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通
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鐵路擔負著全國貨運量的3/4和客運量的1/3。2000年全國總貨運量為1064.3萬噸,比上年增長11.6%,即增加110.94萬噸;總客運量為0.9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即增加540萬人次。
鐵路:總長1800多公裏,2000年客運量比上年增長11.7%,貨運量為915.85萬噸。國內客運量比上年增長4.1%,即42.84萬人次;國際客運量比上年增長1.3%,即16.2萬人次。
公路:總長約5萬公裏,其中硬面公路1200公裏。1998年全國***有汽車71490輛,其中貨車25473萬輛、小汽車37795輛、專用車1965輛、公***汽車4579輛。2000年客運量為0.88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1%,貨運量為148.04萬噸,比上年增長11.3%。
水運:1996年貨運量為1100噸。
空運:截至1995年11月,全國***有飛機近30架。航線總長約4萬公裏,2000年客運量為25.24萬人次,貨運量為2900噸,國內客運量3.4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6%;貨運量增加了5.5%。與莫斯科、北京、呼和浩特、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漢城、大阪、柏林和伊斯坦布爾之間有定期航班。國際機場2個,主要機場為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英文:Chinggis Khaan International Airport;蒙古語:Чингис Хаан" олон улсын нисэх онгоцны буудал,IATA:ULN;IACO;ZMUB)。
國家財政
近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圖格裏克,均為當年價格):
1998 1999 2000
收入 2273 2594 3502
支出 3248 3444 4129
赤字 975 850 627
(資料來源:同上)
1999年底外匯凈儲備1.169億美元。1997年有黃金儲備12噸。截至1999年,外債達6.75億美元(不包括欠前蘇聯的債務);1998年各類銀行的債務余額為866億圖格裏克。
2008年蒙古國中央財政總收入為21564億圖克裏格,財政總支出(包括償還外債支出)為24620億圖克裏格.中央財政超支3057億圖克裏格.
2008年蒙古中央財政總收入和總支出(包括償還外債支出)及中央財政超支,分別占蒙古國本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2%,4.02%和5.%,
中央財政經常性預算收入為21361億圖克裏格;經常性預算支出為17495億圖克裏格;經常性預算盈余3866億圖克裏格.占GDP 的6.3%,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
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5.7%,既增長3866億圖
蒙古銀行:1924年成立,行長奧其爾巴特·楚龍巴特。
蒙古貿易開發銀行:1990年成立,行長蒙赫巴特。
〔對外貿易〕 同68個國家有貿易關系。實行經濟開放政策,除傳統的貿易夥伴外,近年來十分註意發展同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國家的經貿合作。近年來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8 1999 2000
總額 7.893 7.614 10.065
進口額 4.724 4.258 5.742
出口額 3.168 3.356 4.323
差額 -1.556 -0.902 -1.419
(資料來源:同上)
出口產品主要有銅鉬精礦,羊毛、山羊絨、皮張、地毯和其他畜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機器設備、燃料油和日用品等。
鐵路總裏程1800公裏,公路總裏程50000公裏
〔對外投資〕 九十年代以來,蒙古開始對外投資,但投資額很小。
1992年起蒙古開始對華投資。截至1995年底,蒙古來華投資項目31個,協議金額887萬美元,蒙方實際投入金額35萬美元。
〔外國資本〕1990 - 1999年,有中、俄、日、美、韓等7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210家企業向蒙投資,投資總額為2.6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中國和俄羅斯。主要投資部門為商業、建築和礦山業。
