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的要求,會計人員應轉變觀念,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思維方式,增強職業判斷意識,這是正確運用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
隨著市場經濟、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發展,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向職業判斷方向邁進,客觀上要求會計人員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處理經濟業務事項,主觀上要求會計人員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2)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後續教育首先,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基礎理論的學習,尤其是會計原理的掌握;
其次,要系統全面地掌握會計課程知識,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
第三,在熟練掌握會計知識的同時,還要豐富經貿、外匯、法律、外語、計算機網絡等與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從而增強創新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會計教育要更新觀念,改革會計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具有紮實的會計知識、壹定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分析創新能力的會計人員;
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在職會計人員的後續培訓,特別是會計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培訓。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證。
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專業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包括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權利。
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空間人為操縱利潤,維護相關事務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允,合理確認和計量會計要素,在進行職業判斷時謹慎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依法進行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
因此,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督促他們增強法制觀念,正確規範自己的行為,做到誠實、客觀、公正,不做假賬。
(四)重視會計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會計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具備適應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的能力。
根據變化了的客觀現實,我們應該運用基本的會計原則來解決新的問題。
實踐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會計工作中逐漸培養和積累的。
為此,要改變過去會計崗位終身制,實行崗位輪換制,包括不同會計部門之間的輪換,使會計人員成為既會計算又會管理的多面手。
會計專業的教學和培養也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充分發揮我國會計專業人才的群體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註入強大活力。
(五)堅持獨立性原則,合理權衡關系。獨立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盲目聽從企業管理層的意見,放棄應有的會計判斷原則。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局限於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以務實的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信息失真的壹個很大原因在於企業管理當局對會計人員的幹預,導致會計行為缺乏獨立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利益相關者多元化的趨勢,多元化利益相關者的經濟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利益驅動的。會計處於多元化利益相關者的中心,肩負著客觀公正處理各方利益的重任。
因此,會計人員不可能真正屬於多元化利益主體的任何壹方,否則,在其利益的驅動或操縱下,無疑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但是,過分強調獨立性原則,會使會計人員無法與其他工作人員溝通,甚至淩駕於他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