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11月中旬要在惠州玩壹天,去哪裏要啊!

11月中旬要在惠州玩壹天,去哪裏要啊!

2005年,全市接待遊客1000.2萬人次,增長33.4%;接待住宿遊客459.8萬人次,增長30.6%,其中國內遊客人數380.02萬人次,增長18.4%。旅行社組團方面,國內遊29.68萬人次,增長31.1%;出境遊1.54萬人次,增長71.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9.94億元,增長28.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65億美元,增長92.7%。

惠城區:半城山色半城湖

惠城區作為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乃至整個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區總面積1471平方公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具有嶺南水鄉澤國獨特魅力的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吸納了山之仁、水之智,並巧妙融合為壹體。

提到惠州,就會想到西湖,想到西湖,自然就不得不提起“才高八鬥,風流倜儻”的蘇東坡,以及他美麗多情的愛人王朝雲。都說是“東坡到處有西湖”,是蘇東坡成就了惠州西湖的盛名,誰又知當年,也正是西湖的美宛如絲絲涼風,撫慰著他被貶後落寞的心靈,見證了他曲折人生之途,更寄托了他真摯的愛情和永遠的懷念。

西湖這壹片世外風景,經蘇東坡的妙筆勾畫與精心營建而聲名遠揚,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清純之美。早起的惠州人就在這蔥蘢掩映中品茗聊天,散步健身,安然閑適的神態似是受到清澈恬淡的西湖水的感染,羨煞神仙。

另外“半城山色”分布於城區西南角,從鄰近西湖的飛鵝嶺、螺山,到紅花湖景區的大石壁、小石壁,再到南線壹帶的天坪山、布頭嶺等,可謂青山疊翠。

如此美麗的山色湖景成就了惠州市四張閃光的名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惠東縣:碧海銀灘 濱海明珠

惠東縣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畔,全縣總面積3535平方公裏。海岸線長171.8公裏,總人口73萬人。祖籍惠東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約有17萬人。

要了解惠東的文化,就壹定要到平海古城,這裏的每壹塊城磚都有壹段歷史。平海古城作為古代海防軍事重鎮,峰火所及,金戈鐵馬。站於古城樓上,依稀可聽到軍隊的隆隆戰鼓鳴,聽到勞苦大眾的聲聲嘆息,聽到日本侵略者的嗜血刀音,聽到東江縱隊勇士的進攻號角……壹次次搏殺,讓古城之旅顯得格處凝重。然而踏入古城門,見到壹排排完整的古老建築樸實寧靜,壹座座精美宗祠寺廟香火燎繞,壹張張古城人笑臉真誠坦然,又不由得對那高大雄偉的城樓肅然起敬。

古城不遠處就是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巽寮灣、平海灣、雙月灣和長沙灣等海濱旅遊場所,昔日“潮打古城寂寞回”的悲壯已湮沒在海濱戲水的歡聲笑語之中。

惠東縣還擁有全國唯壹的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東禦景峰國家森林公園(梁化)、九龍峰祖廟、古田自然保護區、西來古剎和百丘田、中洞紅色旅遊區等景點。

龍門縣:山水綠洲 農民畫鄉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東,地處珠江三角洲邊緣,在九連山、羅浮山兩大山系之間。東江支流——增江河上遊龍門河東北向西南貫穿全縣。縣內土地廣闊,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縣總面積2295平方公裏,總人口31.7萬。

龍門縣始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年),據史載:“其地為增之上龍門,故以龍門名縣立”。把這塊豐美的地域取名“龍門”,符其險要奇秀之實,且此地還有壹個類似“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古時的龍門縣,不但地處偏遠,而且道路崎嶇難行,據說有壹位士子赴考落榜,無意之中在這裏逗留了壹晚,夢見自己變成鯉魚,跳躍過龍門。第二年便考中狀元,於是這位新科狀元又回到龍門逗留了壹天才上京赴任。說也奇怪,從此之後他事事如意,在官場上更是得意非凡。就這樣,人們都認為龍門是個“轉運”的福地,龍門也因此名傳四方。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為祈福而來龍門,當然更多的人是被這裏山青水秀,美景如畫所吸引。 龍門縣有國家、省、市、縣級自然保護區***5處,其中“古代桃源今日傳”的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和“天然氧吧”,不少人專程上南昆山“洗肺”,呼吸清新的空氣。值得推薦的還有中部沙逕香溪堡旅遊區,那裏的田園風光和古民居建築群,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往。此外,龍門還有“亞洲第壹泉”之稱的龍門溫泉、南昆山溫泉大觀園、天堂湖和桂峰山生態旅遊度假區、藍田瑤族風情等等都是遊客向往的好地方。龍門是人們鐘情的壹塊山水綠洲。

