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主要銀行上繳中央銀行利潤。

主要銀行上繳中央銀行利潤。

3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盈余利潤上繳中央,金額超過1萬億元。上繳利潤主要用於預留退稅和增加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幫助企業脫困、穩就業、保民生。

很多人不理解,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不是商業銀行,怎麽可能盈利?

央行管理國家的外匯,它會從外匯的管理中獲益;央行還有貸款和“利差收入”。在這段視頻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央行的貸款利差收入。央行雖然不對居民開放存貸款業務,但是和商業銀行有存貸款。

存款方面,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都是存放在央行賬戶,央行會支付壹定的利息,就像商業銀行給客戶支付利息壹樣。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62%,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0.35%。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存放1000億元法定準備金,人民銀行每年向商業銀行支付1620億元利息。

貸款方面,商業銀行缺錢的時候會向央行貸款。央行將通過中期貸款工具(MLF)、逆回購和再貸款的形式向商業銀行放貸。這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放貸。目前7天逆回購利率2.1%,1年期MLF利率2.85%。

對比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利率,我們會發現,央行通過向商業銀行放貸,可以獲得更大的利差。

假設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向商業銀行貸款6543.8+000億元,壹年可以賺28.5億元。與法定存款準備金1000億元相比,央行可以獲得1230億元的利差。

事實上,央行通過各種操作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僅中期借貸便利余額就有4.85萬億(2023年2月底數據),所以貸款的利差收入也是巨大的。所以央行有巨額利潤可以上繳中央政府。

相關問答:為什麽中國沒有收入6543.8+0億美元的2B軟件企業?對於2B自主軟件產品企業來說,為什麽總有6543.8+0億美元收入的魔咒?

世界上有很多獨立的軟件產品公司,但能跨過6543.8+0億美元營收門檻的很少。跨過門檻後,大部分都成為了科技巨頭的收購對象,比如PeopleSoft、Macfee、Siebel、Informix等。

原因是依靠單壹軟件產品的優勢必然導致發展瓶頸,影響增長預期並導致股價暴跌,成為科技巨頭收購的目標;不買別人就得買別人,但是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充滿挑戰的;雲計算、AI等新賽道的轉型是壹個全新的舉動,不僅充滿變數,還面臨新興市場和新軟件公司的雙重壓力。

那麽,打破6543.8+0億美元魔咒的2B獨立軟件產品公司有什麽共同點呢?

以Redhat為例,成立於1993,2012年成為第壹家營收1億美元的開源軟件企業,2015年營收達到20億美元。短短三年,它通過押寶OpenStack等雲技術,打破魔咒,取得了雲計算轉型的成功。

以Intuit為例,成立於1983。作為美國智能財稅的領軍企業,幾乎所有產品和業務都已經雲化,通過海量數據與BI/AI相結合,衍生出多種金融增值服務場景,2017年收入565438+7700萬美元。

以賽門鐵克賽門鐵克為例,成立於1982,2002年以100億美元的收入進入俱樂部。作為M&A的贏家,它在2000年至2006年間以極高的成功率收購了超過25家公司,成為早期獨立軟件企業多元化發展的典範。尤其是2005年收購存儲企業Veritas最為轟動,但2005年Veritas被以7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理由是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雲計算和SDN布局上。

以Salesforce為例,成立於1999。作為壹家以“無軟件”起家的SaaS/PaaS雲計算企業,也用了大約10年的時間進入10億美元的俱樂部,並且正在快速成長。預計今年營收將超過125億美元。

這四家獨立的軟件產品公司,無論是基礎軟件、安全軟件、財務軟件還是CRM軟件,都是依靠單壹軟件的優勢完成上市後投入巨資進行雲計算轉型的。即使賽門鐵克通過早期成功的收購實現了多元化發展,但後來還是讓位於雲計算轉型。即使是以SaaS起家的Salesforce,也是在構建了PaaS平臺之後才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從SaaS到PaaS,依然是雲計算的深化。

那麽中國的企業軟件市場怎麽樣呢?這是指壹個獨立的2B軟件產品企業。

縱觀國內幾大軟件公司,去年營收超過6543.8+0億美元(66億人民幣)的有四家:

雖然神州數碼去年營收622億元,但大部分還是以分銷為主。

去年中軟國際收入92億,但90%以上的業務是服務收入。

東華軟件去年營收73億,但系統集成營收過半。

東軟集團去年營收765,438+0億元,獨立軟件和服務占比80%,約57億元。

有兩家公司營收接近6543.8+0億美元:

