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的庫存
購入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取得的存貨的初始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存貨的購買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和其他可歸屬於存貨購買成本的費用。
1.進價是指企業購進材料或商品的發票清單所列價格,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相關稅費是指不能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的消費稅、資源稅和進項稅額。
3.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即除上述項目以外的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倉儲費、包裝費、在途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整理費等。這些費用能夠區分負擔對象的,應當直接計入存貨的購買成本;無法區分負擔對象的,應當選擇合理的分配方式,將分配計入相關存貨的購買成本。分配方式通常包括根據所購存貨的重量或購買價格的比例進行分配。
但對於采購過程中的材料毀損、盤虧,除合理損失應作為存貨的“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其他費用”計入采購成本外,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賬務處理:
(1)應向供應商和外部運輸機構收回材料短缺或其他補償,沖抵材料采購成本;
(2)意外災害造成的損失和查明原因途中的損失,不得增加物資采購成本,暫作為財產損失和溢余處理,待查明原因後再處理。
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和其他可歸屬於存貨購買成本的費用等。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應當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也可以先歸集,期末根據采購商品的庫存和銷售情況進行分攤。已售商品的購買成本計入當期損益;未售出商品的購買成本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購入商品的采購成本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對於企業采購的原材料,由於結算方式和采購地點的不同,材料入庫和貨款支付的時間可能不完全同步,相應的賬務處理也有所不同。
註1:存貨的單位成本會因合理損耗而增加。
註2:入庫前的不合理損失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根據損失的具體原因計入相應的賬戶。由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的,應計入其他應收款,沖減存貨的購買成本;如果是意外原因(地震、臺風、洪水等。),存貨的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尚待查明原因的,必須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失溢余”科目,查明原因並報經批準後,再作相應處理。
註3:入庫後的整理、保管費用應計入管理費用。
註4:商品流通企業特點: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等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收款,期末再根據所購商品的庫存和銷售情況進行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