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黃金= 2000元= 10兩白銀。
1兩銀子=人民幣200元= 1000 = 1關(刁)錢。
唐代每枚開元鮑彤銅錢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枚重6斤4兩。清朝順治年間,每枚銅錢重壹元二角五分,後增至壹元四分,故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雖然古代的重量單位“兩”不同,約為40克,而“斤”約為700克。每枚銅幣的平均重量為5克。
專用名詞
大額鈔票:大面值鈔票和大額鈔票的通稱。六朝時,標準大小的五銖稱為大鈔。
正文:硬幣的基本單位名稱,小平幣稱為便士。
貫:壹千釷叫貫,鑄錢處穿在錢孔裏的方形木條也叫貫。
樣本:指貨幣直徑比同類型貨幣直徑小的。
明細:指錢徑大於同類型的。
正面:指硬幣的正面。
正面文字:硬幣正面的文字。
百度百科-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