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正是我們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原因。而這個稱號,使得世界各國在政治上,各大經濟體在經濟層面,都希望能夠和中國合作。
誰都想借助這個經濟體的實力給自身發展帶來助力。想在這個巨大的市場取得收益。
因此,這個稱號,使得我們很多尚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成熟的行業、產業需要面對世界壹流企業的虎視眈眈與競爭蠶食。
第壹大外匯儲備國,其實正是我們作為第壹大出口國,而且長期保持巨大的貿易順差的結果。
手裏有了錢(外匯儲備),相當大壹部分卻沒有花在國內經濟建設上。而是變成了外債(中國也是最大外債債權國)。
等於是辛苦工作,創造產品提供外國市場,然後將得到的收入再借給外國去用。
當今社會,楊白勞比黃世仁底氣更足!外債權益如何保障,如何將外匯儲備真正用於國內經濟建設,這將是未來很長壹段時期國家需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第壹出口大國,雖然在出口商品數量上,我們是絕對第壹,在出口商品價值上,我們也排在前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出口產品結構很大程度上,
還存在壹些問題。出口商品技術含量低(勞力密集型產品長期占據出口商品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單價低,附加值低(利潤低)。而且很多是高能耗,高資源占用型產品。
如何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是國家在經濟政策管理層面上需要作出研究和動作的主要工作重點。
同時,第壹出口大國,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忽視內需開發為代價的。國內的內需市場如何培養,如何引導大家建立為提高生活質量而改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
這些也是政府需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正逐漸享受到越來越多類似肯德基、可口可樂、耐克、蘋果等國外知名大眾消費品牌產品,這帶給大家更好的生活體驗。
生活質量也因為眾多國際大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而改善提高。這個是好事。
第壹大外匯儲備國以及第壹出口大國,這些距離百姓生活比較遙遠。但是,如果巨大的外匯儲備能夠更多用於民生,那麽將從長期基本面上,帶給百姓大大的益處。
而出口大國造就的巨大優質產能如果能夠在擴大內需,建設國內市場的方面做出更多工作,向國內市場傾斜,也同樣將改善國民生活水平。
壹方面的困境(比如債權國如果要不回債,就是困境),可能另壹方面也有好處(放了外債,對於政治環境的經營好處顯而易見)。其實不用過多強調困難的程度。
好像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壹樣,都會慢慢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