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浮動是銀行自主定價的權力,這無可厚非。浮動幅度在央行利率政策範圍內,是銀行適應市場、根據自身內部業務經營自主定價權的體現,不違背現行利率政策。
但從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來看,銀行提高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包括房貸利率,有點不合時宜。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下滑,而且這種下滑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三駕馬車中,依靠大規模投資是不可持續的,出口由於外需不振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無論是應對眼前的經濟下滑,還是推動中國經濟走上長期健康發展的軌道,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都是極其重要和迫切的。從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來看,目前的存貸比嚴重制約了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根據銀監會的既定政策,75%的貸存比指標不會調整。如此高的存貸比,中國銀行業必然會在季末、季初、月末、月初出現較大的存貸款波動。
目前,沖存貸比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任務。對於“吸儲”能力弱的銀行來說,收縮貸款在所難免,即使是優質貸款的個人消費貸款也不得不收緊。
從商業銀行內部環境看,已進入第四季度,體量巨大、貸款需求旺盛的大型國有企業對資金需求減少;除了國家政策明確支持的小微企業,壹些需要貸款的企業是各級政府明確支持的,銀行不能對其提高利率。能加息的銀行大多風險極大。
而中國的商業銀行未必能幫他們控制風險,所以大多沒有勇氣提供足夠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潤,不得不提高個人消費貸款的利率。
國內消費貸款融資渠道不多。面對銀行提高消費貸款利率,想靠房貸消費,似乎只能“捉襟見肘”。但長期來看,房貸消費者會越來越少,商業銀行自己也會吃虧。所以銀行在這個時刻提高個人消費貸款利率,簡直給人壹種殺鵝取卵的感覺。
提高個人消費貸款利率不僅增加了個人消費貸款的負擔,而且客觀上降低了中國居民的消費欲望,這與擴大內需和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宏觀目標背道而馳。
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銀行普遍提高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將極大地抑制人們的消費,影響消費的啟動和擴大內需,這是與經濟環境相違背的,也背離了刺激消費、啟動內需的迫切要求。如果消費難以啟動,經濟深度下滑,銀行貸款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甚至暴露出存量貸款的風險,最終銀行自身利益也會受損。
總之,在我國經濟出現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銀行普遍提高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是不合適的。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天津農商行在本市首套房貸基準利率7.05%的基礎上,仍延續8.5折的標準。招行、建行首套房貸為基準利率9折。
對北京多家銀行的調查發現,多家銀行上調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已經不是新聞了——早就上浮了1到2年,上浮幅度差距很大。天津銀行等壹些銀行仍維持基準利率不變。首套房貸方面,目前本市所有銀行首套房貸的商業貸款利率最高也不過是和房貸基準利率持平,即7.05%,遠沒有像網上有人驚呼的那樣上升到基準利率的1.05-1.10倍。不過這兩個月來,銀行房貸利率確實較前壹階段略有上升。
農行濱水西路支行某客戶經理:很多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都不是剛發生的。“至少已經1到2年了,但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成了新聞。”浮動利率因銀行而異。農行大概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了15%-20%,但是這半年來,農行基本上已經不做這個業務了,雖然個人消費貸款在銀行的目錄裏還是有的。
招行園區支行個人信貸部也證實了農行的說法。招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壹張表,其中1年期貸款利率在7.8%-8.4%之間,也就是說比央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30%-40%。她強調,招行壹直采用這個標準。
此外,工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在本市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調了20%左右,而中國建設銀行的房屋裝修和留學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調了65,438+00%。天津銀行的客服人員證實,該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從壹開始就作為基準利率不變,在銀行中是比較低的。房貸業務:部分外資銀行已暫停中資銀行房貸業務,首套房貸利率普遍上調至基準利率及以上。只有少數外資銀行仍保留壹些優惠政策。
不過,外資銀行也開始收縮房貸業務,個別銀行已經暫停房貸業務。筆者以客戶身份咨詢渣打銀行海珠區某支行時,壹位客戶經理表示,分行層面已經暫停房貸業務。東亞銀行客戶經理表示,該行首套房貸利率最低上調10%。另外還需要收取0.5%的貸款安排費和800元左右的文字費。
不過,部分外資銀行仍照常辦理房貸業務。24日,匯豐銀行廣州某支行的理財經理表示,匯豐銀行的房貸業務將照常辦理,最高利率仍可下浮10%,但能否獲準下浮取決於貸款申請人的個人情況。花旗銀行首筆房貸業務的經理也表示,對於優質客戶來說,最高利率仍然可以打9折。
消費貸款:利率漲幅高達100%。在房貸業務持續萎縮的同時,銀行開始搶奪高利率的無擔保消費貸款。
2065438+2005年5月29日,由蘇寧發起的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南京宣布開業,這標誌著蘇寧開始向個人消費貸款進軍。與其他互聯網巨頭壹樣,蘇寧將自己定位於“長尾市場”,瞄準月消費不足萬元的普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