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英、德、意提出了旨在由歐洲國家研制下壹代先進戰鬥機的FAP試驗機計劃。1984年7月,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達成協議,共同開發90年代使用的先進戰鬥機(FEA)。
隨後,壹向有自己獨特戰略觀點的法國在FEA的發展方向上與其他合作國產生分歧。法國根據自身的戰略部署和需求,希望FEA能夠專註於重量有限的空中優勢任務,而其他國家則希望發展壹種平衡的遠程多用途戰鬥機。1985年7月,法國宣布退出該項目,開始研發陣風戰鬥機。
1992年,為了降低成本,英、德、意、西四國對原有的EFA方案進行了調整,新方案被稱為EF2000,計劃生產7臺樣機。首架原型機於1992年5月在11制造,1994年3月首飛。生產型預計2000年交付。該機采用鴨式三角翼無尾布局,矩形進氣口位於機身下方。這種布局使EF2000具有優良的機動性,但隱身能力相應減弱。控制系統是完全授權的4度主動控制數字電傳系統,具有自動任務配置能力。除了鴨翼、機身、機翼、腹鰭、方向舵等部位,大量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飛機機動性和敏捷性有限,具備短距起降能力和部分隱身能力。主要裝備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的空軍。以上特點也是近年來先進戰鬥機的特點。1993年,為了彌補現有臺風戰鬥機CAPTOR雷達的諸多缺陷,英法德聯合啟動了機載多模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AMSAR)項目。AMSAR裝備臺風和陣風戰鬥機(陣風裝備RBE-2無源雷達)。隨後,三方成立了GTDAR(GEC-湯姆遜-DASA機載雷達)合資公司,專門從事AMSAR的研發。AMSAR項目開發分三個階段,預計11年完成。前兩個階段將分析新壹代有源陣列和生產MMIC模塊的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需求。該模塊的目標價格定在400至500歐元(千歐元)。GTDAR通過建造壹個小型相控陣展示了該項目的整體可行性。1998年,GTDAR公司完成了144模塊陣列。
測試標誌著兩個階段的成功完成。144模塊陣列的演示非常成功,投資方隨即宣布項目進入第三階段。在這壹階段,配備1000模塊的全尺寸設備用於在BAE系統公司的航電測試機上進行飛行測試。第三階段仍在進行中。如果項目進展順利,成本適中,AMSAR可以裝備戰鬥機。該系統將大大提高臺風戰鬥機的性能,降低臺風被敵方發現的概率。此外,該項目還引入了幾個歐洲合作夥伴(如英國的FOAS項目)來加強該陣列與飛機的集成,即所謂的共形智能蒙皮陣列。由於使用了高速寬帶光鏈路和中央處理系統,整個飛機更像壹個巨型集成傳感器。雖然這對於臺風戰鬥機來說意義不大,但對於項目的進壹步進展和FOAS項目的實現可能是有幫助的。
2002年4月,臺風戰鬥機DA4先後進行了電磁系統兼容性試驗和空中加油試驗。飛行測試持續了4小時20分鐘。此次試驗飛行時間最長,實現空中加油和首次夜間空中加油意義重大。DA4還將進行空射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的飛行試驗。
到9月份,被多次推遲的先進短程空對空導彈ASRAAM被允許在臺風和大風戰鬥機上服役,但尚未部署到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部隊。英國國防部壹度拒絕接收英國MBDA公司生產的導彈,理由是該導彈未能滿足10項關鍵技術要求中的4項。這四個要求涉及全向攔截跟蹤、殺傷概率、抗幹擾和離軸攔截發射能力。根據英國皇家空軍“狂風F3”服役鑒定單位的說法,該導彈的攔截和跟蹤距離是AIM-9導彈的兩倍,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第壹時間命中目標,從而增強了飛機的作戰能力。
