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選擇貨幣有三種情況:使用賣方本國貨幣,使用買方本國貨幣,使用第三國貨幣。對於任何壹方來說,使用本幣承擔的風險較小,但如果使用外幣,則可能承擔外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因為當今國際金融市場廣泛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上下波動在所難免,任何壹方都可能因匯率浮動而造成損失。如果中國與對方國家有貿易支付協議,應使用協議中的貨幣。如果中國與壹些發展中的法國國家有貿易支付協議,協議的貨幣是瑞士法郎。如果中國與對方國家沒有支付協議,壹般應選擇“可兌換貨幣”,即可以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貨幣,也稱自由外匯。根據幣值穩定與否,可兌換貨幣可分為軟貨幣和硬貨幣。所謂硬通貨,就是幣值相對穩定,趨於上升;軟貨幣是指幣值相對較弱,呈下降趨勢。原則上,中國的出口應該選擇硬通貨,而進口商應該盡量用軟貨幣支付。當然,在貨幣選擇問題上,中國仍應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由雙方協商,根據促進出口或進口交易的實際情況,綜合靈活考慮。
計價結算貨幣的選擇是外匯風險的開始,選擇貨幣時要盡量規避外匯風險。
(1)爭取使用本幣作為結算貨幣。
(2)進口選擇軟貨幣,出口選擇硬貨幣。
理論上,經營者選擇進口軟貨幣,出口硬貨幣是可以受益的,但需要註意的是,貨幣的硬度是相對的,具有壹定的時效性。在壹定時期內是軟貨幣,但短時期內可能會變成硬通貨。這種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經營者應在正確選擇貨幣後,在有利的時機通過金融交易固定匯率,最終達到規避外匯風險的目的。
(3)如果使用軟貨幣出口,報價要相應提高;進口硬通貨時,價格要相應降低。
(4)進口選擇高息貨幣,出口選擇低息貨幣。
(5)以多種外幣報價。
望采納!
上一篇:國鼎金融是否是國家正規黃金交易平臺,下一篇:國家外外管局檢測系統中怎麽修改貨物預計出口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