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匯無所謂,現在5萬美元額度內銀行都會換給妳的,以後還會放開5萬額度的。關鍵是那些換來的錢只能存在銀行,用的時候有很多限制。提現就更別想了。總覺得存在銀行裏的外幣不是自己的錢,能放在家裏餅幹桶裏的錢才是自己的。
我家孩子在國外讀大學,近兩年來跟換匯這事打交道比較多,談談我的經驗:
總的來說,國內涉及外幣的業務都比較謹慎且繁瑣,基本每次操作都會被問個底掉。後來,操作的次數多了,也掌握了規律,也就輕車熟路。近1,2年方便多了,有些業務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操作而不用都去銀行櫃臺操作了。
再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換外匯填寫用途是必須的,不僅僅是去銀行換,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換匯的時候都需要填寫用途的。銀行櫃臺換匯,工作人員問您,也是為了填寫換匯的表格(只是不用您自己操作而已)。正常情況,如實告知就行。
如果您沒有確定的原因,並且是小額度換匯,直接回答因私 旅遊 ,自由行是最簡單的,這種回答需要提供的內容最少(如果她非得繼續問您去哪兒,幾天,您根據換匯的數量,大致說去美國,7、8天就完全可以了)。
當您用匯(尤其是通過銀行匯款的時候)的時候,這個您回答的“用途”是會作為檢查條件的。以我實際遇到的情況為例吧。我喜歡經常看著中行的匯率(比較了各個銀行,中行的賣出價是點最低的,我壹般都是在中行購匯)分批次的購買,這樣可以平攤總的購匯成本(就跟基金定投的道理差不多),每次購買的時候為了省事,我都是填寫因私 旅遊 ,自由行,每次買都沒有問題。但有壹次,我要給孩子匯學費的時候,匯款銀行(不是中行,您的購匯信息與您在哪家購匯無關,外管局統壹收著的,所有銀行都能看到)就突然問我,“妳之前所有的購匯用途填寫的都是 旅遊 ,怎麽這次匯款是學費,這個可能會有問題”。我當時就有點蒙,幸虧當時提供的資料比較全(學校的單子,孩子的錄取書,I20等等),又解釋了半天,才從銀行匯出。
所以,以後我再購匯的時候,不是每次都填寫 旅遊 了,偶爾會填寫境外留學(這個需要提供學校名字,估計匯款的時候回對比的)。
所以說,購匯次數少,回答用途的時候比較簡單(因私 旅遊 就合適);如果像我這樣,次數多,而且用途比較明確,還是如實的好,麻煩就麻煩吧,總比到用的時候有麻煩強。
由於工作原因,我們經常使用外匯,關於居民去銀行換匯,工作人員詢問用途該如何回答的問題,我來全面的給大家分享壹下經驗。
圖:美元
壹、外匯管理制度
我國是外匯管制國家,但是居民因個人需要可以在銀行兌換外匯,每人每年兌換額度為5萬美元,包括其它外幣,例如歐元、日元、英鎊等幣種,個人兌換時需要登記用途,結匯時需要提交相關材料。
提醒:利用自己的額度幫他人換匯是違法行為,註意哦!
圖:歐元
二、個人兌換外匯用途
居民合法兌換外匯用途包括,出國 旅遊 、探親、購物,出國留學等活動,限於個人使用,因此,如果是屬於以上合法使用,建議如實回答用途。
三、現匯與現鈔有別
我們去銀行兌換外匯,通常是兌換“現鈔”,現鈔和現匯是不同的,現鈔可以隨身攜帶使用,而現匯不是通常拿在手裏的紙幣,而且兌換時的匯率也是不同的。
圖:韓國韓幣
四、按需兌換減少損失
用人民幣從銀行兌換出來外幣與把外幣在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的差價是很大的,銀行收取“匯差”,所以建議根據需求量去兌換外幣,否則當外幣使用不完再換回人民幣時,就有損失,另外壹些小面值外幣、六成新以下的紙幣,銀行拒收,所以建議按需兌換。
綜上所述,去銀行兌換外幣,建議如實回答用途,但也不能隨意回答,否則銀行可能拒絕兌換,兌換外匯也是有規矩和技巧的,註意合理使用外匯額度,按需兌換,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