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匯率平價的理論發展

匯率平價的理論發展

匯率平價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上世紀90年代,研究遠期外匯理論的德國經濟學家沃爾西·洛茨(Wolsey Lotz)提出了利差與遠期匯率關系的問題。

20世紀初,凱恩斯首先建立了古典利率平價模型,並得出以下結論:

1,決定遠期匯率的基本因素是貨幣的短期存款利率之差。

2.遠期匯率圍繞利率平價波動。

3.無論遠期匯率偏離其利率平價多遠,獲得足夠利潤的機會都將使套利者能夠將資金轉移到更有利的金融中心。

4.如果外匯交易被少數集團控制或主要交易者之間達成交易協議,掛牌匯率可能偏離其利率平價。

5.套利資金有限,往往不足以將遠期匯率調整至其利率平價水平。

6.在不兌換紙幣的情況下,銀行利率的變化直接促使遠期匯率重新調整。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保羅·艾因齊格利用動態均衡的思想發展了動態利率平價理論。隨著Robert Z. Alible等人的進壹步完善,現代匯率平價的框架趨於成熟。

  • 上一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試點企業
  • 下一篇:證券交易所學徒最新txt全集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