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壹種外幣與另壹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交易損益、兌換損益和調整損益通常進入利潤表,以“匯兌損益”的形式影響當期損益;而換算損益(“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作為“以後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壹種。
按照會計準則暫不影響當期損益,在合並報表資產負債表中與資本公積並列列示(“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異”只在合並報表中列示,母公司不涉及)。
擴展資料
1、在雙向波動市場中,如將時間軸放長,不管是否采用匯率管理手段,如果各外幣項目在年度間變化不大,最終匯兌損益的結果相差不大。但匯率不可預測,不做任何匯率管理,將會加大匯兌損益的波動,使當期經營結果變得極不穩定。
2、對於外幣存款,在公司留足經營性用款後,宜盡早結匯,避免匯兌損益波動增大;
3、根據不同的幣種,配置壹定的外幣借款能起到與外幣資產的匯率風險對沖作用。外幣借款額度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測算後確定:
①測算當年不同幣種的外幣收入;
②計算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應付賬款周轉次數,得出全年外幣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外幣應付賬款平均余額;
③綜合對在手美元的交易性需求,區分幣種測算出應配置的外幣銀行借款;
4、使用外匯遠期結售匯工具,該工具能在即期對外幣預期收款日匯率進行鎖定。好處是能提前鎖定所得,在外幣匯率下行時保證收益,但鎖定也意味著在外幣匯率上行時損失外幣資產的上漲收益。
5、對於外幣資產的匯率風險,可將外匯遠期結售匯和外幣借款配合使用,各覆蓋掉外幣資產的壹部分風險。但不宜擴大化,同壹部分風險如果兩種工具同時使用,將會造成新的匯率風險。
百度百科-匯兌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