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幾點幫妳看清匯率波動原因

幾點幫妳看清匯率波動原因

1.預測匯率變動有多難?

顧名思義,匯率是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比率、比價。臺灣原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費景漢教授曾說:“使美國男青年發瘋的有三件事:壹是去參軍,二是失戀,三是預測匯率。”由此可見匯率的變動有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盡管如此,匯率的決定及其變動並不是完全隨機的。

關於這壹問題,學界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研究,主要理論成果有主要有國際借貸學說、購買力平價學說、利率平價學說、國際收支說、資產市場說等等,其中影響最大的要屬凱恩斯的利率平價學說。通俗講,該理論認為匯率遠期差價由兩國利差決定,資金會從利率較低的國家轉向利率較高的國家,這樣資金流入國的貨幣就會升值,反之,資金流出國的貨幣就會貶值。

例如1989年至1990年底,日本銀行將利率由3.75%提高到6%,德國中央銀行將利率由7%提高到10.5%,而同期美國的利率水平則較低,這是90年代初美元對日元和馬克匯價疲軟的壹個決定性因素。或許也就不難理解為何2015年末的美聯儲加息能成為近期人民幣貶值趨勢的壹大原因了。

2.匯率的根本因素還是經濟

通常從長期角度看,在壹個國家的快速增長階段,該國貨幣幣值會有較大幅度的升值。這是因為國家經濟總量的增強意味著壹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況良好,經濟行為活躍。隨著該國在周邊地區以至整個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提高,對外經濟交往更趨頻繁,對整個國際產品市場、金融市場的影響程度和吸引力也逐步增大。其貨幣的使用範圍和需求數量也隨之擴大,於是導致了幣值的上升。而如果壹國經濟長期處於困難、蕭條時期,匯率變動則相反。

舉個例子吧,二戰後,日本、德國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與匯率變動趨勢的關系就直觀反映了經濟發展的作用,可以看出日元和德國馬克隨日德經濟的復蘇而升值。

3.匯率波動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來自國際收支波動

我們知道,匯率是壹國貨幣的價格。而價格壹般是由供求直接決定的。因此短期匯率變動的基本走勢,也經常是由壹國的國際收支差額即該國貨幣的供求直接決定。舉例來說,當A國收入大於支出時,即順差的時候,大量的外匯進入A國,會導致別國對A國的貨幣的需求上升,所以A國貨幣會出現供不應求,然後匯率上升;反之,當A國發生逆差時,則A國的貨幣需求下降,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則匯率就會下降。

還是舉例說明,1994年5月日本貿易順差為651.4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43.9億美元;同年第壹季度美國貿易赤字達到320億美元,4月份貿易赤字又上升了22%。由此發生了外匯市場壹連串波動,美元狂跌不止,1994年6月21日,美元兌日元跌穿100日元大關,創戰後新低。

4.通脹不壹定意味著匯率貶值

我們都知道,通脹率會影響貨幣的購買力。如果壹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外國的通貨膨脹率,該國貨幣的購買能力下降,該國貨幣貶值,匯率下降;但是若在壹國發生通貨膨脹的同時,外國的通貨膨脹率更高,即國內通脹小於國外通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不僅不會下降,反而趨於上升。

5.小心遇上政治黑天鵝

除了上面的諸多經濟因素以外,政治因素如國內外的中大政治事件或政策變化也會引發外匯市場的劇烈變化。歷史上1991年蘇聯8.19事件發生後,便立刻出現壹片恐慌性地買美元風。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在短短幾分鐘內從1英鎊兌1.6633美元狂跌至1.6130美元。到第三天,8.19事件宣告失敗,外匯市場立刻拋出美元,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從1.6363美元猛漲到1.6915美元。匯率如此頻繁的大跌大漲可見政治事件的威力。