用友去年營收63億元,主要以獨立軟件和服務為主;

金山去年收入57億,遊戲軟件占31億。

因此,沒有壹個獨立的2B軟件企業在中國與6543.8+0億美元。最接近的是用友。

用友,創立於1988,可以說幾個國際獨立軟件公司基本屬於同壹個年代。它是從財務軟件起家的,發展路線與美國的Intuit最為相似。其30年的發展經驗也是中國軟件發展的壹個縮影。財報顯示,2017財年,用友實現營收63.44億元,而2018財年,30歲的用友將收入超過654380億美元,進入BillionClub。

那麽,用友是否也像國際軟件公司壹樣全力轉型雲呢?

在外界看來,2065438+2005年7月用友與阿裏雲的戰略合作,似乎開啟了雲計算的變革。要知道2015在國內創投圈被稱為企業服務元年,而這大多指的是SaaS服務市場,大量創新型SaaS企業的出現,企業上雲的趨勢,使得老牌軟件企業不得不動雲計算的心思——這似乎相當被動。

其實用友對雲計算的思考由來已久,在2015之前就通過產業和技術布局進行了大規模的嘗試。但是IaaS,PaaS還是SaaS?財務雲,營銷雲,營銷雲,采購雲?工業、金融還是小微企業?哪個是技術邊界,應該做金融還是衍生其他場景?聯恒哪個需要收購,哪個需要自主研發,哪個需要整合?這些不僅是沖進654.38+0億美元俱樂部的動力,也成為雲計算時代用友在轉型中需要考慮的生死問題。

對邊境戰略的擺動和影響有多大?看看GE Predix雲這兩年的發展就知道了。在未來,SaaS模式已經深入企業市場:

現在每家公司平均使用65,438+06 SaaS。到2020年,73%的公司將使用全SaaS。2023年,全球SaaS市場規模將達到1640.29億美元。2023年後,86%的公司將只使用SaaS。

對於壹個6543.8+0億美元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必須是平臺化的,單壹使用SaaS顯然不能滿足用友這樣的大型企業的發展。這意味著用友雲業務的轉型壹定是全公司的all-in,而不是簡單的創新部門創新業務維度。

據悉,用友將雲業務作為公司30年來的3.0戰略,明確目標是以用友為核心,整合雲服務、軟件服務和金融服務。從2018第壹財季和2017財報對比來看,金融雲服務不再單獨上市,而是並入雲服務業務,形成雲服務和軟件服務兩大業務板塊,all-in意圖非常明顯。

在2018最新壹季度財報中,用友營收1074億元,同比增長43.9%,其中雲服務營收3.66億元,同比增長158.3%。

可以看到,和全球其他獨立軟件公司壹樣,用友也成為了用友打破654.38+0億美元魔咒的魔杖,從2065.438+06開始營收增長連續進入兩位數行列。

從用友目前的布局來看,大多在意料之中:

比如行業方面,基本是基於中國行業的發展特點和用友自身優勢;比如SaaS四大應用(營銷、財務、協同、人力)繼承了用友在ERP、CRM等領域的優勢,而其針對小微企業的財務和管理服務平臺如暢捷通則體現了2C的互聯網思維,這其實與美國金融巨頭intuit在2B、2C等領域的發展路徑非常相似。

但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科技企業的跨國經營在國際上屈指可數。這種開放的市場環境實際上給了中國軟件企業新的發展變量。比如用友在金融業務的布局:

第三方支付牌照(常傑支付,央行批準的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保險經紀許可證(前海民泰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民營銀行牌照(中關村銀行)

這實際上給了用友更大的市場支持和更多的業務場景。這種多元化布局是長遠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然,業內也質疑用友為什麽不像美國軟件公司那樣采取收購策略來加速開發進程。

壹是國內可供收購的企業屈指可數,國際收購,尤其是使用軟件領域,受用戶地域影響仍然較大;第二,用友是中國雲轉型最重要的軟件巨頭之壹,第二梯隊在忙於追趕後續戰略時會更傾向於采取激進的收購方式。第三,互聯網公司染指企業級SaaS,也使得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 上一篇:個人國際速匯業務可以委托他人辦理嗎
  • 下一篇:工商銀行個人每日結匯能結多少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