不足,但各國穿衣服是剛需。魯國和梁國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生產的布料賣不出去(或者換不到糧食)。

缺糧不壹定意味著死亡,因為褲腰帶總是可以勒緊的,人也不用壹日三餐,還可以從牙縫裏摳錢。這意味著壹個極端貧困的人可以減少他的食物消費。如果春秋時期各國的農民和地主都不賣糧食,他們哪來的錢買衣服、陶器、醫療、鹽、青銅工具、房地產、土地和奴隸?所以即使當時人餓死了,糧食還是照常賣。兩千年後,不發達國家的人餓死了,但國際谷物還是照常出售。

10.“糧食的生產周期很長,壹般是半年,但至少要壹年才能穩住局面。耕地銳減造成的糧食危機,可以通過外包來補充,但是誰能支撐妳半年?這時候去窩棚種地,比耕地減少前需要的土地還要大。這是補償性擴張,還要來回折騰?”-

耕地銳減造成的糧食缺口,用購買的能源來補充,按照中國的購買力。半年以上買三年糧不成問題。我們不依賴壹個國家,而是依賴千千成千上萬的糧食銷售商和出口代理商,以及國際糧食市場上的幾十個糧食出口國。妳自己也承認國際糧食供大於求,所以我們不用擔心買不到。

既然買菜不是問題,就沒必要拆樓。而且拆樓後的土地肥力很差,比從森林和野外開墾出來的土地還要差。在中國開山填海也是沒問題的,因為中國南方的山極其豐富,大部分都是荒山。

11.“雖然全國糧價不斷上漲,但遠遠不夠。如果乘以幾倍我也沒什麽好說的”—

因為現在的糧食價格真的不貴,所以翻壹倍我也不在乎。因為我們不怕糧食價格上漲兩倍。那我們就不怕國際糧價漲幾倍了。

提高糧食價格來保護中國農民,確實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麻煩的是,為了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允許世貿組織對超出中國糧食進口配額的純進口關稅設置了50%-65%的限制,這意味著壹旦國際糧價暴跌,或者國內糧價超過國際糧價的1.65倍,那麽中國就無法從法律上和行政上以全額關稅的形式阻止超出配額的糧食進口。目前很有可能在2015年首次以全關稅形式進口糧食。中國為了保護農民,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提高收購價的手段已經用盡。

12.“現有城市土地利用率是否飽和?這個計劃合理嗎?真的缺地嗎?那些商人在耕地上建什麽?高新產業園還是商品房?這種發展有實際意義嗎?因為這些原因,我們必須平白無故地承擔巨大的風險?”-

現有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已經飽和,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而南方很多老城區都是群山環繞,沒有更多的土地擴建新房。而且因為654.38+0.8億畝紅線的存在,新城擴張中有限的土地指標主要用於建設工廠等可以拉動GDP的商業場所。這還是很有意義的,可以為國家貢獻稅收,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地方政績。但商業用地占用住宅用地,導致房價暴漲。從2005年到2015年,房價十年間也上漲了7-10倍。妳知道,價格取決於供求關系,價格漲幅是7-10倍,可見住宅用地的稀缺性。另外,654.38+0.8億畝的紅線對城市居民買房不利,對農民也不利。南方很多村民很難拿到自己建房的審批證。大家有沒有註意到,南方的農村房屋大量建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比如半山腰,容易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房屋開裂地基下沈,交通不便,三代同堂。此外,新建商品房為了擴大城市用地,不動耕地指標,往往直接拆農民自己的房子來搶占農民的宅基地。18億畝紅線是保護農民還是損害農民利益?

對妳對整篇文章的總結做壹個解讀。

1.我不否認任何事物都是發展和關聯的,壹件事引出另壹件沒有直接關聯的事的情況數不勝數。所以糧食從原來的剛需產品變成了非剛需產品,妳也應該看到這個變化。

2.我不否認有各種各樣的經濟危機和嚴重傷害,我也經常聽到關於國際貿易不斷的爭端,但這些都是針對工業產品的。如果國際貿易對農產品設限,很容易被譴責為不人道、侵犯人權。美國在對朝鮮實施制裁的同時仍然提供糧食援助就是明證。

3.我真的把食物當成普通商品了,所以我參加第三次反駁。如果壹種需求(吃肉)受收入變化影響很大,我們說這種需求(吃肉)很有彈性,但不能稱之為(吃肉)剛需。既然吃肉不是剛需,那麽消費量最大的飼料糧也不是剛需。

我反駁妳的時候提供了很多數據和活生生的例子,妳卻說我對社會現實和社會心理了解不夠,典型的紙上談兵。妳覺得合理嗎?

  • 上一篇:中國銀行信用卡開通了全球交易人民幣記賬功能。外幣消費和交易短信如何提示消費金額?
  • 下一篇:出國留學:網申付費的方法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