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未建立自動轉移。這是最基本最少的戒斷現象。定期存款到期時,並未約定存款時自動轉存,只約定存入定期存款(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年)。既然存款已經到期,不打算繼續存了,不如取出來。反正利息是按活期利率支付的。這種情況通常存在於資金較少的時候。比如65,438+0,000元的定期存款,到期後不自動轉存,35元中的利息按活期利率0.35%支付壹年。為什麽不拿出來?
第二,還有利率更高的銀行。銀行定期存款到期後我不打算繼續在這家銀行存款,因為我找到了壹家存款利率更高的銀行。目前銀行存款競爭激烈,想拿到壹筆存款非常困難。首先,在利率上肯定有更吸引客戶的東西。只要比其他銀行高,哪怕高0.05%,壹宣傳就可能吸引大量客戶存款。定期存款到期後賺回來,馬上取出來存到另壹家利率更高的銀行。
第三,有更劃算的理財方式。存款前,沒有合適的理財投資項目。存款之際,突然發現壹款適合投資的理財產品,只好等存款取出來再買理財。理財產品相當於存款,產品預期收益率高於同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國債、貨幣基金理財產品都是比較穩健安全的理財產品。
第四,因為感情,換另壹家銀行給員工頂任務。銀行員工在銀行的攬儲任務下完成個人目標後,是時候展現自己的魔力了。更多的時候,他們采用的是軟磨硬泡的方法。沒有捷徑,就是壹次次上門宣傳銀行的優惠政策,交朋友,直到客戶來存款。很多人因為感情問題被銀行員工拜訪過很多次,不耐煩的等著存款到期默默取出放在另壹家銀行,從而擺脫了糾纏。
5.急需這筆定存資金。生活上,工作上,個人上,都需要這筆錢應急。等存款到期了,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借的,或者是我需要花錢應急,反正我就是需要錢,沒錢我辦不了事。我只能拿著,拿出來緩解壓力。
這個問題有點混亂。定期存款到期,不取出來等存款和通貨膨脹PK?還是觀望購買力能降多少?還是用壹輩子不提取存款的結果做實驗?取款自由是銀行存款的原則之壹,不用擔心別人存款取錢的理由。
為什麽有些有錢人定期存款到期後就把錢取出來?他們不炫富,也不傻,但有個小秘密妳可能不知道?
眾所周知,定期存款約定自動轉存的,到期後原存本及利息合並為新的本金,利率按轉存日掛牌利率執行。這裏面有漏洞!很多銀行執行上述措施,但也有銀行假裝理解混亂。銀行存款的利率壹般有三種,壹是央行頒布的準利率,二是商業銀行掛牌利率,三是商業銀行優惠利率(也稱臨時執行利率)。以壹年期利率為例,基準利率為1.5%,大銀行壹般掛牌利率為1.75%,但銀行在搞活動時可能會執行1.95%的優惠利率。如果是自動存款,系統默認為1.75%;如果銀行營銷新開賬戶,櫃員手工執行1.95%。這樣銀行簡直就是在發財!
當然,有錢人帶他們出去還有其他原因。比如發現新的投資項目,需要使用現金;感覺其他理財產品或者存單更劃算,拿出來重新配置;或者覺得銀行的服務和產品不符合我的胃口,就把現金取出來轉到其他銀行。但是提取大額現金的可能性很小。無論哪種需求,都可以存到銀行卡裏。無論投資、換產品、換銀行,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銀刷卡或轉賬。帶巨額現金不安全,反而讓別人覺得妳是土豪,妳說呢?
定期存款到期,壹定要把錢取出來!
當定期存款到期時,許多人取出他們的錢。為什麽?先說為什麽要取出定期存款。
1,需要花錢。
定期存款到期了,很多人把錢取出來主要是因為需要錢。這樣錢取出來後,可以買點東西或者有其他用途。
2.尋找其他投資機會
畢竟定期存款沒有高利息。等定期存款到期了再取出來,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比如妳可以做壹個壹年期的理財,仍然是壹年期存款利息的兩倍左右。現在理財的利息壹年4%左右,還是可以賺兩倍的利息。妳也可以去其他銀行看看利率是不是更高,這樣很容易獲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也可以看看股市中是否有更好的獲取高收益的機會。
3.避免利息損失
定期存款到期後,很多銀行都不轉存定期存款。有些銀行會定期以較低的利率存款。這些都是可能造成利益損失的地方。如果不定期存,只能拿活期利息,現在壹年只有0.35%。這感覺是壹種損失。也有銀行轉錢給妳,但是轉的利息稍微低壹點,也有點虧。所以,定期存款到期,最好把錢取出來。
綜上所述,定期存款到期,主要是要用這筆錢把錢取出來,或者是為了避免利息的損失,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
感謝您的支持!
