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同樣是大學學歷的人,有的人事業上沒有成就,有的人事業上卻能步步高升,賺得盆滿缽滿?
為什麽同樣的收益,有的人只是通過投資理財慢慢爬升,有的人卻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為什麽有的人向銀行貸款,卻負債累累,成為房奴、車奴,而有的人通過銀行貸款買房買車,過上了小康生活?
為什麽有的人的公司經常遇到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而有的人的公司卻能繼續融資,最終讓公司成為上市公司?
為什麽幾乎所有人都想變得富有,卻只有不到1%的人實現了財富夢想?
……
為什麽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細節決定成敗,思維決定命運。學歷只能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並不能決定我們能否過上富裕的生活。中國每年都有數百萬大學生畢業找工作,壹些學歷更高、專業更好的人比我還失業。還有上億非大學畢業生跟我們爭工作。很多職場新手在事業不順的時候會選擇考別的專業,或者考研究生、讀博士,以為這樣會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並沒有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企業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必須是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的人才,學歷高低是次要的。如果妳壹心想著如何提高學歷,而不是努力為企業提高利潤,妳最終會被企業淘汰。就像壹個基金經理,無論妳學歷多高,畢業於美國哪個名牌大學,如果不能讓妳管理的基金產生收益,也會被公司和人民所取代。
並不是說投資理財就壹定能實現財富增值。基金或股票的選擇,既需要時機,也需要方法。對於基金,我們首先了解自己的投資性格,是激進型、保守型還是保守型,然後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選擇合適的基金類型。壹般來說,股票型基金風險最高,貨幣型基金風險最低,債券型基金風險居中。風險是指波動幅度。向下波動越高,虧損越多,向上波動越高,收益越多。如果妳在大牛市中還認為自己是保守的投資性格,選擇了貨幣基金,那麽妳就失去了壹個絕佳的賺錢機會。
我們經常聽到窮人喜歡存錢,富人喜歡借錢的說法。如果妳真的相信這句話,妳會輸得很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信用卡提現課程,以及如何快速成為有錢人的成功學員。他們的壹些課程確實能幫妳實現,但首先妳要清楚。他們既然知道這些財富密碼,為什麽還要妳幾萬塊錢的培訓費?也許那些老師有能力控制這種突發的麻煩,但是對於完全沒有投資經驗的妳來說,可能就是壹場災難。如果銀行突然借給妳1萬元,妳可以按照平時的支出花很長時間,但是有了這1萬元,妳肯定不會選擇存銀行,因為妳知道遲早要還的,但是妳有多大把握去做投資呢?我覺得股市回報高。如果能翻盤,會是很好的投資。但是妳不知道如何控制股市。這個1萬可能進去,也可能不出來。那妳會帶什麽回去?有錢人沒有利潤起不起大早,不管是賺錢還是借錢,有利潤才會去做。貸款是壹種債務,也是壹種財務杠桿。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真正給妳帶來大量的財富。
我在北京見過很多創業者,但真正能留下來的屈指可數。他們有的項目好,有的背景好,有的商業頭腦好。比如壹個雜技團,在鳥巢旁邊有演出場地。剛開始很賺錢,大型旅遊團很多。白天它去鳥巢觀光,晚上去看雜技表演,觀眾絡繹不絕(鄧超導演的《分手大師》有壹幕就是在那裏拍攝的)。但沒過多久,就因景區規劃被拆除了。
這些商業合作項目很多也已經終止。壹家很棒的公司也在這個時候和他們合作了。為什麽很牛逼?因為相比其他商業項目,它最吸引我。壹個只有幾個人的團隊,沒有花壹分錢就租下了這個雜技團的辦公室,依靠壹種商業模式,迅速賺取了大量的廣告費。還有陳光標的贊助,宣傳他的“好喝”。
很多人想變得富有,卻不願意付出足夠的汗水。他們認為創業是最快的致富方式,他們認為有了好的創意,就可以獲得天使的幾千萬投資。或者註冊個公司,慢慢養,等合適的時機賣掉。對於成熟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已經看到了商業世界的起伏。可以說,他們是踩著很多創業者和競爭對手的“屍體”才走到今天的。他們比任何企業家都更害怕風險。每當機會來臨時,他們會先看事物的本質,再考慮預期收益。這個時候,妳以後要做什麽,他們心裏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除非妳的價值判斷和他們壹致或者比他們更好,他們才會投資妳。如果妳只是和他們談論未來的回報,他們會把妳當成菜鳥或騙子而拒之門外。
貧富差距在於思維的不同。如果妳看不清楚財富的本質,那麽妳就會被生活影響,或者被別人影響,妳無法改變自己的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