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海灣危機的實質

海灣危機的實質

伊拉克覬覦科威特的石油財富,所以會迅速得到,最終武力搶奪。伊拉克為了給其侵略制造“借口”,蓄意挑起與科威特的領土和石油爭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領土爭端。1961科威特獨立後,伊拉克不承認,雙方關系壹度緊張。直到1963,伊拉克才承認科威特獨立,放棄對科威特的領土要求。從1963到1973,兩國關系正常化,但確定邊界的談判無果而終,邊界線始終沒有劃定。1973兩國邊境交火後,雙方恢復談判,但仍無實質性進展。1980至1988兩伊戰爭期間,科威特給予伊拉克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兩國邊界爭端暫時擱置。

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歷史遺留的邊界領土爭端仍未解決。1990 7月16日,伊拉克在給阿盟的信中,指責科威特“侵占其領土”,實施“逐步、有系統地向伊拉克領土擴張的計劃”。7月31日,與科威特談判時,公開提出布比延島和沃爾拜島歸伊拉克所有。這兩個盛產石油的島嶼是科威特10個島嶼中最大的壹個,是海上油田的重點開發區域。伊拉克對它們垂涎已久。(2)石油生產糾紛。伊拉克和科威特是含油盆地相連,科威特油田位於含油構造層的底部,周圍的石油都聚集在盆地底部,所以油田壹直是滿的,容易生產,而且儲量多年不減,產油量豐富。而伊拉克的油田位於盆地壁,油源向下流到盆地底部。因此,油藏開采的自然條件對科威特有利,但對伊拉克不利。雙方關系好的時候還能和平相處,意見不合的時候就以此為攻,變成爭執。伊拉克攻擊科威特,從1980開始擅自開采其魯邁拉油田的油層,並要求科威特為“偷油”支付24億美元的賠償。(3)生產過剩糾紛。為了穩定石油市場,維持合理的油價,保護產油國的利益,石油輸出國組織實行“限產保價”政策,根據國際石油市場供求變化,統壹、協調、合理分配成員國的石油生產配額。這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配額制度。多年來,在配額協議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各成員國基本上顧全大局,統壹行動,但有時也會出現為了自身國家利益而違反協議超產量的情況。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伊、科三國長期以來在組織內協調行動,與其他成員國壹道,為維護產油國的共同利益而相互鬥爭、相互支持。他們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然而,這壹次,兩國之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爭議。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配額,科威特1990上半年的石油產量配額為1.5萬噸/日,但其實際產量達到200萬桶/日,超過50萬桶/日,這當然不利於油價的穩定。應該像往常壹樣,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內部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來合理解決。而伊拉克卻借此機會攻擊科威特等國違反協議,傾銷石油,壓低油價,損失高達6543.8+04億美元。事實上,這種事情在伊拉克本身就發生過。伊拉克只是利用科威特產能過剩的問題作為入侵的“借口”。

伊拉克憑借絕對優勢,壹舉占領科威特,達到了刻意攫取科威特石油財富的目的。它占領了油田和油港,直接掠奪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黃金、外匯和貨物,並單方面註銷了它對科威特的6543.8+05億美元的貸款。與此同時,在占領幾天後,它宣布科威特是其領土的壹部分,並公開吞並它。它還抓住機會,搶占了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中立區”。這片沙漠飛地是英國在1922年建立的,面積5700平方公裏,居住的遊牧民族只有幾百人。伊拉克占領它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石油含量最豐富的地區之壹。

  • 上一篇:妳如何看待CCTV 1上熱門電視?
  • 下一篇: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暫停和扣款政策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