定期存款到期後,壹些有錢人會把錢取出來。總的來說,有兩個原因。壹是這筆錢有了新的使用計劃,二是尋求更高的回報。
以某銀行三年期存單為例。如果直接在手機銀行買,年利率是4.18%,到期才能付利息。但是如果去櫃臺,年利率是4.18%,但是可以按月付息。這樣利息可以繼續理財,綜合收益超過4.20%。
對於定期存款,存款越多,利率越優惠。如果沒有自動存款的約定,到期後就變成了活期。如果約定自動存款,到期後的利率優惠就沒有了,只能以銀行當天掛牌利率為準。目前銀行為了省錢,普遍都有利率上浮,自動存款往往享受不到。
隨著物價上漲,我們實際享受的利率是負的,存錢越久,貶值越多。有的人存款到期後會考慮其他投資或用途。
不管是用來投資房產,股票,還是奢侈品,把錢拿出來隨時備用都是很現實的。考慮到定期存款不能直接轉存或消費,即使不取出,也要保持活期狀態,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的存單利率比普通存款高很多。有的人會貨比三家,在原來的定期存款到期後選擇利率更高的存款,或者從其他銀行賬戶轉走資金,合在壹起自然就達到了存單的標準,享受到了更高的利率。另外,買理財產品或者結構性存款也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流動性比原來的定期存款好很多。
即使在同壹家銀行,也可以咨詢定期存款到期後的存款利率,看看有沒有優惠。如果達到壹定數額,工作人員可以按照壹定的比例盡量浮動,比直接調動劃算多了。
最後,用銀行轉賬會留下記錄,用現金不會。有些做生意的人會拿出現金給員工發工資和獎金,這樣更方便記賬,達到節稅的目的。至於有沒有人取出現金轉到地下錢莊兌換外匯,或者用於賭博、行賄等非法目的,那就超出我們的預測了。
定期存款到期後,如果沒有取出來,部分銀行會根據之前的存款時間自動轉存另壹期,利率最新。另壹部分銀行會轉為活期或低利率存款,不劃算。另外,錢的用途壹般都是在到期前規劃好的。
1.定期存款到期後,不取出來就少賺錢。
因為定期存款到期後,如果不取出來,要麽壹次性轉到銀行,要麽轉為活期。無論哪種方式,妳都不會選擇最好的利率去續保,相當於少賺利息,不劃算。
2.很多朋友在定期存款到期前就已經做好了使用規劃。
大部分人都有壹個習慣,就是在定期存款到期前規劃好錢的用途。要不要拿出來購物買房?妳想存定期存款嗎?還是買其他理財產品?所以,錢到期了就取出來。
3.隨著投資理財的完善,很多朋友不再節省時間。
隨著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朋友意識到銀行定期存款並不是壹個好的選擇,比如中途取出,收益損失,時間太長,不靈活。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收益更高、靈活性更好的理財產品供妳選擇?這也是壹大原因。
總而言之,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購買其他理財產品,目的都是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獲取高收益。定期存款的弊端讓越來越多的朋友不願意做定期存款。
國大博士後數大南山,曾經管理過壹個百億級平臺,零逾期,零壞賬,用專業知識和大白話為妳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金融!歡迎關註並留言。
這是用戶的習慣決定的。目前年輕壹代的理財選擇很少以銀行定期儲蓄為主,多為銀行理財或互聯網理財。這種理財基本可以忽略壹個時間段的問題,到期後繼續轉入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保持復利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復利。但目前的模式並不被壹般的銀行存款所支持,選擇銀行存款的用戶主要是年齡較大的用戶。
這種謹慎的理財群體會仔細記錄之前銀行定期儲蓄的時間段,因為銀行周期的年利率是有波動的。到期後,他們會把錢取出來,重新選擇理財方式。
以我身邊的家庭為例。期限到期後,喜歡多年定期儲蓄的家庭會把錢拿出來作為生活費,再加壹筆錢,進行新的穩健理財選擇。近年來,在銀行相關工作人員的宣傳下,大量定期儲蓄的投資者轉向了國債或穩健型銀行理財,因為這兩類理財的利率要高於單純的銀行儲蓄。
據我所知,確實有很多人在定期存款到期後取錢。至於取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款到期後,取出來看看實際收益,滿足自己的理財獲得感。
2.到期存款沒有約定的,必須取出重新存入,再次獲得定期存款收益。
