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幣供求。利息是轉讓貨幣資金使用權的報酬,所以利率是借入資金使用權的“價格”。貸款資金作為壹種特殊商品,和普通商品壹樣受價值規律支配,其價格也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當貨幣供給不變時,貨幣需求增加導致利率上升,貨幣需求減少導致利率下降。當貨幣需求不變時,貨幣供給增加導致利率下降,貨幣供給減少導致利率上升。因此,資金供求是影響利率變動的重要因素,決定了壹定時期內利率的水平。
2.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意味著貨幣貶值,影響貨幣的購買力。在借貸活動中,出借人在出借貨幣時,必須考慮借款本金是否會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因此在確定利率水平時必須考慮通貨膨脹率。
3.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利率。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利率通常是利率體系中的基準利率,它的變動會對利率體系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央行提高再貼現利率,相應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借貸成本,所以市場利率會提高。反之,央行降低再貼現利率,就會降低市場利率。
4.國家經濟政策。由於利率的變化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各國ZF都把利率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貨幣政策目標,央行制定的基準利率影響市場利率,調節資金供求、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速度。反過來,國家在不同時期制定的經濟政策也必然成為影響利率的重要因素。
5.國際市場利率水平。在開放經濟中,利率的變動會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資本的國際流動越來越頻繁,流動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國際市場利率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通過國際資金流動來體現。在放松外匯管制、資金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如果國內利率高於國際市場利率,就會造成貨幣流入國內;反之,會造成貨幣資金外流。ZF在制定和調整自己的利率時,必須考慮國際市場利率的影響。
此外,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還包括銀行經營成本、利率管理體制、法律規定、傳統習慣等。這些因素交織在壹起,綜合影響著利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