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西歐國家對馬歇爾計劃的態度如何?

西歐國家對馬歇爾計劃的態度如何?

馬歇爾計劃編輯該條目並添加含義名稱。

添加含義

馬歇爾計劃,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向遭受戰爭破壞的西歐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和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歷時四個財年。在此期間,西歐國家通過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獲得了美國各種形式的援助,包括資金、技術和設備,總計6543.8+03億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馬歇爾計劃

外國名字

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也被稱為

歐洲復興計劃

計劃者

威廉·克萊頓,喬治·凱南

背景

二戰後,西歐國家的經濟遭到破壞。

措施

向西歐國家提供廣泛的經濟援助。

意義

促進西歐國家的經濟復蘇和壹體化

目錄

1基本介紹

2具體內容

3倍背景

4早期受孕

5外部反應

6效果影響

7.付款償還

8其他信息

基本介紹折疊編輯這壹段

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提出幫助歐洲盟國恢復因二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同時提出這壹計劃,以對抗蘇聯和* * *資本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壹步滲透和擴張。該計劃以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的名字命名,但實際上它實際上是由國務院的許多官員提出和策劃的,尤其是威廉·克萊頓(William Clayton)和喬治·凱南。

重建計劃最早是在1947年7月歐洲國家參加的壹次會議上提出的。馬歇爾計劃最初考慮給予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同樣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勢力範圍。但實際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展自己的實力,所以故意提出了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最終將其和東歐國家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折疊並編輯本段的具體內容

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這壹援助在2006年相當於6543.8+0300億美元。

當計劃告壹段落時,西歐除德國以外的大部分參與國的國民經濟(後面會提到馬歇爾計劃,理論上包括整個德國,而不僅僅是聯邦德國)已經恢復到戰前水平。接下來的20年,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社會經濟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可以說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系。與此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促成歐洲壹體化的重要因素之壹。因為該計劃消除或削弱了歷史上西歐國家之間長期存在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並最終走向壹體化。同時,該計劃也使西歐國家能夠系統地學習和適應美國在經濟管理方面的經驗。

近年來,歷史學家開始重視對馬歇爾計劃的深層動機和影響的研究。現在壹些歷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能夠取得壹定的成果,實際上是由於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該政策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目前也有壹種觀點認為,美國實施這壹計劃的初衷是通過援助來恢復歐洲經濟,使其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可以使美國更容易控制和占領歐洲市場。但實際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沒有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而是通過壹體化等手段,成為可以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與美國抗衡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有很多批評,認為馬歇爾計劃開創了用納稅人的錢幫助其他國家的先例。

折疊並編輯這壹段的背景。

折疊面臨困難。

戰爭結束6年後,歐洲大部分地區仍難以從數百萬人的死傷中恢復過來。戰爭遍及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涉及的地理區域比第壹次世界大戰大得多。持續的轟炸對大多數大城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它們的工業生產。華沙、柏林等歐洲大陸的許多著名城市都成了廢墟。倫敦和鹿特丹等其他城市也遭受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與經濟生產相關的建築大多變成了瓦礫,數百萬人無家可歸。雖然外援緩解了1944年荷蘭的饑荒,但戰爭對農業的破壞導致了歐洲大陸許多地方的大範圍饑荒,而1946-1947年西北歐罕見的冬季又進壹步加劇了這種饑荒。受損最嚴重的是交通設施。戰爭中,鐵路、橋梁、道路成為對方空襲的目標,實施運輸的商船經常被擊沈。西歐的中小城鎮和村莊受損程度較輕,但交通的破壞幾乎切斷了這些地區與外界的經濟聯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財力,而此時戰爭中大多數國家的國庫已經耗盡。

壹戰後,歐洲經濟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大衰退壹直持續到1920s,也造成了經濟不穩定,全球經濟下滑。此時,美國雖然正在經歷孤立主義的覺醒,但仍在努力推動歐洲的經濟增長,尤其是通過與美國幾大銀行的合作關系。當德國無力償還他們的賠款時,美國通過大幅提高他們的貸款額進行了幹預,這筆貸款直到1941年雙方正式開戰才得以償還。

所以華盛頓大部分人都認為,壹戰後的這段歷史不應該重演。盡管哈裏·S·杜魯門和國務院繼續其務實的外交政策,並認為有必要提供援助,但國會對此興趣不大。起初普遍認為,歐洲尤其是英法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重建費用,可以依靠自己的殖民地快速恢復經濟。但是,到1947,這些地區的經濟依然不見起色。持續數年的寒冬讓情況變得更糟。隨著失業率越來越高,糧食短缺導致的連續罷工和壹些國家的社會動蕩,歐洲的經濟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到1947,歐洲經濟還在戰前水平以下徘徊,幾乎沒有增長的跡象。農業生產是1938水平的83%,工業生產是88%,出口總額只有59%。

