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稅措施的特點:
1非關稅措施比關稅措施更靈活,針對性更強。
非關稅措施比關稅措施更能直接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非關稅措施比關稅措施更具隱蔽性和歧視性。
非關稅措施的主要類型:
1,進口配額制
2.“自動”出口配額制度
3.進口許可證
4.外匯管制
5.進口國的壟斷經營
6.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
7.本國稅收
8、最低進口價格制度和進口禁令
9.預付定金
10,海關股票價格系統
11,進口稅分類
12,技術性貿易壁壘
非關稅措施包括數量限制和其他阻礙貿易的非關稅措施。
數量限制包括配額、進口許可證、自動出口限制和數量外匯管制。
其他非關稅措施包括技術性貿易壁壘、動植物檢驗檢疫措施、海關估價、原產地規則以及投資管理措施,如當地含量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和國內銷售要求。
比如進口配額制度,進口配額(Import Quotas)是指壹國政府在壹定時期內直接限制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金額。
在規定的時間內,超過配額的貨物不允許進口,或者要繳納更高的關稅或罰款才能進口。
關稅措施通過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其價格和降低其競爭力來間接限制進口。
非關稅措施直接限制進口。與關稅措施相比,非關稅措施的特點如下:
1.非關稅措施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
關稅稅率的制定往往需要壹個立法程序,壹旦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就相對穩定。而且受制於最惠國條款,進口國往往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非關稅措施通常通過行政手段制定和實施,進口國可以根據不同國家進行調整,因此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
2.非關稅措施更容易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關稅措施通過征收高關稅和增加成本削弱了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出口國政府給予出口補貼或者采取傾銷措施銷售出口貨物的。
關稅措施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非關稅措施可以更直接地限制進口。
3.非關稅措施更具隱蔽性和歧視性。
壹國關稅壹旦確定,往往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公布,進口國只能依法行事。非關稅措施往往不公開,或被規定為繁瑣復雜的標準或程序。
而且經常變化,使出口商難以適應。此外,壹些非關稅措施是針對某些國家的某些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