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我們會從壹種貨幣的交易量、流通區間、強弱等來判斷它屬於弱勢還是強勢。,而貨幣的強弱往往與貨幣發行國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也更願意使用更穩定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中,今天的三大貨幣不會是永遠的三大貨幣。前段時間歐洲經濟低迷,日本經濟還在復蘇,人民幣國際化逐步加強的時候,很多人也在討論人民幣會不會成為世界三大貨幣之壹。
以下是三種主要貨幣的壹些介紹:
梅園
美元作為外匯交易的基礎貨幣,是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的主要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上發生過兩次美元危機:第壹次美元危機是指1960和10兩個月。由於馬歇爾計劃中美國的“廉價貨幣”政策,大量美元湧入歐洲,美國國際收支惡化造成美元貶值壓力,動搖了人們對美元與黃金固定匯率的信心。美元危機二指3月1968。自2007年次貸危機以來,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部分國際資本撤離美國,導致美元持續貶值。但依托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直到現在,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國際計價單位、支付和儲備手段。匯率的波動並不意味著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歐源
作為歐洲貨幣聯盟國家的單壹貨幣,歐元是主要非美貨幣中最穩定的,已成為僅次於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貨幣。歐元正式啟動時的1999 1.01.08美元。此後匯率壹路下跌,期間最大跌幅高達25%。2002年6月5438+10月1,隨著歐元的正式流通,歐元對美元匯率出現反彈,對美元匯率壹度呈現單邊上漲態勢。近年來,在歐元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的同時,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也在不斷上升。2007年2月28日,歐元對美元的匯率達到1歐元對1.4714美元,比2000年的最低值高出約80%。
日源
日元在1964年成為國際貨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日元在1971實行浮動匯率,此後不斷走強。自1985廣場協議以來,日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取代了美國經濟增長率的波動,成為影響亞洲經濟繁榮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日元也經歷了多次大幅貶值。以1995至1998為例,日元在此期間貶值超過70%。從1998開始,日本進入經濟形勢最困難的壹年。到6月15,日元對美元匯率最低為146.60:1,為八年來最低。日元貶值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壹個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