2002年4月11日,首架德國系列生產型臺風在EADS軍機部曼欽工廠進行了31分鐘的首飛。配備遙測系統的IPA-3生產型飛機將用於飛行測試,記錄並向地面站傳輸每個機動動作和數千個其他參數,以供進壹步評估。IPA 2在意大利首飛。
首架英國系列臺風(IPA 1)於05年4月15日晚在英國蘭開斯特BAE系統公司沃頓工廠成功首飛。這架飛機由歐洲戰鬥機項目的飛行員基思·哈特利(Keith Hartley)駕駛,首席試飛員保羅·霍普金斯(Paul Hopkins)在後座監控,飛行了26分鐘。“臺風”的另壹個裏程碑,即BAE系統公司的雙座發展機DA4,已經完成了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MRAAM)實彈的首次全程制導發射。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 Systems)的試飛員克雷格·彭賴斯(Craig Penrice)說:“雷達在非常遠的距離上攔截了米拉奇目標,並壹路跟蹤,直到導彈摧毀了目標。”
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和羅克韋爾·科林斯數據鏈解決方案有限責任公司(DLS)於2002年4月向NETMA臺風和大風發展、生產和後勤管理局交付了第壹個Link 16軍用數據鏈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統(MIDS)低容量終端LVT。DLS將為歐洲戰鬥機提供12 LVT終端和另外16終端,以支持歐洲戰鬥機在歐洲四個地點的生產測試。Link 16數據鏈可以在遠程作戰單元之間安全傳輸戰鬥數據、語音和相關導航信息。裝備該系統的飛機可以通過自動升級的公共通信鏈獲得態勢識別能力,可以降低誤傷、重復任務或錯過目標的概率。用戶可以獲得任務目標或威脅的戰場空間電子圖像。
EADS於2002年8月1日向德國空軍交付了第壹臺歐洲戰鬥機模擬器,因此德國成為四個合作國中第壹個開始培訓飛行員的國家。2003年8月,這種模擬器將與第壹架歐洲戰鬥機壹起裝備在德國的第壹個歐洲戰鬥機中隊,並對這個中隊的飛行員進行培訓。EADS公司在合同簽訂後壹年內完成了該系統的開發和生產。這個模擬器是壹個高級程序訓練器,是專門為飛行員掌握程序和武器進行初級訓練而開發的。完成的系統只是空軍將於2004年使用的全任務模擬器的壹部分,因此它也可以被稱為過渡模擬器。這個模擬器由飛行員座艙、三通道視頻系統(150方位角和40°俯仰角)和指揮控制臺組成,指揮控制臺與任務報告記錄器相連,用於評估模擬的飛行情況。這個飛行模擬器將是全任務模擬器的壹部分,可以模擬復雜的空對空場景,最多可以模擬十個友軍或敵軍目標,可能是戰鬥機、直升機或坦克等不同類型的目標。
5438年6月+2002年2月,德國空軍首架“歐洲戰鬥機”交付德國國防部采購局和德國空軍。這是壹架雙座機型,將於5438年6月+2003年10月飛往位於Kaufboylen的德國空軍第壹技術研究所進行首批地勤人員的培訓。到2003年6月10,計劃再向第73戰鬥機聯隊交付7架飛機,飛行員培訓稍後開始。從4月起,德國空軍首批6名飛行員將在EADS軍機部滿興開始訓練,德國空軍與EADS軍機部合作的企業武器系統支援中心將於2003年春季在滿興投入使用,主要負責後勤支援。
意大利空軍也將在2002年底接收第壹架“臺風”,仍然是雙座飛機。意大利* * *訂購121臺風。同時,意大利政府已經開始解決2003年7000-8000萬歐元預算中的資金短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未來歐洲戰鬥機的R&D投資。提議的解決方案將於2004年開始從工業部門籌集資金。空軍長期以來壹直要求增加對歐洲戰鬥機的投資。根據國防部的估算,整個項目的造價預計將達到1.81億歐元。
2003年6月,首架生產型臺風準備通過型號驗收,交付歐洲戰鬥機夥伴國服役。整個項目接近壹個重要的裏程碑。臺風的武器系統和其他任何飛機系統都是按照基本要求設計制造的,目前擁有的首批4架生產型飛機都在規定的質量要求範圍內。
