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熱錢以貿易的形式進入
通過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流入的熱錢大幅增加,體現在中國的貿易順差上。因為中國只能用人民幣進行內部交易,所以需要發行同等額度的人民幣用於結匯。
這樣,所有的過剩都體現為人民幣流動性過剩,增加了國內貨幣供給,推動了通貨膨脹的上升。
第二,熱錢以投資的形式進入
就像貿易順差壹樣,投資和投機壹般很難區分。跨國公司可以投資國內子公司,國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讓資金流入中國。
這些資金進入股市、期貨市場、房地產市場,是為了享受利差、人民幣升值、資產升值三大收益,導致資產價格快速膨脹。
第三,來自個人賬戶的熱錢
2008年上半年,通過私匯流入的熱錢以百分之幾十的速度在增加,機制我就不多說了。但這些錢最終會出現在股市、房地產等可以投機的領域,這也推動了資產價格的上漲。
這些不同形式的熱錢因此提高了國內通脹率。
同樣的分析也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