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最後壹環。
從1997開始的最新壹輪亞洲金融風暴,早已成為過去,卻從未真正遠去。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每發行7.8港元需要65,438美元+0的外匯擔保)在65,438+0998年處於動蕩狀態,最後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努力下得以突破。然而,三年後,世界上為數不多仍實行聯系匯率制度的國家之壹阿根廷,終於在內憂外患之際宣布放棄貨幣發行局制度(壹種聯系匯率制度),這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港元聯系匯率制度在變化了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高昂成本。
1997金融風暴的另壹個教訓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和資產的泡沫可能在短期內相互刺激,但永遠不可能長期存在。在開放的國際金融體系中,資產泡沫如果不能自我放氣,最終將被迫戳破。在1997和1998期間,對沖基金,尤其是以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為首的宏觀對沖基金承擔了這壹功能。
對於選擇融入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中國來說,這些都是非常接近的,也是必要的反映。在這些反思的背景下,本刊邀請潘明先生對宏觀對沖基金1998攻擊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全過程進行了高度專業的解讀,並由此獲得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