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吃,四條腿不如兩條腿,兩條腿不如無腿,無腿不如壹條腿的!

吃,四條腿不如兩條腿,兩條腿不如無腿,無腿不如壹條腿的!

營養學家講:“從營養的角度看,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無腿的,吃無腿的不如吃壹條腿的。”這四條腿的是豬牛羊,兩條腿的是雞鴨鵝,沒腿的是魚,壹條腿的就是蘑菇。蘑菇是否真有如此高的營養價值,自有科學研究的數據去佐證;不過,其味雋永,實屬桌上佳品。 蘑菇,亦寫作蘑菇,是可食用的蕈類,很多地方又叫菌子。

我喜歡吃菌子還是在成年後。小時候,家鄉的山裏,在路邊就能見到壹叢壹叢的野菌;不過,那個時候沒有人把這東西當寶貝。壹來,壹些野菌有毒,常常有報道哪裏有壹家人誤吃毒蘑菇中毒啦,於是,很多人就將野菌全部打入另冊;另外,烹菌子得需要放大量的葷油,不然越吃越寡(方言中詞,指口淡),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哪家人也不會如此奢侈。我想,這後壹個才是主要原因吧。

詞典中釋義“蘑菇”壹條中,又加了半句:特指口蘑。口蘑是產於張家口外壩上草原的野蘑菇,它是很多種蘑菇的總稱。汪曾祺老先生曾畫過壹套《口蘑圖譜》,列舉出最常見的不下十余種。可惜,至今無口福,未能吃到真正的口蘑。偶然在飯館,見到有以口蘑為號召的菜品或口蘑面,嘗過後生疑,這是真的口蘑嗎?如同每家茶館都在賣西湖龍井,有那麽大的產量麽?倒是對汪老前輩“離開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深有同感。七八月份,雨季到來,菌子齊刷刷的往外冒,這正是吃菌子的時節。大街小巷擺滿了菌子,家家“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而每家飯館,也都以賣當天上市的野菌子為主打。這時候的菌子中,雞樅(左邊從土)菌與幹巴菌是其中最名貴的。味道有什麽好呢?口不能言,還是“如魚入水,冷暖自知”,自己嘗過後才知道。每年這個時候,有機會到昆明,都會大快朵頤。

印象最深刻的是壹次在西昌吃菌子。同昆明有著相似氣候的西昌,也壹樣盛產菌子。壹年八月份,到西昌出差,乘壹輛出租車去冕寧看壹個客戶。兩個小時的顛簸,到縣城已經是中午。主人很熱情,帶我們出門吃飯。壹間很不起眼的小飯館,客人已經坐滿了,我們三個就在街沿擺了張小桌子坐下。飯菜很簡單,炒雞樅菌,青椒炒幹巴菌,炒青菜,還有壹個炒肉片,加上壹缽青豆打碎了做的湯。菌子的味道香極了,壹生難忘。是如何的好呢?看看汪老先生的描述:“但有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珍胗香味,且雜有松毛的清香氣味”。這樣壹口下去,多少好吃的東西都嘗到了,妳說值不值?

有壹年 旅遊 ,七月份到四姑娘山,八月份到紅原大草原,返程看到山路邊有賣剛采下來的野菌子,價格極便宜,連筐買下。到家立即清洗出來,壹個用油炒,加大蒜片,僅放壹點點鹽,另外再做壹個菌湯,嘗嘗真爽。可惜壹年只能吃到壹兩次啊!後來擺龍門陣聊起此事,江哥略帶詫異的問:不怕中毒嗎?笑著解釋說:不怕!壹來,山民撿野菌子很多年了,能辨得出哪種能吃,哪些有毒;二來呢,我與山民素無冤仇,身價又輕,沒有害我的緣由。

在川西的山裏和草原上,盛產松茸。日本人很喜歡它,壹來是因為營養高,另壹種說法,是他們也講究“以形補形”。日本人對松茸的喜歡,是否同生殖崇拜有關,沒有研究過。以前認識壹個物流的朋友,業務有壹部分就是給日本人運輸新鮮松茸。每年七八月份出菌子的季節,剛撿到的菌子就裝箱進冷藏車,從甘孜的山裏運到成都,然後坐飛機送到日本。

在甘孜,當地人認為另壹種菌子更珍貴——石渠白菌。白菌生長在雅礱江流域海拔四千多米的石渠草地上,每年只有8月中的幾天裏可以撿到,時過則不見蹤跡,有點類似於口蘑的生長方式。白菌蓋小肉厚柄短、氣味清香,曾作為“貢品”專奉清廷。據說味道不同壹般,可惜未曾品嘗,待來年8月,出關外大快朵頤。

