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高分! 中國銀行有什麽傳奇般或者比較有趣的故事

高分! 中國銀行有什麽傳奇般或者比較有趣的故事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總行(Head 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壹,規模排列位列第三。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www.boc.cn 。新域名可使訪問中國銀行門戶網站更方便。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準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壹。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壹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臺灣,至1960年在臺重新開業。在臺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臺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壹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鬥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壹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壹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壹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壹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壹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壹。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壹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編輯本段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壹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壹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其中境內機構***計11,307個,境外機構***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壹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絡、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壹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誌壹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範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範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註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壹,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誌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註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註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註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 以上信息來自網絡新聞媒體報道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準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編輯本段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範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絡,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註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壹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壹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壹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壹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壹十五。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壹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 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 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

這個行嗎?

  • 上一篇:80年代日本對外貿易政策有哪些? 舉例說明壹下 最好是 2000年後的 實例
  • 下一篇:100人民幣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