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中國利率管制的主要改革變化及政策

中國利率管制的主要改革變化及政策

隨著2000年9月21日外幣貸款利率的放開,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將加速推進。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進壹步利率改革的進程已經安排得很緊,過幾天就會有完全市場化的趨勢。我認為,討論利率市場化,必須認識到中國利率改革的現狀,認識到中國利率改革與其完全市場化的差距,認識到中國當前利率市場化的困難。只有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科學把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著力點。中國當前利率市場化的重點應該是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而不是設計流程,擬定利率市場化的時間表。

壹,中國利率市場化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目前我國的低利率管制在壹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價格,也使得利率這壹重要的經濟杠桿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張通過利率市場化理順金融商品的價格體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靈活性,恢復利率杠桿應有的作用。我們認為,利率市場化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深化的必然過程,誰也沒有理由反對利率市場化,但目前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環境都不利於利率市場化的快速推進。

1,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低。我國過去長期搞計劃經濟,建立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在很多方面與成熟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差甚遠。

2.利率操作人員行為不規範。(1)央行的獨立性不強。中央銀行並不真正有權設定和調整利率。(2)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不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落後,銀行產權界定模糊,管理層和壹般員工之間沒有利益驅動機制,所有者和經營者難以實現利益的激勵相容,經營者傾向於非市場化選擇,這是銀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國有商業銀行存在大量的非市場行為,即使放開利率自主權,銀行也很難按照市場規律拆借資金。(3)企業行為不規範。到目前為止,我國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還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其在資金使用上的風險約束機制和利益促進機制還不完善。大多數企業只賺不虧,在國家的保護傘下過著安穩的日子。利率對他們來說不是很重要。

3.企業承受利息的能力低。

4.金融監管不完善。目前,中國的金融監管因無法擺脫行政幹預而缺乏超然性和真實性。此外,監管標準、手段和技術無法保證監管信息的質量,也無法使金融機構采取審慎、審慎的經營原則。

第二,積極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

在中國這樣壹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需要壹個很長的過渡期。就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重點而言,不是設計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和時間表,而是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場化與市場經濟的完善、金融交易主體的市場化傾向以及金融監管等外部制度環境密切相關,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

1.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從西方的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是在相當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放開了利率。應該說,相對有效的市場機制有利於平滑利率市場化後金融領域乃至經濟的波動。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商品市場,但我國產權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並不完善,這極大地制約了利率市場化。當然,深化市場經濟改革不僅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場,還需要經濟主體行為的市場化。

2.培育利率操作者的市場化行為。(1)完善中央銀行制度。目前,我國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調控目標並沒有擺脫對國家計劃和經濟增長目標的依賴。

銀行甚至承擔了很多金融職能。在中央銀行與政府的關系難以理順的情況下,很難保證中央銀行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來調整利率。因此,現實的選擇是:壹方面,政府與中央銀行的“天然”聯系必須分離;另壹方面,要提高中央銀行的管理水平,使其能夠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商業銀行利率和其他市場利率。(2)打造真正的商業銀行。在市場化的利率體系中,商業銀行壹方面要充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介,另壹方面要根據貨幣政策的意圖調節企業和居民的行為。商業銀行的這種中介地位要求其必須是自負盈虧、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實體,否則無法發揮中介作用。在這方面,只有加快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型,才能實現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首先,要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解決我國國有銀行長期所有者缺位的現象,實現國有銀行所有者與經營者激勵相容的市場化運作。其次,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原則,對國有銀行的內部組織和機構體系進行重組。最後,建立規範透明的會計制度,加強股東和外部監管機構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發布。此外,還應放寬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設立壹批新的商業銀行,引入利率市場化的競爭機制。(3)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4)提高居民理財意識。

3.把握利率改革的重點。(1)增強利率的敏感性和彈性,利率敏感性和彈性低是我國七次降息效果不顯著的根本原因。利率的敏感性和靈活性壹方面取決於利率的管理體制,另壹方面取決於銀行和企業的改革。因此,壹方面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寬利率的浮動區間和幅度,另壹方面要加快銀行和企業的市場化進程。(2)明確利率調整目標。在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央行利率變化的重點是整體宏觀經濟形勢,而不是企業的利息費用負擔。只有從國民經濟全局考慮利率水平的變化,利率才能發揮其作為間接宏觀調控重要工具的作用,因此我國利率調整目標應轉向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事實上,我國目前以減輕企業利息負擔為目標的利率調整模式,既不利於國有企業的體制轉換,也不利於國有經濟部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3)重組利率結構,理順利率關系。要改革現行利率分類方式,根據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會計制度和業務發展需要,綜合考慮期限、數量、風險等因素,設置利率檔次並進行利率分類;要逐步清理優惠貸款利率,明確貼息來源,減輕商業銀行負擔。

4.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利率市場化後,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不能像過去那樣靠行政命令來實現,而必須依靠靈活有效的金融監管。首先,金融監管應獨立進行,不受行政幹預;其次,要落實財務監管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最後,要盡快制定科學的監管標準,引進先進的監管技術和手段。

  • 上一篇:微信迅速借款5000元。如果我的信用不好,我可以在哪裏借錢?
  • 下一篇:什麽是五證壹證?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