橫跨歐洲大陸的鐵幕阻斷了西歐從東歐的糧食進口線,加劇了戰後西歐糧食短缺的局面。食物短缺已成為最緊迫的問題。戰前,西歐的糧食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東歐出口的余糧,但這條貿易路線幾乎被鐵幕完全阻斷。德國的情況尤其嚴重,1.946-47年的人均熱量攝入只有每天1.800大卡,根本無法支撐人體的長期健康。威廉·克萊頓在給華盛頓的壹份報告中說,“數百萬人正在慢慢餓死。”(“數百萬人正在死去。”)就整體經濟而言,最致命的是煤炭短缺,而1946-1947的極寒冬天更是雪上加霜。在此期間,德國許多家庭沒有暖氣,數百人被凍死。雖然英國的情況沒有那麽嚴重,但為了滿足國內對民用煤的需求,不得不停止工業生產。因此,人道主義考慮也是提出這壹計劃的重要動機之壹。

在戰爭中,唯壹沒有明顯受損的基礎設施是美國。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晚參戰,在國內的損失也相對有限。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作為其農業和工業的堅實基石,依然完好無損,經濟依然充滿活力。戰爭期間,美國工業為國家和盟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國經濟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快的增長時期。戰後,這些工廠迅速轉向民用生產,戰爭期間的物資短缺很快被消費者支出的爆炸式增長所替代。但是,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依賴於貿易,長期繁榮也需要出口這些商品的市場。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很大壹部分被歐洲人用來從美國進口工業品和原材料。

對美國來說,另壹個重要因素,也是與壹戰後面臨的情況最大的不同,是冷戰的開始。美國政府中的許多人越來越懷疑蘇聯的行動。馬歇爾計劃的倡導者之壹喬治·凱南此時已經預言了未來世界的兩極格局。對他來說,馬歇爾計劃是他新理論的核心內容——對蘇聯的遏制政策。需要強調的是,馬歇爾計劃實施的時候,蘇聯和美國的戰時同盟還沒有結束,冷戰還沒有真正開始。對於馬歇爾計劃的起草者來說,他們對蘇聯的恐懼並不像未來那樣極端,甚至到了壓倒壹切其他因素的地步。

盡管如此,壹些西歐國家* * *生產黨的勢力和聲望的增長更令人不安。在法國和意大利,戰後普遍的貧困為生產黨的壯大提供了充足的養料。這些國家的* * *生產黨在本國戰爭期間的抵抗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其聲望陡增。在這些國家的戰後選舉中,* * *產黨取得了普遍的成功。在法國,法國* * *生產黨甚至壹度成為議會第壹大黨。雖然現在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僅憑這些還遠遠不足以得出法國和意大利將滑入* * *生產者陣營的結論,但事實上,當時的美國決策者確實認真考慮過這種可能性。從65438年到0946年,哈裏·杜魯門和他的政府開始暗示他們註意到了這個問題,特別是通過他出現在溫斯頓·丘吉爾著名的“鐵幕演講”上的耐人尋味的行為。這個時候,美國必須在世界面前立場堅定,才不會失去信譽。遏制政策還要求美國向非資本主義國家提供援助,以遏制蘇聯的影響和擴張。但當時仍有人希望東歐國家加入這壹計劃,從而脫離新興的蘇聯集團。

折疊解決方案

時任美國總統的哈裏·S·杜魯門,但在馬歇爾計劃付諸實施之前,美國已經在歐洲重建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據估計,在1945和1947之間,美國在這壹領域投入了90億美元。這種援助大部分是間接完成的,包括作為租賃法案中壹攬子協議的延續,或由美軍重建當地基礎設施和幫助難民。此外,美國還與壹些國家簽署了正式的雙邊援助協議。其中,最重要的行動是杜魯門主義保證的對希臘和土耳其軍事援助的內容。此外,聯合國成立初期,大部分資金來自美國,用於救濟、減免債務等壹系列人道主義工作。這些努力也取得了壹些成果,但由於缺乏系統的組織和完善的計劃,忽視了歐洲重建的許多最基本的需求。

折疊和編輯這壹段的早期概念

早在馬歇爾發表著名演講之前,就有很多意見和聲音認為,有必要對歐洲進行援助和重建計劃。1946年9月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詹姆斯·f·比恩斯(James F. Bijns)在斯圖加特壹家歌劇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了援助的想法。此外,Lucius D. Clay將軍在1947中要求實業家〔Lewis H. Brown〕進行調查並起草壹份“關於德國的報告”。這份報告列舉了戰後德國面臨的各種情況,並提出了壹些重建建議。與此同時,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迪安·艾奇遜也專門就此事發表了講話。雖然他的建議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但時任美國副總統的阿爾本·巴克利(alben barkley)卻十分贊同。

