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超級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是

超級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是

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的保護就業理論。

超保護貿易政策是指西方發達國家為維持國內市場的壟斷價格,搶占國外市場而采取的壹種侵略性的對外貿易政策,也稱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

主要內容包括:對進出口貿易實行許可制度和外匯管理;對進出口商品實行進口配額,征收高關稅或者禁止進口;對出口商品給予補貼或關稅減免。

壹、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內容

1.對進出口貿易實行許可證制度和外匯管理;

2.對進出口商品實行進口配額,征收高關稅或者禁止進口;

3.出口商品的補貼或關稅削減。

第二,超級保護貿易政策的興起

超級保護主義盛行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在這壹階段,資本主義經濟有以下特點:

1.壟斷取代了自由競爭;

2.國際經濟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

3.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危機,使市場問題進壹步尖銳化,使超級保護貿易政策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大危機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提高關稅,實行外匯限制和數量限制;同時,國家積極幹預對外貿易,鼓勵出口。新重商主義盛行。

第三,超保護貿易的特征

與壹戰前的貿易保護主義相比,極端保護主義有以下特點:

1.保護的對象擴大了。超級保護貿易不僅保護幼稚產業,也保護中國高度發達或衰落的壟斷產業。

2.保護的目的變了。超保護貿易不再是培養自由競爭的能力,而是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壟斷。

3.保護轉為進攻。過去的貿易保護主義是防禦性的限制進口,超保護主義是在壟斷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進攻性的擴大國內外市場。

4.對階級利益的保護,從壹般工業資產階級轉向了對壟斷資產階級的保護。

5.多樣化的保護措施。保護措施不僅僅是關稅,還有其他各種獎勵和限制進入的措施。

6.組建貨幣集團,瓜分世界市場。1931年,英國放棄金本位制,導致統壹的世界貨幣體系解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形成排外、對立的貨幣集團。

第四,超級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在上述歷史背景下,各國經濟學家提出了各種支持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依據,其中主張重商主義的凱恩斯理論影響較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進出口的貨物、物品,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海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征收進出口關稅。

第三條國務院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以下簡稱《稅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稅率表》(以下簡稱《進口物品進口稅率表》),規定了稅目、稅則號、稅率,是本條例的組成部分。

第四條國務院設立關稅稅則委員會,負責對《稅則》的稅目、稅則號、稅率和進口物品進口稅率表進行調整和解釋,報國務院批準後實施;決定暫定稅率的貨物、稅率和實施期限;確定關稅配額稅率;決定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保障關稅、報復性關稅以及決定實施其他關稅措施;決定特殊情況下稅率的適用,履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五條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口貨物的所有人是納稅義務人。

第六條海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履行關稅征管職責,維護國家利益,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依法接受監督。

第七條納稅義務人有權要求海關為其商業秘密保密,海關應當依法予以保密。

第八條海關應當按照規定對舉報或者協助查獲違反本條例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並負責為其保密。

  • 上一篇:不再進口時,已支付的貨款還需要交稅嗎
  • 下一篇:炒外匯如何正確的平倉?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