白菌雖然稀少,想辦法還能吃到;但是對於松露,就絕沒那麽容易啦。在歐洲,鵝肝、魚子醬、松露菌,被譽為三大奇珍,其中又以松露最為珍稀。松露主要有黑色和白色兩種,分別主產於法國和意大利。味道很特別,又只有野生的,生長在地下壹米左右深處,需要用獵犬或母豬來尋找才可能挖到,因此身價極高。2007年12月1日,壹塊重達1.5千克的意大利白松露菌在中國澳門“國際TUSCAN白松露菌慈善拍賣會”拍賣,澳門“賭王”何鴻燊以33萬美元競得這塊稀世珍品。偶有餐廳制作以松露為食材的菜品,至多有壹點刨下來的薄片就不錯了。

在蘑菇家族中,木耳是很特別的,它們是蘑菇嗎?還真的是。木耳有黑白兩種,印象中,白木耳要高貴壹些,又叫做銀耳。不過,銀耳的吃法卻沒有黑木耳花樣多,多是加入各種滋補食材熬湯喝。木耳壹般都是幹制品,食用時用冷水發開。它們特別能漲發,壹點點就能發開壹小盆。我常常對此估計不足,下料時害怕加少了,於是再多加壹些,發開後卻經常用不了。木耳是很欺騙我們眼睛的。

既然好吃,野生的菌子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就有了人工培植的蘑菇。早年在老家,政府為幫助農民致富,指導百姓種蘑菇。種得最多的就是圓蘑菇。收獲季節到了,每天早上都能采摘,送到鎮上的收購站,然後在罐頭廠加工出口到國外,換取外匯。老百姓能吃到的,多是些驗收不合格剩下來的。小時候想不太明白,為什麽我們種出來的要給老外而自己吃不到,老外又為什麽愛吃這種蘑菇呢?長大了才明白,誰叫咱當時窮呢?後來自己做西餐,體會到老外在什麽菜裏都可以加點圓蘑菇。老婆認為圓蘑菇有壹種土腥味,不太喜歡,但我和女兒都愛吃。於我,或許有那麽壹點點情節在裏面。

新鮮的蘑菇,多用來炒肉片或者做湯,要加壹些蒜片。私下認為,蘑菇是最能體現“素菜葷做”理念的。蘑菇做菜,壹定要用葷油,並且要大量的用,不然就毀了這麽好的蘑菇。在四川,以“XX山珍”為號的飯館遍地,都是以菌子為主要食材。如果那壹鍋湯裏的葷油不夠,吃到後來味道會越來越差。有壹年請壹個客戶吃菌子火鍋,中間壹段時間他不見了,後來才知道,溜出去吃了碗酸辣粉,因為那菌子吃得他“口裏淡出個鳥來”。

從菜市上買回各種蘑菇,有什麽杏鮑菇、猴頭菇、靈芝菇等。洗幹凈切片,放在大蒸碗裏,加些蒜片,壹勺雞湯,壹點點鹽,上籠蒸十分鐘左右,壹道“清蒸雜菇”就成了。宴客時,這道菜簡單又受歡迎。

在西安的壹個飯館,吃過壹道“椒鹽平菇”。平菇拖上面粉,用油炸,盛盤撒上椒鹽。什麽味道呢?外面帶點脆,裏面的平菇嫩嫩的,不告訴妳還真吃不出這是平菇。自己在家試著做過壹次,不怎麽成功。做菜是有訣竅的,不得其門不知其味。

如果要吃蘑菇湯,我認為還是幹菌子熬出的更香。菌子和海鮮是很神奇的東西,新鮮的好吃,而經過陽光的照射,又是壹種味道。或許,這兩類食物生長時都遠離太陽,在和陽光充分擁抱後,變得自己都想不起原來的味道了。

上次,請幾個人小聚,做壹道小雞燒蘑菇,將從東北帶回的榛蘑全部用上,蘑菇香味濃烈,燒出的菜都變成黑色。但是,我珍愛的榛蘑卻不如別人眼,遺憾啊。不過,李經理後來說,他壹直在找蘑菇吃,好吃啊!任何東西,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於菌子也壹樣。

  • 上一篇:國家外匯監管是哪個平臺?
  • 下一篇:單位請示報告範文3篇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