2003年7月8日,歐洲戰鬥機公司完成了“臺風”型號合格證的簽署,標誌著“臺風”戰鬥機正式投入使用。。此次簽約是北約歐洲戰鬥機和旋風戰鬥機項目管理局(NETMA)對該項目的最終認證。NETMA將同意向該項目的四個夥伴國(德、意、西、英)交付臺風歐洲戰鬥機。項目夥伴國空軍開始接收該型戰機,並進行了壹系列訓練和戰鬥力改造,使這壹武器系統全面融入各國空軍。當天的另壹個重要事件是臺風戰鬥機項目未來階段框架協議的簽署。框架協議是快速協議第二部分的壹個具體步驟。臺風戰鬥機合同的第二部分涉及236架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將具有更強的能力,並擴展原有武器系統的能力。同時,該合同還將為戰鬥機安裝大量新型空對地武器系統。
2003年8月,德國空軍還接收了第壹架臺風批量生產飛機(SPA)。德國是第壹個正式接受歐洲戰機服役的夥伴國。德國首架“臺風”將在德國南部的曼興服役,供飛行員指導和訓練。最終,德國空軍的歐洲戰鬥機將被交付到德國北部的拉格,並轉移到戰鬥艦隊。
2003年6月+065438+10月,EADS確認向德、英、西、意四個夥伴國提交了將臺風戰鬥機生產線合並的計劃大綱。由於項目在最初研制階段和生產階段成本大幅上升,四個參與夥伴國都盡力降低成本,部分國家通過減少采購量的方式減少了對項目的投入。EADS還想出了壹個合並生產線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EADS提出將原有的四條生產線合並為兩條,分別由BAE系統公司和艾儒略亞航負責,以保證兩條生產線都有滿負荷的任務。預計今年2月初,四個夥伴國的國防部長將聚在壹起討論這壹聯合生產線計劃,並討論未來對“臺風”的需求。
2004年2月,倫亞航空公司向卡梅利空軍基地飛機維修聯隊交付了第壹架編號為IT001的臺風戰鬥機,用於訓練飛行員。第二架(IT002)臺風即將交付格羅斯托空軍基地。意大利空軍* * *購買了121臺風戰鬥機,以替換F-104戰鬥機。
2004年5月27日,駐紮在弗龍特拉空軍基地的113中隊接收了三架臺風戰鬥機。第壹架臺風戰鬥機於2003年9月交付西班牙空軍,其余兩架分別於2004年10月和2月交付西班牙空軍。西班牙國防部壹名官員表示,國防部已經做出決定,三架臺風戰機在完成戰鬥準備、飛行員完成訓練之前,不能進入現役。英國國防部(研制臺風戰機的牽頭國)5月底表示,將延長該國訂購的232架臺風戰機的交付日期。因為新加坡等其他國家購買了臺風戰鬥機,所以即使英國延長了戰鬥機的交付日期,戰鬥機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影響。英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延長交付時間並不意味著減少該型戰機的訂單數量。
2004年6月,沙特阿拉伯空軍參謀長參觀了英格蘭西北部的沃頓機場,廣泛了解了“臺風”的情況,並在飛機上完成了壹次空中飛行。據說,沙特皇家空軍將很快下24架該型戰鬥機的初步訂單,合同將在7月的2004年範堡羅航展上簽署。沙特阿拉伯壹直被視為該飛機的潛在客戶,因為該國在“狂風”項目上投入巨大。此外,土耳其媒體報道稱,該國可能購買壹架“臺風”,以彌補F-35聯合攻擊機延遲交付土耳其空軍造成的產能缺口。土耳其迫切需要壹種現代戰鬥機來取代其老化的F-4E和F-16早期型號。
2004年9月,據EADS官員透露,由於英國政府沒有與歐洲戰鬥機集團的其他三個夥伴國就第二批臺風戰鬥機的生產合同達成壹致,不利後果逐漸顯露出來。據公司高層透露,1批臺風飛機的部件生產已經完成,最後壹批1飛機的總裝將於2005年1季度結束。生產差距已經成為現實,是壹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許多供應組件的第三方合同已經中止,這對臺風供應商造成了嚴重影響。EADS仍然是幸運的,因為空客公司計劃在2005年交付380架客機,飛機的年交付量有所增加,民航結構件的部分制造工作可以轉移到軍事部門完成。與此同時,EADS正在考慮縮短工作時間,延長工人的休假時間。然而,EADS官員仍然認為第二批飛機的合同將在5438年6月+10月簽署,他們預測英國將在9月完成其決策過程。德國國防部也表達了類似的樂觀。然而,來自英國的消息並不令人鼓舞,壹些高層人士表示希望能在年底前達成協議。