龍門還是中國有名的民間繪畫畫鄉,其艷麗奪目的龍門農民畫以濃墨重彩的方式渲染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和生活,不由得妳不贊嘆。

博羅縣:神奇的仙山

博羅縣東鄰惠州,南臨東莞,西接廣州、增城,北靠龍門、河源,毗鄰港澳。全縣總面積2982平方公裏,總人口76萬。

博羅歷史悠久,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廣東四大古縣之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文化、南粵文化在此相互輝映交融,使博羅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名山可謂多矣。博羅的羅浮山之所以能在名山中占壹席之地,蓋因占盡仙氣。傳說羅浮山是浮山泛海嫁羅山。有詩記之:“浮山泛海自東來,嫁與羅山不用媒。合體真同夫與婦,生兒盡作小蓬萊”。

惠陽區:客家風情 名人故裏

惠陽地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亞太經濟增長帶,南臨大亞灣,毗鄰香港,西依深圳、東莞,北部與惠城區相接。 惠陽隋朝時期名為歸善縣,屬循州治,明、清屬惠州治,1912年改稱為惠陽縣,2003年6月設立惠陽區,成為惠州市的壹個城區。惠陽(歸善)的客家先民,其南遷的路線,大致上是沿淮河到達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邊界,然後來到廣東梅州壹帶,最後再由梅州壹帶遷移到這塊風水寶地,安居在惠東、惠陽以及寶安壹帶。

公元874—898年,唐末發生黃巢起義農民戰爭,戰爭遍及大半個中國,中原漢人開始南遷到福建、江西、廣東壹帶。其中,有五萬多人在歸善縣世世代代居住,風俗習慣“全是漢家風味”。後北宋滅亡,大批中原漢人,被迫向南遷移,亦有部分到歸善縣山區、半山區定居下來。公元1275年,元軍渡江南下,此時又有二十多萬漢人湧入粵東壹帶,有部分定居歸善,從而形成歸善客家人較為集中的壹個縣。客家人因為是從外地遷入,他們都保持著艱苦奮鬥、勤勞儉樸、團結奮進的客家精神。

雖然客家風情在整個惠州都無處不在,但惠陽對傳統客家文化的保存是最完整的。隨便走入惠陽的某個村寨都可以看到壹些典型的客家圍屋,從中能品味到客家先民的勤勞與智慧。保存相對完好的碧灩樓、會龍樓以及崇林世居、南陽世居等“大戶人家”,都象壹個個落魄的富家公子,雖無昔日氣焰,卻依舊氣度不凡,人們還能憑此依稀想象得出過去那壹幕幕如夢如幻的繁華。

也許百年前的輝煌在惠陽人的記憶裏已漸行漸遠,但近代惠陽壹位位名人的豐功偉績,讓每壹個惠陽人都倍感自豪。葉挺、葉亞來、廖仲愷、鄧演達……壹方水土育壹方人,這些中華英傑就是惠陽“地靈”的碩果。

大亞灣:中國新興的石化新城綠色港灣

大亞灣浩瀚的大海,碧波萬頃,海天壹色,絕對是壹個玩海勝地。20世紀末,隨著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落定,大亞灣開始倍受世人矚目,吸引了美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客商來投資興業,現有眾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落戶大亞灣。人們在關註這些世界級的投資項目的同時,還驚喜地感受到了大亞灣這片純凈海域和原生態的優美海景帶來的旅遊樂趣。

大亞灣地處惠州市東南,瀕臨南海,與深圳接壤,與香港隔海相望,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其水域面積近500平方公裏,海岸線長達52公裏,海水清澈,沙灘綿延曲折,近百個島嶼和巖礁散落其間,呈彎月狀分布,被譽為“海上小桂林”。

位於大亞灣西北隅的惠州港三面環山,是天然避風良港,海底是5萬年前形成的風化巖,地殼結構穩定。該港始建於1990年,1993年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家壹級開放口岸,也是廣東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布局規劃中的重點港口。此外,澳頭港是廣東省壹等漁港,也是廣東省八大漁港之壹,這裏盛產的“水桂尤魚”、“三門龍蝦”等高級海產品飲譽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大亞灣星旗羅布的島嶼和山嶺,大都奇形怪狀,不但風光旖旎,而且饒有趣味,流傳不少動人的傳說,如象征美麗愛情的雙蓬島,象征財運的黃魚湧獅子庵等(傳說獅子眼望香港,只有拜過此庵的人,才能在香港“發達”)

  • 上一篇:出口對內銷的稅率
  • 下一篇:大唐雙龍傳中於之和寇仲演奏的美妙音樂。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