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告別了此前單邊升值的模式,雙向波動明顯加劇,呈現“貶—升—貶”三個波段,全年累計貶值2.5%。 2015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下跌了0.8%。
謝亞軒認為,這壹輪人民幣匯率走弱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元強勢。美元指數2014年全年升值接近13%,如果從2014年低點算起,美元指數在半年左右時間升值超過14%,接近15%。這樣的升值趨勢和速度在美元指數的歷史上很少出現。
在美元指數出現少有升勢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僅貶值3%左右,結售匯單月最大規模逆差238億美元,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應該對人民幣匯率保持信心。
美元從去年9月開始出現的快速走強,帶來全球金融動蕩。弱美元的時候,企業和個人都喜歡持有本幣資產,借入外幣負債。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開始加息,未來持有美元負債就面臨償還問題,在美元突然上升時就會出現所謂“套息交易”的平倉。強美元使得國內企業和個人增加持有美元資產,減少美元負債,所以去年四季度中國資本和金融項目出現5000多億元逆差很正常。
外匯局初步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375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5595億元人民幣,國際儲備資產減少1844億元人民幣。
謝亞軒解釋道,因為在強美元的情況下,企業和個人的第壹反應可能是增持美元資產,表現為資本和金融項下的外流。資本項下逆差和資本外逃不是壹個概念。如果普通民眾增持了更多的美元資產,可能會存在銀行裏,銀行可能把美元資產運用到境外,這樣就會看到資金流出,這是對外資產增加的表現,是資本項下逆差對應的壹種情況。
如果美元快速走強,企業和個人還會主動償還原來借的美元債務,這也會體現為資金流出。因為要降低對外的負債,特別是美元的負債。壹個經濟體減少外幣負債是杠桿率下降、短期外債水平下降和整個宏觀經濟金融風險下降的過程。
過去壹段時間美元快速走強導致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國內企業和個人會增加持有外匯資產,減少對外負債,這都需要更多購進外匯,外匯市場供求失衡,造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強轉弱。
本輪人民幣走弱為何始於2014 年9 月?
謝亞軒認為,這壹輪人民幣兌美元走弱壓力開始於2014年9月,壹直演化到現在,美元指數大致也是從9月開始快速走強。
所謂人民幣走弱開始於去年9月,從即期匯率和中間價都看不出來。但從結售匯數據來看,從去年9月開始,結售匯已開始出現逆差。
結售匯數據表明了國內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表明大家究竟是願意買美元還是賣美元。顯然從去年9月開始,結售匯逆差表明市場主體都希望買美元,但人民幣匯率沒有下跌,肯定是有穩定的美元供應。
最近幾個月中,去年10月的結售匯逆差規模最大,但10月即期匯率出現升值。這表明有了央行的存在,穩定匯率不是問題。
總結來說,這輪人民幣走弱開始於去年9月,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強。美元走強的根本原因是歐美日之間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分化,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外溢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 貶值改善外貿存爭議
人民幣在2012年10月以來大體在6-6.3區間波動,這說明人民幣匯率可能已經接近均衡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是市場運行的結果。
展望2015年的人民幣匯率,在20年甚至40年都不常見的強美元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將加大。從政策角度也應該讓人民幣匯率波幅加大,但不壹定會出現單邊貶值。
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均衡水平,資本流出和流入也相對均衡,不支持匯率出現大幅度的偏離。
對於貨幣貶值將為壹國帶來出口數據和國際競爭力改善的觀點,謝亞軒舉例說明了不壹定需要靠匯率貶值來促出口,穩增長。
人民幣匯率從2005年開始升值,實際有效匯率也升值了30%左右,對出口企業造成了壹定影響。短期來看,人民幣貶值應該會改善出口企業的盈利狀況。但從另壹方面來看,認為人民幣升值嚴重損害出口競爭力和經濟增速也不是事實,近年中國出口在全球的占比在不斷上升,從2008年代8.9%上升到2013年的12.1%。
另壹個例子是,日元從2013年底至2014年初開始貶值,但貶值的效果以及日本出口是否完全獲得改善也存在爭議。
壹方面,通過貶值提升出口價格競爭力的觀點,忽視了更多出口決定於貿易夥伴國的收入狀況。另壹方面,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相當壹部分的材料要靠進口。貨幣貶值導致進口價格上升也會擠壓企業盈利狀況,影響出口競爭力。
從中國進出口的結構來看,歐元區和日本很重要,但和美元有關的經濟體在中國出口占比中也不小。所以未來人民幣匯率要參考壹籃子貨幣,這其中美元的重要性可能比想象的要高壹些。客觀來說,從出口多元化、結算幣種多元化的角度,都應該慢慢的離開美元壹家獨大的情況。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幣值穩定
有意的貶值不見得是壹個好事情,只要不是有意貶值,匯率保持區間波動、區間震蕩是很容易可以做到的。特別是不要忽視中國在國際分工中“世界工廠”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需求。
匯率走弱對人民幣國際化將產生不利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境外多持有和使用人民幣,在2014年1至9月,境外需要人民幣,所以人民幣通過各種各樣方式,特別是貿易渠道輸送到境外。所以人民幣是跨境對外凈支付,人民幣在支付上是逆差,這樣境外機構和個人才能獲得人民幣。
但在2014年底,10月、11月、12月這三個月,人民幣出現回流。從前9個月的對外凈支付變成回流。因為匯率弱的時候境外機構開始失去對人民幣的信心,不再持有人民幣。
另外就是在2014年的5月至6月,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當時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也出現過放慢的情況。
從長期來看,幣值穩定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是作為國際貨幣的義務。
謝亞軒列舉了兩個貨幣國際化需要幣值穩定的例子。
其中壹個反面例子是日元。90年代的時候日本如日中天,日元很強勢。1997年亞洲剛開始出現動蕩的時候,當時多個有困難的經濟體希望日本能夠保持幣值穩定,但日本官員表態日元可能要貶的更多,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從那時起,日本作為潛在的貨幣大國、日元成為潛在國際貨幣的基礎已經不牢靠了。
另壹個例子是,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對外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人民幣不貶值帶來很多困難。但是第壹,如果當時人民幣貶值,能不能避免後續的通縮和銀行壞賬等問題,這是很難有定論的。第二,要考慮外部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其實沒有動及歐美經濟的基本面,歐美經濟情況都很好。1999年以後,當歐美,特別是美國回到亞洲尋找制造工廠,尋找直接投資目的地的時候,中國成為最佳選擇。人民幣當時不貶值獲得了巨大收益。
如果沒有97年、98年時的不貶值,中國並不容易成功超越亞洲五小虎,躋身全球制造工廠行列,最終成為世界工廠。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來看匯率,也許貶值會對短期出口帶來壹些好處,但可能會損及長期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2015 年人民幣與美元***舞
預計2015年人民幣需要與美元***舞,人民幣兌美元需要維持相對穩定的匯率。
首先,在美元強勢的前提下,人民幣不壹定需要升值,甚至會出現小幅度貶值,相對穩定意味著貶值幅度有限。
第二,所謂相對穩定不代表人民幣匯率不波動,區間波動的意義更大。這樣才能減少套利,並讓央行真正能夠做到不實時幹預,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幹預。央行需要減少幹預以降低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
歸根結底,考慮到基本面、國際收支平衡以及人民幣國際化中長期戰略,人民幣在2015年維持區間波動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的。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演講,估計很多投資者很很關心,外匯,現貨原油類投資。具體影響這裏不再累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