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英國表示關於臺風戰鬥機第二批生產合同的分歧正在解決,預計英國將趕上6月5438+065438+10月24日四國的簽字儀式。BAE系統公司、EADS公司和Fenmei Carnica公司都警告說,如果這些分歧不能在年底前解決,他們將不得不停工和裁員,並可能要求銀行貸款來支持該項目。第二批臺風生產合同* * *包括236架飛機,價值6543.8+08億歐元(250億美元)。其中,英國將購買89架飛機,德國68架,意大利46架,西班牙33架。10年10月28日,英國國防部高級采辦局投資審批委員會(IAB)與項目相關人員召開會議,第壹項議程就是讓英國政府簽署合同。據悉,英國國防采辦大臣巴赫勛爵在IAB會議前表示同意。據業內人士透露,重點已經轉移到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以確保其國家采購機構按計劃工作,並確保國家合同能夠形成國際合同,並在年底前簽署。
5438年6月+2005年2月,英國國防部已經選定Ultra公司的聲納和通信系統部門為英國皇家空軍臺風F.2飛機提供Litening EF(歐洲戰鬥機)機載激光瞄準吊艙和支持工作。該吊艙將由Ultra的主要分包商以色列拉斐爾武器發展局制造。包括20個吊艙的初始合同預計價值2620萬美元。Litening EF pod被認為相當於最新的Litening III配置產品,包括壹個640×480焦平面陣列熱成像機器,帶有兩個FOV,壹個1000×1000 CCD攝像機,帶有三個FOV,壹個對人眼安全的激光測距儀,壹個激光筆和壹個激光點跟蹤雷達。配備Litening EF,英國皇家空軍臺風將有臨時地面攻擊能力,直到第三批(第3批)飛機完全有能力。該設備將幫助機組人員定位、識別和跟蹤水面目標,並指示武器命中點。英國國防部表示,在2000年歐洲戰鬥機公司進行競爭評估後,該合同是英國的單壹來源采購。澳大利亞、巴西、智利、德國、希臘、印度、羅馬尼亞、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委內瑞拉和美國也訂購或使用了Litening吊艙。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美國制造Litening吊艙,稱為安/AAQ-28(V)系列產品。
2006年2月,薩博航空電子系統公司從飛行加油有限公司獲得約6543.8+0.9億瑞典克朗的合同,為第二批歐洲戰鬥機(Tranche 2)項目提供BOL 510幹擾機。Saber BOL系統是壹種先進的幹擾投放系統,它攜帶的幹擾包是常規幹擾投放設備的5倍。該系統的制造將在瑞典Jarfalla Saab航空電子系統公司進行,產品交付將從2006年4月開始,持續到2011 11。Saber BOL幹擾機系統已在美國海軍Tomcat、英國Harrier GR7和Gale、美國空軍/中國國民警衛隊F-15 Eagle和瑞典JAS-39 Gryphon飛機上使用,適用於澳大利亞皇家空軍F-A-18 Hornet飛機的系統也在開發中。
EF2000雙座機型也經過測試,其雙座座艙空間相當寬敞。通常壹架戰鬥機的雙座模型只有在單座模型試驗成功的情況下才進行制造和試驗,由此可見EF2000的研究工作已經達到了比較先進的階段。當然也有例外。瑞典的JAS-29飛機首次試飛了這種雙座機型。
EF2000面臨的大問題是,雖然其先進性毋庸置疑,但與美俄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在隱身、機動、威力、武器和各種任務執行能力方面。而且美俄的現役戰鬥機都經過了大量的改進。比如蘇-27戰鬥機就發展了很多改型,這就大大降低了EF2000相對於這些第三代戰鬥機的優勢。美國的F-22和JSF遠遠落後於EF2000,所以壹般認為EF2000只能是三代半的戰鬥機,不足以和美俄最先進的戰鬥機抗衡。
EF2000從開發到接近正式設備,已經換了三次名字。第壹個名字叫EURO-FIGHTER,後來是EF2000,已經正式命名為“臺風”。各國采購量都在波動,不斷變化,訂單量在700左右,勉強滿意。參與國壹開始訂購了148架,英國後來訂購了232架,以替換“旋風”戰鬥機和“美洲虎”攻擊機。希臘空軍訂購了60架飛機,並計劃再購買30架。2001年,德國空軍將臺風戰鬥機的采購量增加到180,以加強德國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德國計劃在2012年用上述戰鬥機裝備兩個防空中隊和三個對地攻擊中隊。