當時認為,替代美國大量援助的另壹種方式是從戰敗國德國獲得重建所需的物資和資金。早在1944,就已經有人將這壹想法納入計劃,這就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提出的“摩根索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摩根索建議德國在戰後支付巨額賠款,以幫助其他在戰爭中遭到軸心國攻擊的歐洲國家進行重建。同時,這種對德國近乎壓榨的巨額索賠,也能阻止德國再次崛起。與之相似的是法國官員讓·莫內提出的“莫奈計劃”。該計劃設想法國將控制德國的薩爾和魯爾兩個工業區,並允許法國利用這兩個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使法國的工業產出至少恢復到戰前水平150%。

從65438年到0946年,德國占領當局頒布了嚴格的政策,限制德國恢復工業化。這些限制嚴格規定了德國的煤鋼產量。第壹個恢復德國工業化的計劃是在1946年初簽訂的,也就是所謂的“壹級工業協定”。通過拆除德國65,438+0,500多家工廠,維持了戰前50%左右的工業水平(65,438+0,938)。因為這個協議中隱含的弊端馬上就暴露出來了,此後該方案被多次修改,直到1949。整個拆除工作直到1950才結束。德國長期以來壹直是歐洲的工業強國和經濟中心,因此過度削弱德國必然導致整個歐洲經濟復蘇的受阻,占領當局不得不大幅增加其占領成本,以解決德國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物資短缺之間的矛盾。

馬歇爾計劃的策劃者之壹,喬治·凱南。這些缺點以及由於上述兩個計劃的曝光而隨之而來的公眾批評,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莫奈計劃和摩根索計劃。事實上,許多修正案類似於“參謀長聯席會議指令1067”這壹基本文件,該文件在1947年7月之前指導了美國對德國的占領和重建。“該指令通過嚴格的限制削弱了德國的主要工業產出”。戰後,德國重要的礦產資源薩爾和西裏西亞不再受德國控制,盟軍摧毀了大量工廠,限制了德國的工業產出。到了1947,連德國的工業中心魯爾區都有可能被徹底拆除。總之,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壹致認為,面對已經幾乎完全喪失生產能力的德國,有必要立即、持續地給予德國大量援助。

重建計劃的發布也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國30年代經濟危機後意識形態微調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初的大蕭條讓許多美國人相信,沒有政府幹預的完全自由市場無法保證經濟穩定和健康增長。許多制定羅斯福新政的人認為,美國政府幹預經濟的經驗應該應用於歐洲的戰後重建。同時,1929的經濟危機也證明了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對經濟的危害,更加堅定了人們對歐洲經濟壹體化和自由貿易的需求。

在上述背景下,旨在幫助美國的歐洲盟國恢復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的經濟,同時遏制歐洲* * *資本主義勢力進壹步擴張的計劃——馬歇爾計劃正式出爐。它的正式名稱是“歐洲復蘇計劃(ERP)”。以其主要發起人、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的名字命名。事實上,國務院的許多官員,尤其是威廉·l·克萊頓和喬治·f·喬治·凱南,確實策劃了這個計劃。

折疊並編輯此段落的外部反應

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歐內斯特·貝文在收音機裏聽到馬歇爾的演講後,立即與時任法國外長的喬治·皮杜爾取得了聯系。兩人就美國向歐洲提供援助交換了歐洲的意見,並準備給予正式答復。同時,兩國外長壹致認為,有必要邀請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盟友蘇聯參與該計劃。因為直接拒絕蘇聯參與援助計劃意味著公開對盟國的不信任,馬歇爾在講話中對蘇聯參與馬歇爾計劃接受美國援助表示歡迎。其實國務院的官員很清楚,斯大林絕不會同意參與計劃,美國國會也不會批準壹個對蘇聯巨額援助的計劃。

起初,斯大林對援助計劃表現出“謹慎的興趣”。因為他認為蘇聯戰後處於非常有利的國際環境,接受有條件的援助也不錯。因此,他派蘇聯外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去巴黎與英法兩國外長會談。此時英法已經明白了美國不希望蘇聯加入援助計劃的真實意圖。所以他們提出了很多蘇聯無法接受的條件。最重要的壹條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國家都必然會失去部分經濟主權,這是蘇聯根本無法接受的。與此同時,英法兩國外長還堅持被援助國必須參與歐洲單壹市場的建設,這顯然與蘇聯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格格不入。最終,莫洛托夫拒絕了援助計劃,離開了巴黎。

