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三在洋行幹了幾年,對草帽的質量、品種、產地,以及草帽的制作都了解得壹清二楚,所以想自己做。中國人的錢,憑什麽讓外國人賺?接下來的幾年,他省吃儉用,攢了壹筆錢。民國元年(1912),他和朋友合資在天津估價街開設盛聚福小貓店。開店後,生意很紅火,每年都有盈利。後來,劉因與東幫發生矛盾,與朋友絕交。就這樣,盛聚福的生意分到了劉喜三手裏,他決心把生意做大。他從東南銀行得到了壹筆可觀的貸款,在天津法租界21路選了壹個好的店址,將聖聚福改為聖喜福,民國六年重新開業(1917)。
劉喜三將廠名命名為“盛”,是希望生意興隆,“Xi”是劉喜三名字的中間,“福”是因為劉喜三的名字是“弗萊”,意思是祝好運。商標在聖西府二字之下,用草連成壹圈。中間的三頂帽子呈“別針”形狀,下面是“三頂帽子商標”字樣。從上到下,就是“錫三”兩個字。廠名和商標正是西三的名字。大致意思是,西三創辦的盛錫福,西三制造的“三帽”牌帽子,生意興隆,讓他的名字與毛莊永垂不朽。
憑著他的膽識和魄力,劉喜三意識到要讓盛喜福的帽子出類拔萃,必須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於是他不惜花巨資從國外進口全套電動氈帽制作設備,並聘請制帽技師專門進行新款式的設計和嚴格的質量控制,使盛喜福成為國內制帽行業技術和設備壹流的制帽大村。劉錫三考慮到自己的產品不僅要在國內領先,還要打入國際市場,就把自己的大徒弟送到日本學習,掌握最新的技術,讓盛錫福如虎添翼。不到幾年,他又增加了八九個專業工廠,比如皮帽廠、休閑帽廠、緞帽廠。1929年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盛錫福草編、草帽榮獲壹等獎,位列東亞草帽行業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