臺風戰鬥機紅外導彈接近預警系統開始試飛。博登湖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是主要提供方,2001秋季開始全系統首飛試驗。該系統的開發始於1997,計劃於2003年完成。這種被動預警系統可以可靠地探測和跟蹤紅外制導的地對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從發射到熄火和慣性飛行的全過程。智能實時圖像處理算法可以識別接近的導彈,虛警率低,極大地保證了飛機的安全。
2007年5月,壹架用凱撒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改裝的歐洲戰鬥機成功首飛。試飛是在EADS公司國防和安全軍用航空系統的試飛中心進行的。凱撒是由歐洲雷達聯盟開發的AESA雷達。聯合體由SELEX傳感器和機載系統(S & amp;AS)、意大利伽利略航空電子公司、德國EADS防務電子公司和西班牙因陀羅公司。新壹代雷達引入AESA技術,用大量T/R組件代替機械掃描天線和大功率發射機,實現了雷達波束掃描的電子控制。該AESA陣列由超過1000個T/R模塊組成,這為雷達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工作多樣性和可靠性。戰鬥機可以同時具備空中和地面監控功能,以及控制武器的能力。EADS官員表示,AESA雷達在歐洲戰鬥機(DA5)上的首次飛行表明,AESA雷達可以很容易地取代歐洲戰鬥機上裝備的CAPTOR雷達。戰鬥機上的設備安裝和飛行試驗都是由德國政府資助的。這壹飛行計劃的完成是歐洲雷達供應商和歐洲戰鬥機工業集團在過去四年合作的巔峰。2006年,凱撒雷達樣機在BAC 1-11飛行實驗室完成了地面試驗和綜合演示試驗。這次在歐洲戰鬥機上的試驗表明,改裝AESA雷達和與飛機上其他航電系統兼容的問題已經解決。凱撒雷達技術得到了充分驗證,達到了工業化生產的標準。
2009年8月,英國希望歐洲戰鬥機合作國家最遲在2010年第二季度之前確定並批準新的臺風升級計劃,以確保新的能力能夠在2014年交付。英國的野心之壹是加強飛機的對地攻擊能力。特別是英國皇家空軍(RAF)希望在升級期間盡快將硫磺石導彈投入使用。“流星”導彈的部署可能是未來能力項目2(FCP2,或增強項目2)的優先事項,因為四個夥伴國家都購買了這種導彈。臺風發射風暴巡航導彈暗影的能力排名靠後,可能被排除在FCP2之外。英國也對部署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感興趣。然而,滿足這種興趣的正確的工業方法還沒有決定,AESA雷達被用來代替Captor-M雷達。英國將為其第三批飛機配備AESA,但其他國家仍在討論此事。目前還不確定第二批飛機是否會改裝AESA雷達。英國皇家空軍第三批也準備使用保形油箱。對於英國來說,產能升級更為優先和核心,新簽署的Tranche 3A購買合同可能是其購買的最後壹批臺風。英國國防部臺風項目主任準將將軍克裏斯·布什爾(Chris Bushell)表示,英國已經就40架Tranche 3A飛機達成了成本上限購買協議,這意味著英國不必按照臺風防護合同的要求購買更多飛機。不過,布什爾表示,購買更多飛機的決定仍有可能做出。其他夥伴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否反對英國的決定仍不得而知。工作份額與國家購買飛機的數量密切相關。此外,英國皇家空軍還在期待臺風的壹些裏程碑事件,包括首次部署到福克蘭群島執行快速反應預警任務,2010和10在英國皇家空軍Leuchars建立第6中隊,這是臺風在英國的第2個主要基地。FCP1的第壹批能力將交付,主要涉及通信能力。2012年將實現更有意義的升級。屆時,Litening 3瞄準吊艙應已完全集成,“鋪路石”4炸彈也已通過驗收。這些升級裝備將用於第二批飛機,為英國皇家空軍在阿富汗部署臺風鋪平道路。第1批飛機只有有限的空對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