6.心理預期的力量不可小覷

當市場上的人們預測某種貨幣即將貶值時,就會大量拋售該貨幣,或以該種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反之,當預期某種貨幣即將升值時,人們又會大量買進該貨幣或該貨幣資產,由此導致的貨幣供求失衡,會加劇匯率的波動。值得壹提的是,國際遊資的增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不僅使得心理預期的效用更加顯露,也為心理預期發揮它的強大效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比如90年代以來發生的數次金融危機,就少不了國際遊資的興風作浪的緣故。

所以貨幣匯率,變是常態,不變是非常態。那壹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是如何影響壹個國家的?教科書上的那些,例如本幣貶值有利於出口,本幣升值有利於進口;本幣貶值有可能加劇外資外流,造成國內資本市場流動性緊張,本幣升值又有可能造成國際熱錢流入,造成流動性過剩、資產泡沫等等,小M這裏就不贅述了,這裏我們主要談壹下壹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對本國人民的切身影響,如物價、就業、房價等。

7.貶值或帶來物價上漲

傳統理論分析,貨幣貶值會導致消費品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破滅。貨幣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從進口來看,貶值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容易引發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從出口來看,貶值會刺激出口,短期內加劇國內市場供求矛盾,甚至引起出口商品國內價格的高漲,由此也會影響其他相關產品的物價上漲。

不過物價上漲的前提是,需求彈性比較高。在實踐中,貶值不壹定真能達到理論分析的理想結果。因為貨幣貶值還要通過貨幣工資機制、生產成本機制、貨幣供應機制和收入機制作用,有可能導致同類工資和物價水平的循環上升,並最終抵消它所可能帶來的全部好處。例如,在進口物價上升的同時,生活費用會上漲,從而導致工資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義工資。而更高的名義工資又會推動貨幣生產成本和生活費用的上升。如此循環不已,最終使整個經濟的壹般物價水平上升,從而抵消貨幣貶值可能帶來的好處。

8.貨幣貶值,就業也增加?

貨幣貶值對就業的影響就需要分行業看待。壹般認為,貨幣貶值後,由於進口減少,使國內銷售市場的競爭減小,國產貨物的銷量增加,就業崗位會增加;而由於出口增加,出口企業利潤會增加,也會導致就業機會增加。不過這類現象常出現在出口主導型、勞動密集型行業,因為貶值意味著出口銷量的增加,成本的降低。

同理,貨幣升值的話,出口主導型、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會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尤其是紡織服裝、港口機械、化學原料等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影響較大,特別是壹些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困難。剛進入21世紀的中國還是出口導向性的產業結構,因此就業對匯率的敏感性也較強,在2005年匯改後人民幣兌美元迅速升值,當時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因匯率上升了2%,影響了12萬人的就業。

9.買房也要看匯率?

匯率與房價的關系,也有壹個理論的預期:當預期貨幣升值時,資本流入增加,導致房地產價格上升;而在貨幣貶值預期時,資本流出加快,房地產價格下降。2004年-2014年的新加坡就是典型的例子。2004年-2012年,新加坡經濟快速發展,GDP增速連創新高,匯率亦處於升值預期通道,這期間新加坡政府組屋的價格出現上漲;而在2013年-2014年,新加坡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匯率貶值預期上升,直接導致房價的下跌,房價的同比增速由正也逐漸轉為負值。

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郭磊分析,在多數案例的多數時段,升值對應房價上漲,貶值對應房價下跌,但也有不少案例,貶值只帶來房價增速的下行,而並未撼動房價的升勢。如2008-2009的韓國,有效匯率貶值只帶來房價增速下行,對房價本身的升勢並未有撼動。郭磊稱,房價是人口、城市化、貨幣政策、匯率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並非單維度,確實是壹種比較堅韌的價格,難以輕易撼動。如果匯率是壹次性快速調整,即使幅度較大,對房價影響也較小;帶來房價下跌的往往是長期趨勢性貶值。

  • 上一篇:匯鑫金業平臺正規嗎
  • 下一篇:中國建設銀行每天幾點上班?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