〔外國援助〕至1990年,前蘇聯***向蒙提供約100億盧布貸款。1991年以來,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10多個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允諾向蒙提供約20.9億美元的貸款和無償援助。到1998年蒙已實際利用12億美元。援蒙數額占前10位的分別是日本(約40%)、亞行、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德國、俄羅斯、丹麥、中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人民生活 1997年2月,蒙政府重新確定最低生活標準:首都為10380圖格裏克。1998年1月全國有貧困家庭14.97萬戶,貧困人口為58.77萬人。1999年物價比上年上漲10%。截至2000年底,全國登記註冊失業人口為3.86萬人。比1999年下降3%,其中婦女占失業人口的53.8%。截至1998年11月,全國平均工資為4.91萬圖格裏克。1999年11月,居民定期存款為432億圖格裏克,比上年下降3.5%。1995年底,每千人擁有9.79張病床和2.5名醫師。1998年1月1日起,蒙實行五天工作制。
軍事 蒙古人民軍於1921年3月18日創建。總統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1996年起實行文職國防部長制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獨立於國防部。1996年蒙古議會通過的政府《施政綱領》明確規定,將建立壹支精幹的職業軍隊,強化邊防軍,在國防政策中優先運用政治-外交手段。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為策·達希澤伯格中將(1998年8月起)。實行義務兵役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償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為壹年。
1996年國防費用占國家預算總支出的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4%。1997年總兵力***有2萬人,武裝力量基本建制改為旅級單位。
1999年國防費用預算撥款計劃為197.4億圖格裏克。 國防體制 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總司令,總統通過國防部長會議對軍隊實施指揮。國防部長會議由國防部長、總參謀長、邊防局長、民防局長、國防部政策與規劃局長、行政管理與協調局長、外事與信息研究局長等人組成,國防部長任主席。國防部長會議負責制定和實施國防政策,完善軍隊的編制,管理國防經費,配備領導幹部以及負責軍隊對外關系。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統管武裝力量,下轄戰略指揮規劃局、行政管理局、政策執行協調局、信息監督分析評估局等。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準軍事部隊組成。現役部隊包括陸軍 (即—般任務部隊)、國土防空軍、民防部隊、建築部隊等。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武裝力量後勤部、國土防空軍司令部,建築兵管理局等。
武裝力量 現役部隊1.1萬人(含建築部隊和民防部隊)。
預備役部隊 陸軍l3.7萬人。
準軍事部隊 邊防部隊5000人,內衛部隊900 人,建築部隊1500人,民防部隊500人。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與職業準尉相結合,現役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征兵年齡18—28歲,士兵服役年限1年。軍官最高服役年齡:尉官45歲,校官50歲,將官55歲。
軍銜 軍官軍銜分3等9級,即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大尉、上尉、中尉)。準尉軍銜設壹級準尉、二級準尉、三級準尉。士兵軍銜分軍士和兵兩等,軍士設上士、中士、下士;兵設上等兵、列兵。
蒙古陸軍兵力8500人。編有7個摩步旅,1個炮兵旅, 1個輕步兵營,1個獨立營。
坦克:T-54/-55/-62型650輛。
裝甲偵察車:БΡДM-2型l20輛。
步兵戰車:БM∏-1型400輛。
裝甲輸送車:300輛。
牽引炮:300門。
火箭炮:130門。
迫擊炮:140門。
反坦克炮:200門。
蒙古國土防空軍兵力500人。編有1個殲擊機中隊。作戰飛機9架,武裝直升機12架。
殲擊機:米格-21型8架,米格-21U型1架。
武裝直升機:米-24型12架。
運輸機:42架。
高炮:150門。
地空導彈:SA-7型300部
國家文化
教育
實行國家普及免費普通教育制。1998年教育經費計劃撥款為566億圖格裏克。截至1996年5月,文盲占全國人口的近10%。200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學校683所,學生47萬人(1999年)。1999-2000學年壹年級新生達6.6萬人。2000年各級學校學生達59.71萬人,畢業生達6.47萬人,比去年減少3.9%,即減少2600人。現有高等院校60多所,在校學生約3萬人。主要高等院校有:國立大學、技術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國立農牧業大學、醫科大學等。 截至1996年4月,在蒙古***有16個國家和地區的321名留學生、研究生。截至1998年9月,蒙在17個國家和地區***有1685名留學生、進修生,其中805人為自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