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求職陷阱的方式

求職陷阱的方式

想要兼職要交培訓費

因為要給新人進行培訓才能上崗,培訓時要用些產品,所以剛開始要收點錢作為培訓費。

招聘會推銷兼職搭訕增多

經濟危機下,由於薪資下調等原因,兼職正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選擇。“路邊”兼職的大量出現,也是抓住了現 在職場人的這種心理。

以高薪為誘餌  騙人先掏錢

每壹位求職者都希望能找到壹份高薪的工作。因此,壹些用人單位就以誇張、離譜的高薪為誘餌。例如,壹家根本就不起眼的公司,開出“歡迎社會新人,薪水5000元起”這樣誘人的高薪來誘使求職者上鉤。等到求職者辦理“入職手續”時,對方就會要求應聘者交“建檔費”、“服裝費”“風險壓金”。

串通醫院“分贓 專坑求職者體檢費

黑中介”經常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工作又不清楚體檢程序等空子,假裝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序,依次進行面試、筆試、體檢等項目,向求職者收取近百元的體檢費,通知求職者到其指定的醫院體驗。3天以後,當求職者與“黑中介”串通的醫院拿到結果時,會被“黑中介”以“不合格”等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絕或辭退了,或者增加壹些條件讓求職者自己知難而退(例如要求再交費用、改變工作承諾、甚至說工作內容就是當打手來嚇唬求職者等),體檢費則被“黑中介”和醫院瓜分,求職者只得有苦難言,就算“幸運”通過了體檢,“黑中介”也是能拖就拖,應聘者根本沒有工作的機會。

賺廉價勞動力

壹些用人單位看準了求職者特別是畢業生就業心切的心理,以試用期為名賺廉價勞動力。北京工業大學就業中心於淑芬老師告訴記者,據壹些學生反映,用人單位在試用期結束後,以各種理由辭退了畢業生,因為試用期的工資低,這些用人單位實際上是在賺廉價勞動力。在不少地方,壹些從事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銷售公司借設辦事處之名,以高年薪招聘“市場部經理”或“業務經理”,引來眾多的應聘者,有的人好不容易熬夠試用期,公司卻借口考核不過關,壹紙通知讓其走人,應聘者也是當了壹回廉價勞動力。有關人士提醒,諸如“本廣告長期有效,長年招聘,且報名不受限制”的招聘廣告,求職者壹定要小心。

剽竊求職者作品

這是求職者遭遇的智力陷阱,智力陷阱則是指以考試為名無償占有程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勞動成果。現 在招聘過程中的騙取“智力”很常見。這種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性質更為惡劣。而廣大求職者要具備慧眼,多加小心。

扣留證件要求求職者做不正當商業行為

初次求職者壹般經驗缺乏,加之防備松懈,因此市場上有人設陷阱,誘騙無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學生)從事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或用不當手法扣留求職者保證金、證件等,使索然無辜者受害。

暗收違約金

“有些用人單位太黑了,簽完協議後,采取卑鄙的手段收取畢業生的違約金。”某大學就業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她說,壹些用人單位在畢業生協議期間采取各種手段逼畢業生主動提出辭職,然後收取違約金,最高的違約金竟達5萬元。

“掛羊頭、賣狗肉”

實際上壹些單位在人才市場“掛羊頭、賣狗肉”,比如招聘時說招編輯、記者,實則是招廣告業務員。如打出招聘財務總監、工程師等廣告,而實際上卻是做壹些壹般性的工作。除電話費外,公司幾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業務員沒有任何底薪,全靠廣告提成。這類招聘廣告所要招聘的,壹般是各種業務員、促銷員。廣告上承諾提供的薪水,往往都比較高,許多求職者很容易為之所動,招聘單位常常挑出應聘者的種種“不足”,然後以此為理由來壓低薪水。

外匯或金融投資工作

壹些不良的外匯公司或金融投資公司往往會利用薪高傭厚,有底薪以及提供免費培訓等各種優厚的聘用條件為名,刊登廣告招聘不同名目的全職或兼職崗位,如電話聯絡員、文員和初級秘書等吸引求職者的註意力。可是,待到求職者面試的時候,招聘者卻聲稱該職位名額已錄滿,繼續極力遊說其轉職為投資經紀或市場營業員。有些求職者禁不住利誘轉而投入外匯炒賣之中,最後,由於缺乏有關專業知識及經驗,把自己及親友的積蓄白白賠了進去。更有甚者,當他們找不到客戶,再沒有利用的價值而遭到公司解雇的時候,才發覺求職時倉促間簽訂的合約,原來是註明與公司之間只存在著代理人而非雇員關系。而代理人亦只有在找到客戶才會獲得傭金,以致連當初公司口頭承諾的底薪亦無從追討。

