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金三角”地區大部分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罌粟的生長。此外,這裏叢林茂密,道路崎嶇,交通堵塞,是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的,這在政治、經濟、地理、氣候上為罌粟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金三角”的泰國壹側,是過去著名的毒品來源地。20世紀60年代,這裏因盛產鴉片而成為四大毒品產地之壹,成為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裏有許多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因此也被稱為“冒險者的天堂”。自實施替代種植政策以來,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當局還大力推動旅遊業的發展,現在它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壹。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做了禁毒工作,但都未能有效阻止該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年末至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這壹帶傳授種植、提煉、販賣技術,並收購鴉片。50年代,這裏形成了第壹次鴉片生產高潮,隨後是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幾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到700噸左右,達到6544。1989翻倍,產量達到2400噸。在1991,已經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還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位於深山密林中,大量技術人員操作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品質較高,且大部分被加工成精制海洛因,“海海洛因”成為高品質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的“金三角”地區,有世代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仡佬族。罌粟種植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致富的捷徑。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罌粟種植,毒品生產也在增加。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國家。生活在這裏的人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他們世世代代以種植罌粟為生。為了對抗政府,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當地居民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力量中,最大的壹支是位於前緬泰邊境的昆薩(坤沙)集團。他們擁有壹支近3000人的強大、訓練有素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隨著緬甸和泰國軍隊加強對昆薩集團的進攻,壹些罌粟種植場被摧毀。同時,聯合國禁毒基金撥出專項資金,在“金三角”地區實施以罌粟種植替代糧食和咖啡的政策。在壹段時間內取得了成效,罌粟產量大幅下降,使得中亞的“金新月”壹度取代金三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但自1986以來,“金三角”罌粟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產量劇增,大大超過歷史記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通過“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占世界總量的60% ~ 70%,該地區的海洛因年產量可滿足全球兩年的海洛因消費需求。1996 65438+10月,昆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該地區的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不是金三角的本土植物。金三角的毒品問題與這壹地區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密切相關。正是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導致鴉片經濟不斷加強和發展,最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毒品帝國之壹。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越來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毒品質量的發展,可以簡單地將金三角的毒品發展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結束為標誌)、國民黨殘余時代(長達1950年)、越南戰爭時代(跨越65438+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 坤沙時代(10年以上1980年前後)和後坤沙時代(坤沙投降至今):從鴉片產區的變化來看,分別是:老撾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 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種植面積和鴉片產量的跨越式增長;從質量上看,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從傳統的“鴉片王國”到“海洛因王國”、“冰毒王國”的轉變。
所謂“銀三角”,是指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和巴西集中的安第斯山和亞馬遜。這壹地區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裏,因盛產可卡因、大麻等毒品而聞名於世,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被稱為“銀三角”。
秘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產國,古柯種植面積超過8萬公頃,古柯年產量約為6萬噸。用古柯葉提煉可卡因是秘魯最大的出口農產品,每年創匯6543.8億美元。玻利維亞古柯葉年產量約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據玻利維亞官方統計,該國600萬人口中,從事古柯葉種植和加工的農民約有50萬人,從事古柯葉販運和貿易的不下6.5438億+人。每年出口古柯葉的收入壹般在6543.8+0億美元左右。1986年古柯葉收獲期間,該國通過種植、加工和銷售可卡因獲利30億美元,比該國當年的出口收入高出4倍。
哥倫比亞是第三大可卡因產地,古柯葉年產量約1.2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厄瓜多爾是第四大可卡因產地,古柯葉年產量約900噸,居世界第四位。總的來說,該地區每年生產65438+20萬噸古柯葉,使其成為世界上生產、加工和銷售可卡因的主要基地。
哥倫比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麻生產國,年產量為7500-9000噸,居世界第壹。同時,哥倫比亞也是古柯葉生產基地。這裏生產的大麻和從古柯葉中提取的可卡因主要被走私和販運到美國。據美國緝毒組織估計,哥倫比亞每年向美國出售8.9萬噸大麻和50多噸可卡因。因此,哥倫比亞是美國最大的毒品供應國。哥倫比亞的大麻和可卡因產量僅次於咖啡,是該國第二大出口作物。此外,哥倫比亞還生產壹種叫“Brandan Plus”的藥物。這種藥物是從熱帶草原和刺蘋果的葉子中提取的生物堿。它是白色粉末,但與其他生物堿不同,它不是興奮劑,而是壹種麻醉作用很強的鎮靜劑。
墨西哥是第二大大麻產地。據相關數據顯示,從65438年到0984年,墨西哥生產了5850噸大麻,僅次於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二。此外,墨西哥還種植465,438+000公頃鴉片,產量約20噸。墨西哥生產的大麻和從鴉片中提取的海洛因主要被走私並銷往美國。牙買加是第三大大麻生產地。
牙買加雖然是個小島國,但大麻年產量高達3000噸,僅次於哥倫比亞和墨西哥,居世界第三。該國每年向美國供應2000噸大麻。美國是第四大大麻產區,年產量為1650噸,約占美國消費量的11%。主要種植者是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上述四個產區加在壹起,大麻年產量約為1.9萬噸,是全球重要的大麻生產和銷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