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到目前為止,就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而言,經濟危機的次數是:
美國七次(1948 ~ 1949,1953 ~ 1954,1957 ~ 1958,1960 ~ 1965438)。
日本7次(1954,1957 ~ 1958,1962,1965,1970 ~ 1971,65438+)
聯邦德國7次(1952,1958,1961,1966 ~ 1967,1971,1974)。
法國5次(1952 ~ 1953,1958 ~ 1959,1964 ~ 1965,1974 ~ 1975。
英國7次(1951 ~ 1952,1957 ~ 1958,1961 ~ 1962,1966。
在戰後各國的危機中,有的是壹些國家同時發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至於戰後發生過多少次世界經濟危機,嚴格來說只有三次,分別是1957 ~ 1958,1973 ~ 1975,1980 ~ 1982,因為只有經濟危機。
在上述危機中,最嚴重的壹次是戰前1929 ~ 1933的大危機,它震驚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影響了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它是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後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各種矛盾激化的條件下發生的。這場危機持續了四年,生產的下降和失業的增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幾乎下降了44%,比1913的水平下降了16%,倒退到1908到1909的水平。失業人數已達5000萬左右,壹些國家的失業率高達30-50%。資本主義世界的對外貿易總額下降了66%,跌破了1913的水平。就美國而言,工業生產下降了56.6%,其中生鐵產量下降了79.4%,鋼鐵產量下降了75.8%,汽車產量下降了74.4%,整個加工業的工人人數下降了42.7%,工資支付總額下降了57.7%,失業總人數達到12萬多人。危機進壹步激化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矛盾。德意日法西斯趁機上臺,相繼發動侵略戰爭,直至1939年二戰爆發。1929 ~ 1933的危機過去後,轉入長期的“特別蕭條”階段。之後1937 ~ 1938經濟危機爆發,生產才發展到明顯的新高潮,1939年被二戰打斷。1929 ~ 1933大危機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還不夠發達,所謂資本主義“自動調節”還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發生的。它證明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已經尖銳到這樣壹種程度,即如果國家不進行調節和幹預,資本主義制度將岌岌可危。所以以這次大危機為契機,特別是二戰以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了大發展。由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世界經濟發展的局限性和不穩定性,盲目擴大的生產與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導致了1929經濟危機的爆發。這場危機始於紐約股票價格的暴跌,並很快蔓延到整個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發生後,各國統治者采取以鄰為壑的短視政策,致命的危機是長期性、普遍性和前所未有的破壞性。這場危機對世界影響巨大,給世界經濟發展留下了深刻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