娛樂廣告公司

壹些不法之徒托詞與壹些知名度高的藝人以及電視臺、電影公司或唱片公司有聯系,可代為安排工作,誘使妳繳付巨額金錢參加其提供的訓練課程。

通常,被騙者在付款後,往往沒有接到任何工作或進壹步的消息,或只接到性質及薪酬跟當初承諾不符的工作,卻又無法取回已付的款項。正式娛樂單位也會通過所謂星探發掘有潛質的演員或模特兒,並邀請試鏡以決定是否錄用,甚至還會支付酬金給試鏡者。

推銷行業的工作

不法商人也許會遊說求職者支付大筆金錢去學習推銷術,以及買入貨物作推銷之用,其常見的手法往往是層壓式推銷術,以高職與傭薪豐厚誘使求職者付出巨額金錢購買壹批貨品或貨品的代理權,求職者沒有底薪,壹方面靠銷售貨物賺取傭金,而另壹力面則是通過招納新的從業員,從其售出商品而獲取傭金。不少求職者往往禁不住利誘而懷著以小博大的僥幸心理,以致踏入了陷阱也不曾察覺出來,直至繳付大筆金錢後,方發覺購入的貨物品質粗劣,而價格也高於市場上同類商品的價格,難以推銷,欲退貨又不能,蒙受金錢上的損失。

色情陷阱

這類工作通常以招請公關、陪唱或侍應生為名,而在廣告上更會標榜工資特高,月入過萬,無需經驗,可觀薪金等,以吸引求職者。壹旦簽約後就會逼妳去陪酒或從事色情交易,如果拒絕就可能會騷擾家人,甚至控告妳毀約而要妳賠償。因此,千萬不要以貪圖高薪而魯莽簽約。

非法募捐

近 年來,各地常有很多的募捐活動,有些可能是渾水摸魚、巧立名目,他們可能會請人上門募捐,或者售賣非法得來的貨物,如果妳受聘從事的是這類活動,就有可能會被檢察機關指控。所以受聘以前應該先了解募捐活動是否合法,如有懷疑,可向社會福利部門查詢。

借招聘儲備人員

不少應聘者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看到壹條非常滿意的招聘信息,精心準備後趕往面試現場;結果,招聘方隨意詢問幾句,填張表格,再告知壹句“回家等通知吧”,從此就杳無音信了。其實,這類型的企業,多數都不缺人,也不急於招聘,他們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廣收信息,積累所謂的“人力資源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利用網絡招聘進行廣告炒作

由於網絡的傳播面廣、傳播速度迅速,不少企業開始利用網絡招聘,來為企業進行另壹中形式的廣告宣傳。通過長期發布招聘信息,壹方面增加企業的“見光率”;另壹方面利用可觀的招聘數量,制造壹種公司發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實,這都是企業假借招聘之便,進行的壹些廣告炒作。

逃避破產

如果說有家公司連員工工資也付不起,被起訴後敗訴了,但還在進行招聘,妳能相信麽?這可不是笑話!這些企業壹般拖欠每個員工2~3個月的工資,在試用期內又辭退這些員工。往往他們都承認賒欠工資,並且保證壹旦其正常運轉,立刻償還所欠薪資。但實際上僅僅是為了分散企業的內部矛盾,使企業暫時逃避破產的危機。

試用期陷阱

“試用期三個月,試用月薪800元,轉正後月薪1500元,另加各類津貼。”這樣的薪資待遇可以吸引不少迫切求職的人們。於是,好容易通過面試的應聘者們,勤勤懇懇地賣力工作,希望早點熬過三個月的試用期。結果往往是三個月壹到,公司隨便編個理由,就把他們打發回家了。其實,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試用期的用工成本低廉的優勢,鉆了試用期解除勞動關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當作試用來處理,出最少的錢,用最好的人。

真假培訓

有些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上註明“先培訓後上崗”,其實,這些信息中以“培訓為主、上崗為輔”的情況居多。不少企業確實在培訓者中招用了壹些人員,但更多的是培訓結束就沒了下文。他們正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培訓優惠政策,從政府補貼中獲取利益。他們不僅僅浪費了求職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更損害了國家的財產和利益。

  • 上一篇:求《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文本!!!
  • 下一篇:去外匯管理局辦理預付款登記開戶需要帶什麽資料?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