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21年4月確定賠償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分30年還清。如果德國違反規定,協約國可以派兵占領魯爾區。
1924年,美國推出道斯計劃,但後來發現不夠德國支付大量欠款。
1928年,經濟不堪重負的德國要求修改道斯計劃,重新確定賠償總額和償還期限,取消外國金融監管,撤回駐紮在萊茵河地區的軍隊。
1929年,德國以經濟危機為借口瀕臨破產,無力實施多維斯計劃。同年2月11至6月7日,英、法、比、意、日、美、德等國代表組成了以美國金融專家歐文·揚為主席的委員會。該委員會在巴黎召開會議,重新審議德國賠償問題,並提出了壹份關於其打算“全面徹底解決賠償問題”的報告。美國支持德國在協約國德國賠償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采用“揚計劃”取代“道斯計劃”的要求。根據計劃,德國的賠償將減少,其經濟控制將被解除。該計劃經海牙會議討論通過後於9月1930日生效。
1931 6月,德國總統興登堡宣布因經濟惡化無力支付賠款。
1932年6月至7月,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日本、葡萄牙、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希臘、美國、德國等國召開洛桑會議,商定:1)不再強迫德國立即支付賠款;2)免除德國90%的債務,發行債券,這就像沒有賠償壹樣,因為賠償從330億降到了7.14億英鎊;3)非正式協議:只要美國減免盟軍所有戰爭債務,上述條款就生效。胡佛說延期付款的權利與債務完全無關;延期付款權到期後,德國人仍然要按照揚計劃的規定支付賠償金。然而,上述計劃最終都失敗了,德國再也沒有繼續支付賠償。納粹黨上臺後,不承認任何賠償。年輕的計劃結束了。
盟軍賠償委員會成立了壹個調查小組來討論賠償問題。隨後,該委員會發表了壹份報告,但遭到英國的反對;協會8月31,1929約定好的方案;並且在1930和1采用了該方案。
該計劃要求德國在58年半內支付263.5億英鎊。在盟國的同意下,該計劃取代了原來的道斯計劃。每年賠償4.73億,分為兩部分:三分之壹是“無條件賠償”;剩下的是延期補償:錢可以從運輸稅或預算中提取。為了使賠償過程順利進行,同盟國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來處理賠償事宜。
但在計劃實施之前,1929的大蕭條引發了很多問題:美國銀行急需從歐洲拿回現金,貿易衰退引發了很多阻力;經濟衰退導致經濟民族主義,阻礙貿易復蘇;德國失業率居高不下,1931為33.7%,1932為40%。
鑒於此,美國總統胡佛建議發行胡佛延期支付權,在7月1931之前得到了十五個國家的支持。然而,這無助於緩解歐洲的經濟衰退;其中,德國經濟受到銀行危機的重創。
最後,1932年,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德國參加了洛桑會議。許多國家的代表出人意料地達成了壹個特別的協議——他們深刻理解大蕭條已經讓德國無法繼續支付賠款,所以他們同意:不再強迫德國立即支付賠款;取消德國90%的債務,發行債券,這就像沒有賠償壹樣,因為賠償從原來的330億降到了7.14億英鎊;
代表們還通過了壹項非正式協議:只要美國減少盟國的所有戰爭債務,上述條款就會生效。胡佛說延期付款的權利與債務完全無關;延期付款權到期後,德國人仍然要按照揚計劃的規定支付賠償金。
計劃內容
(1)規定了德國的賠償總額和支付期限。賠償總額將從1320億馬克(4月倫敦會議確定,1921)減少到11395億馬克,分59年支付。規定1929-1930年度支付7.4億馬克,下壹年度支付17億馬克;之後逐漸上升,在1965-1966達到最高點24.29億馬克;然後逐年遞減,最後壹年,也就是1987-1988,是8.98億馬克。賠償金將在58年零7個月內支付。補償的來源是德國鐵路和* * *預算收入。
(2)同盟國向德國提供所謂的青年計劃貸款,凈額為6543.8+0.2億馬克。
(3)取消賠償委員會和有關國家對德國國民經濟和財政的壹切形式的監督。取消協約國對德國財政和經濟的直接控制。建立國際清算銀行,管理與德國賠償有關的金融業務,以調整債權國和債務國的關系。此後,該銀行實際上成為外國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投資德國重工業,包括軍事工業的新機構。
(4)盟軍從德國萊茵河地區撤出占領軍。
該計劃的實施大大減輕了德國的賠償負擔,並通過國際清算銀行的業務活動擴大了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對德國經濟的滲透。
反對這項計劃
1929年夏天,外交部長斯特雷澤曼批準了揚計劃。雖然計劃沒有包括所有的入德願望,但相比1924的道斯計劃還是有進步的。然而,1929年7月9日,德國民族主義人民黨(DNVP)和民族主義國防聯盟(頭盔)成立了壹個所謂的“打擊青年計劃全國執行委員會”,由德國民族主義人民黨新任主席阿爾弗雷德·胡根貝格領導,他是壹個偉大的德國人。他曾經是克虜伯手下的經理,現在領導著壹部巨大的新聞電影《康采恩》。他手握巨款,在許多工廠和企業都有影響力,控制著大多數新聞機構,同時還擁有德國最大的電影公司烏法。
納粹黨的領袖希特勒抓住機會,準備了壹個迎合民眾心理的宣傳鼓動,因為這符合他的民族主義綱領。此外,這也將使他有很好的機會在更大範圍內發展他在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中的威望,並通過與休根貝格的聯盟贏得大工業的財政支持。
胡根貝格也準備與希特勒聯手,因為他和他的同夥認為希特勒可以作為壹個有能力的“鼓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也認為自己有把握制服他。在這場運動中,雙方展開了對* * *和中國的大規模打壓。希特勒在此期間從工業中賺了很多錢,休根貝格的新聞界也與希特勒合作,為他提供了壹份擁有眾多讀者的日報版面,詳細刊登了希特勒的各種觀點。
雖然德國民族主義人民黨未能實現其打倒揚計劃的實際目標,但希特勒和他的運動卻帶著壹個全負荷回來了。由於與德國民族主義者結盟,納粹黨擺脫了孤立,希特勒從萊茵-西弗重工業集團獲得了大量資金。此外,他可以繼續依靠休根伯格出版社來幫助他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