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開戶 -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障礙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障礙

國際經驗表明,壹國資本賬戶對外開放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低通脹率、合理的利率和價格、健全的國內金融體系、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發達的資本市場、外匯收支大體平衡、靈活高效的微觀企業機制、完備有力的金融監管和法律法規等。

目前中國的社會經濟實力還不能完全滿足貨幣可兌換的要求,資本項目的開放也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主要是:。

1.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形成機制不完善。在現行結售匯制度下,人民幣匯率水平並未完全反映外匯市場供求均衡匯率。市場主體持有和使用外匯仍有諸多限制。決定人民幣匯率的銀行間外匯頭寸市場被幾家大銀行壟斷,匯率缺乏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開放資本賬戶將導致外匯供求失衡和外匯市場混亂。

我國目前的利率形成機制並不完全市場化,通過利率杠桿調節國內資本流動的作用有限,難以通過利率和匯率的相互作用調節國際資本流動。國內利率水平與國際比較仍有差距,缺乏穩定性。資本賬戶開放後,當國內利率高於國際水平時,大量外資湧入,沖擊國內市場,誘發通貨膨脹。當國內利率低於國際市場利率時,會造成資本外逃和貨幣貶值,甚至導致金融危機。

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存在。近年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我國的通貨膨脹,但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仍使通貨膨脹的隱患存在。在幣值穩定的基礎上開放資本賬戶,必然導致外資大量流入,外匯儲備增加,從而增加外匯占款的基礎貨幣量,增加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3.國內金融市場並不完善。資本賬戶的開放將使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聯系更加緊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將很快傳導到中國,而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沖擊,具有自我阻尼的功能。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金融機構類型單壹、壟斷性強;金融產品種類匱乏,交易量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金融機構尚未建立適應國際競爭的機制;短期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發展尚不成熟,中央銀行無法對其進行有效調控。

4.微觀經濟主體缺乏活力。企業是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主導經濟的國有企業普遍效率低下。目前,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有相當大的虧損。由於缺乏自主權和管理不善等多種原因,企業沒有靈活的機制來適應資本流動、資本價格變化和匯率變化的影響,國際競爭力非常弱。

在這種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將導致國有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當然,政府可以通過優惠政策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但企業在國家的“保護傘”下會變弱,同時這也會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增加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 上一篇:人民幣兌日元的技術分析
  • 下一篇:聚變鏈中的生命賺錢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