3.到期轉存的存單采用的是轉存時的掛牌利率,而現在銀行存款的利率都是浮動的,不把存款再取出來就享受不到浮動利率了。
4.壹些投資者有壹個精心規劃的儲蓄。定存到期後,資金已經安排使用,比如買房,送孩子上學,結婚。
5.投資者有更好的投資渠道,到期後會轉投其他投資產品,如余額寶、定期理財、股票、基金等。
6.其實人多是壹種習慣。他們可能沒有明確的理財規劃,沒有其他理財渠道,甚至暫時根本不花錢。這只是壹種感覺和習慣。到期的時候拿出來看看,留下利息和本金。很多老年人都是這樣。
歡迎妳分享妳的觀點和經驗。
定期存款到期,有人把錢取走,可能是以下原因:
首先,有更好的金融產品或投資項目:
資本是逐利的,哪裏利潤高,就流向哪裏。很多人可能只是把時間存起來作為壹種過渡的理財方式。當過渡期結束後,資金會流回之前來的地方,比如股市、樓市、投資項目或企業資金需求。
二、新基金比系統轉讓更有議價能力:
定期存款到期,如果是系統自動轉存,那麽這筆存款的利息就是系統的罰息,而不是妳和銀行協商後形成的利息。壹般來說,銀行為了增加新的存款,會提高壹定的利率來吸引儲戶,尤其是今年年底,很多銀行都在做2019新年“開門紅”的營銷活動,利率會比平時高。因此,許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為了吸引儲戶。
三、幫助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完成存款任務:
銀行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有各種績效考核任務,其中,拉存款是最重要的考核項目之壹,尤其是年底,任務完成與否,對妳的年終獎金影響很大。所以,為了完成任務,銀行工作人員可以調動壹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拉存款。如果妳想幫助這樣的朋友,壹般會把其他銀行的存款轉到他的銀行。
定期存款到期後,有錢人會把錢取出來,主要是因為他們會挪作他用。
很多人認為有錢人就是那種把錢放在銀行定期支付利息的人。錢壹般不用,為什麽要拿走?
說實話,真正的富人可以承受更大的損失,但更容易獲得更高的回報。很多銀行信托產品可以做到5%以上甚至7%到8%的收益率,但是國家規定這些產品必須開放給合格投資者購買。
合格投資者實際上是指具有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或機構。
對於普通個人,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驗,家庭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金融資產總額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國家這麽做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證中小投資者規避風險。300萬的人輸了10%,還有270萬。有10000元的,虧5%,只剩9500元。資本的量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銀行壹些常見的理財產品的起訴標準是1萬元到5萬元,收益率只有3%到4%左右,收益不保證。
壹般保本保收益的存單會在國家基準利率2.75%的基礎上上浮50%左右。如果上漲52%,只能達到4.18%。普通銀行定期存款,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普遍上浮30%到40%。但大額存單的起存限額是20萬元以上。各類理財產品,壹般收益越高,起售限額越高,有的可高達1萬。
所以,如果有更好的投資項目或者理財產品,為什麽有錢人還要買低收益的理財產品?
定期存款到期後,有些人會把錢取出來,因為他們可能有收益更高的萬能投資渠道,也可能是對現在的定期存款利率不滿。目前還有壹種可能是流動性需求比較大。
簡而言之,定期存款到期後,如果默認自動轉存,銀行會結清利息,然後按照新的存款期限將本息收益再次存入定期存款,壹般按照之前的存款期限執行。比如妳之前選擇了某銀行的3年期定存,那麽下壹個新存期也是3年期定存,利率按照當前銀行現行掛牌利率執行。
但也有銀行默認不自動轉存,而是按照活期存款利率重新計算到期後的存款利息。從那以後,妳就沒虧過錢嗎?
因此,部分投資者短期內沒有流動性需求,也沒有更好的理財產品可供選擇,就繼續在銀行存固定期限。而那些新取出來存入銀行的定期存款,可能是重新選擇的,也可能是其他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