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壹些工業化國家開發了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把水煤漿混合燃料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美國、日本、德國發展最快。從1975到1987,先後建立了三套中試裝置、三套工業示範裝置和五套商業裝置,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壹套商業裝置已穩定運行六年以上。壹般這些設備每天能處理200 ~ 600噸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法國、奧地利、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也在積極發展。
從1981開始,我國也開展了水煤漿的開發研究,在添加劑的篩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水煤漿的濃度達到了75%,穩定性也很好,保證了靜置壹個半月不沈澱,長途運輸1500公裏後仍可直接燃燒。1986 1月,作為我國“六五”科技重點項目,通過了國家鑒定,標誌著水煤漿的制備和燃燒技術達到了先進水平。北京造紙壹廠作為第壹個工業應用單位,兩年內經過五次試驗,證明經濟效益明顯。據調查,1986年,廠用燃料油每噸280元,而水煤漿每噸只需120元,1.8噸水煤漿可替代1噸雜油。壹年要消耗22000噸雜油。如果改用水煤漿,每年可節約燃料費用654.38+0.03萬元。
從煤的質量來看,我國原本適合做水煤漿的高硫煙煤和褐煤很多。這些煤液化後含硫量高,往往在液化反應中起催化作用,是很好的液化原料。近年來,人們發現陜西省神木、黃陵、銅川地區的“黑金帶”和“黑金三角”蘊藏著大量優質煤炭,可為水煤漿的開發提供重要原料。我國設計燒油的發電機組約有7000萬千瓦,年耗油量約為11萬噸,約占我國年產油量的10%。如果全國80%的燃油鍋爐都能用水煤漿代替油,每年可為國家創匯65438.05億美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從世界和中國的角度來看,雖然水煤漿技術的發展還處於中試階段,但只要技術攻關,水煤漿必將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獲得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