7月12日,壹個更大的會議在巴黎召開。會議邀請了當時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除了西班牙(因為它在二戰期間保持了表面上的中立,但實際上它走的是親法西斯路線)和安道爾、聖馬力諾、列支敦士登等袖珍國家。在收到邀請之前,蘇聯已表示將否決該計劃,新興的東歐集團成員緊隨其後。最後,只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表示願意參加會議。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外長揚·馬薩裏克後來被叫到莫斯科,因為他支持捷克加入馬歇爾計劃,這被視為蘇聯希望開始加強對東歐的全面控制的明確信號。斯大林認為該計劃的簽署將嚴重威脅蘇聯對東歐的控制,並認為西方國家會借此機會通過經濟壹體化使這些國家脫離蘇聯剛剛建立的對該地區的影響和控制。美國也認識到這壹點,所以也樂見東歐國家參與其經濟援助計劃,以抵禦蘇聯的影響。因此,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代表團被蘇聯阻止前往巴黎參加會議時,其他東歐國家也明智地拒絕了美國的援助。芬蘭也拒絕參與該項目,以免與鄰國蘇聯形成過於對立的關系。不久,蘇聯拿出了馬歇爾計劃的東歐“替代計劃”,主要包括對東歐國家的經濟援助和發展東歐國家與蘇聯的貿易——這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計劃,也就是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的雛形。

折疊編輯此段落的效果

馬歇爾計劃於1951如期終止。此後,由於美國介入朝鮮戰爭,面對日益增加的軍費開支,繼續馬歇爾計劃的嘗試失敗了。壹直反對該計劃的* * *黨在1950的議會選舉中獲得更多席位,保守派反對派開始崛起。就這樣,馬歇爾計劃以1951告終,但此後,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其他形式的援助從未停止。

1948年至1952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戰前水平。戰後最初幾年的貧困和饑餓不復存在,西歐的經濟開始了二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當歷史學家研究這些成就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馬歇爾計劃時,仍然存在爭議。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經濟奇跡不僅僅是因為馬歇爾計劃,因為有跡象表明,當時歐洲已經顯露出經濟復蘇的跡象。壹般認為,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的經濟發展,但並沒有啟動歐洲的經濟騰飛。

馬歇爾計劃的政治影響不亞於其經濟影響。這壹計劃的實施使西歐擺脫了戰後初期因物資短缺而導致的財政短缺和配給的局面,減少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穩定了政局。雖然壹些國家(如法國)的政權最初投懷送抱,但引起了該國* * *產黨的強烈不滿。但馬歇爾計劃實施並顯現作用後,西歐* * *生產黨的勢力迅速削弱,影響力無法與之前相比。馬歇爾計劃催生的美國與西歐的貿易關系也鞏固和促進了北大西洋聯盟,並使之持續到冷戰結束。同時,東歐國家拒絕參與該計劃被認為是宣告戰後歐洲分裂的最重要標誌之壹。因此,有學者認為,從東西方關系的角度來看,“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後壹步”。

馬歇爾計劃被認為有力地推動了歐洲壹體化進程,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壹體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美國和西歐的領導人普遍認為,歐洲壹體化可以確保歐洲長期的和平與繁榮。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馬歇爾計劃來指導歐洲壹體化的進程。但在壹定程度上並沒有起到這個作用——事實上,歐洲經濟聯盟(OEEC,即後來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前身)的實際活動從未超出經濟領域。相反,歐洲煤鋼共同體——雖然不包括當時西歐最重要的經濟體之壹英國——最終演變成了歐盟。歐洲經濟聯盟最多只是為後來歐洲經濟統壹的建立和運行提供了壹個參考平臺。馬歇爾計劃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促進了西歐的自由貿易。

盡管壹些歷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的積極作用不應被誇大,但該計劃的總體效果仍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人們認為類似的計劃可以幫助世界上更多的地區。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後,有人提出在東歐實施馬歇爾計劃,幫助該地區實現復蘇。也有壹些人建議通過類似馬歇爾計劃的計劃來促進非洲大陸的發展。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甚至提出了“全球馬歇爾計劃”(類似於馬歇爾計劃),壹直用於幫助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從未中斷。例如,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和他內閣中的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將他們對非洲的援助計劃稱為“非洲馬歇爾計劃”[1]。冷戰結束後,很多人認為東歐需要類似的重建計劃。)

  • 上一篇:我已結清房貸,為何顯示還有貸款?本人看不懂征信報告,望銀行高手來解答,100分懸賞。
  • 下一篇:項目概算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