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銳利武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方針。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科學技術的作用不可低估,要把科學技術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杠桿。
第壹,踐行科學發展觀,要深刻理解科學技術與科學發展觀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
當今時代正在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科技已經成為發展經濟、強國和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依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的傳統發展模式正在轉向依靠科技、知識和人才的科技創新發展模式。國際和地區競爭也越來越表現出科技競爭的特征。科學發展觀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而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尤其是科學技術背景。
從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來看,新世紀中國的發展呈現出壹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主導地位的壓力長期存在,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增加,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提高。在現代化進程中,解決資源枯竭、能源枯竭和新能源開發問題,科學合理利用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
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動力看,科學技術作為解決當前應對環境變化和未來發展重大問題的根本手段,作為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內在動力,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
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方法可以看出,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法,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掌握科學思維方法緊密結合起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科學依據。只有求真務實,認識和把握規律,才能得其要義。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思考、決策、工作的全過程,從長遠角度謀劃發展,以全局意識統籌發展,以科學態度把握發展,更加自覺地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國務院《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中指出,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成效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
因此,科學技術與科學發展觀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科學技術是科學發展觀的堅強支撐,科學發展觀是運用科學技術和人類創造的先進理論和物質成果解決現代化建設中發展問題的行動指南。
第二,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化是任何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壹是基本實現工業化。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壹,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是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壹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保增長保發展的目標,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二是堅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面對世界金融危機,我們應該化危機為機遇,抓住機遇,發展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和環境技術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用產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圍繞農業辦工業,發展工業反哺農業,用新科技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四,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推進新型工業化。面對世界經濟低迷,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要處理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擴大就業的矛盾,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處理好外向型經濟和內需型經濟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和國內市場的廣泛優勢,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第三,踐行科學發展觀,要大力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科學素質。
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壹項具有豐富科技內涵的偉大事業。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許多歷史和現實問題,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必須落實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理念。
壹是要真正深化對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認識。“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第壹推動力。可以說,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人類社會將是壹個以科技工業為標誌的分支文明。只有崇尚科學,尊重創造,才能實現保障增長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在推進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要帶頭學習科學知識,增強科技意識。各級黨政領導要把“第壹生產力”抓在手中,真正形成學科學、用科學、促發展、保增長的濃厚氛圍,真正把科學技術放在首位。
二要尊重科學,提高統籌能力。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五個統籌,必須把握統籌規律及其相互影響。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有紮實的科學基礎,掌握科學方法和規律,不斷提高決策水平和統籌能力。要樹立“人文理性精神”,端正科學態度,培育科學精神,在不斷認識和適應自然、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合理正確地應用科技成果,謀求經濟社會的長遠和諧發展。
第三,必須高度重視科技的作用,全面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這不僅僅是壹句口號,還要體現在決策上,落實在行動上。要切實加大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落實和資金支持力度,真正把科研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石;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把人才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用好現有人才,培養未來人才,優化人才資源配置;要切實營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和優秀科技成果提供支撐;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節約資源、不汙染環境的產業和產品,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把科學技術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杠桿,促進整個社會系統的效率整合和優化,實現“系統效率”最大化。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發展科技放在首位,用科學方法和先進技術促進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