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求 我國貨幣政策讀後感 。

求 我國貨幣政策讀後感 。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麽?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壹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壹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裏面總有那麽壹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壹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壹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壹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麽,什麽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麽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麽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麽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麽?這是壹個重大難題。壹定要有壹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壹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裏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麽發、按什麽原則發、發多少、什麽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壹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麽程度或者升到什麽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壹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壹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有誰知道目前中國確切的貨幣發行制度?

問題補充: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準,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範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範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範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二級及以上用戶登錄後可以上傳圖片

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不解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最緊要的問題,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拿到壹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有了我們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對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思路,我相信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波動,有學者提出可以通過提前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來熨平經濟周期,防患於未然。這樣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實,那當然再好不過,可惜,貨幣政策並非總如那麽如教科書中的圖形那樣有效。當學者們所建議的貨幣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他們總是提出貨幣政策的實施還需要加大力度,再觀察壹段時間;等到實在沒有辦法交代了,學者們又會說這是由於市場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暫且把我與經濟學家們的分歧擱置起來。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經對我說過,如果妳的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讓妳聽不懂,那只能說明他自己對講課的內容沒有理解透徹。我覺得祖父說得對,我聽那些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老教授們上課時,覺得金融學無比清晰,甚至是無比快樂的。他們講著新奇好玩的故事,漸漸引導著學生進入新的思維方式,眼前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了自由王國。據此,我揣測國內有些經濟學家可能自己並不真的明白他們說了些什麽,他們只是憑著書本造就的感覺在預測未來。但貨幣政策既不是占星術,也不是某些學者的讀後感,應該是圍繞著本國經濟運行的實踐操作。

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準,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範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範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範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美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倒是認為美聯儲其實並不是貨幣發行機構,美國的貨幣發行權在資本市場。如果有公司股價大幅上升,美國就相應地投放了虛擬的美元以表現這部分增加的價值。因此,美國資本市場越發達,其貨幣發行規模也越大。他們的理念似乎也有壹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發現了個油田,儲量驚人地達到了1000億桶,公司股價立馬上升,市值相應增加了500億美元,相當於投資人的財富增加了500億美元,如果有人要兌現利潤,只要市場上的投資人普遍認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會有人願意向該投資人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使其兌現。在這個過程中,美聯儲並沒有投放貨幣,美國財政部也沒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國資本市場對某項資產的定價出了錯,那麽,經濟就會遭重挫。2001年,納斯達克對科技股定價錯誤就導致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如今的次級債也是相同的問題,市場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房地產價值的錯誤估值,導致市場原先發行的貨幣都錯誤地表現了不存在的價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為代表的用匯率來發行貨幣的機制。日本基本上實施的是在壹段時間壹定範圍內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每收到壹個美元,就發行壹百日元。這個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穩定,而長期則導致國內積累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的貨幣發行機制有些類似。我國曾經實施了將近10年的匯率穩定政策,無論美元如何漲跌,中國人民銀行每買入壹美元,就發行8.2765元人民幣。

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選擇符合自身歷史情況、現實需要的貨幣政策,其實都是正確的。我的觀點是:先要有個貨幣發行機制,然後才有貨幣政策,這才有機會談匯率水平。當然,對於日本和中國香港這樣的貨幣機制,其貨幣發行機制就是匯率機制,兩者是統壹的。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麽?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壹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壹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裏面總有那麽壹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壹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壹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壹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麽,什麽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麽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麽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麽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麽?這是壹個重大難題。壹定要有壹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壹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裏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麽發、按什麽原則發、發多少、什麽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壹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麽程度或者升到什麽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壹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壹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現在回想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歐盟和美國現在采納的貨幣發行機制是符合唯物主義思想的。過去,這些國家普遍實施金本位制度,作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制度在沒有技術進步,只有靠掠奪發展海外貿易的年代裏,或許是正確的。而工業化之後,財富大量創造,黃金儲量卻不能相應增加,最終貨幣發行制度和實體經濟脫節,各項產品的價格都要暴跌,來重新使得貨幣發行符合黃金儲備的要求。因此,廢黜金本位也是正確的選擇。現在,歐盟按照經濟發展的增量來直接投放貨幣,美國依靠資本市場對企業新增價值的認同來間接投放貨幣,其實都是以實際生產部門的價值創造來確定自身的貨幣發行量,因此,這些制度從客觀價值變動出發,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唯物主義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國香港實施的貨幣政策,則或多或少地拋開本國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更多地體現了唯美元主義的思想。我國在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時,尤其應該考慮貨幣唯物主義的觀點。

貨幣發行機制不解決,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壹次加息,我當時就提出加息將推高房價。我現在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人民幣對壹籃子貨幣升值超過2005年7月匯改前水平的話,我準備再寫壹篇《減息壓低房價》的文章交給《上海證券報》發表。我得出這個結論時,和當年預言加息推高房價時擁有同樣的自信。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金本位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創造,用抽象的教條的黃金作為貨幣,因此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歐盟的貨幣發行機制雖然使“歐元之父”羅伯特·A·蒙代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那套機制仍然依賴於歐洲央行對經濟運行的主觀判斷,只不過這種判斷以三個客觀指標為依據。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發行貨幣,看似完全符合實際,其實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僅有客觀價值基礎,還有賴於投資人的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因此,美國貨幣發行機制也有主觀主義成分。這兩種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還需要改進和發展。

探討各國貨幣政策的優劣,其實就是看哪國的貨幣發行機制更符合該國經濟運行的客觀現狀,更符合唯物主義的要求。拋開唯物主義基礎去討論什麽利率和匯率政策

  • 上一篇:請問外匯是屬於外匯儲備局還是屬於人民?
  • 下一篇:外匯買賣是否存在滑點?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