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業務量大,涉及企業多,審核時不可能壹壹審核。那麽在審計工作實踐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審計方法有哪些呢?
壹、內部控制測試
在了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通過詢問、觀察、審閱書面文件等方式對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進而對內部控制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得出的內部控制保證程度,初步確定實質性測試應達到的檢查保證程度和選取的樣本量。
第二,分析性復習
主要用電腦進行分析復習。利用數據庫間的關聯查詢技術,分析不良資產的相關情況。審計需要獲取電子基礎數據,包括以貸資產的商品;資產處置前的貸款數據;實際核銷的貸款數據;不良資產處置數據;剝離不良資產數據。壹般來說,商業銀行處置前的貸款數據和資產剝離數據都是現成的,容易獲取。不良資產處置數據需要臨時錄入或補充,壹般包括以下信息:貸款基本信息(借款人、貸款時間、貸款本息、貸款形式等。)、處置評估信息(評估機構、評估值)、處置方案(處置方式、處置費用、預計回收價值等)。)、處置結果(實際收回的現金、實物、不動產等。);有時,根據審計的需要,要求被審計方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補充壹些字段。如果壹般沒有受讓方字段,可能需要補充。
第三,實質性測試
利用電腦分析審查發現疑點,結合貸款金額,從貸款信息入手,關註敏感企業的貸款。重點關註不良資產中資產質量較好的項目(如有抵押的貸款,借款企業的專項營業執照(如礦產開采權)。資產質量好的項目,意味著違規空間也大。第二,從處置結果說起。重點處置回收金額與評估值差距較大的項目;現金回收費用率(處置費用)高的項目;從資產管理公司回購的項目;資產受讓方為民營企業或自然人的項目;通過協議轉讓、折價變現等方式處置的項目。而不是通過訴訟、拍賣等公開渠道。此外,還應關註資產處置方案表決時出現反對票的事項;處置過程中不存在兩人以上參與重要對外談判的項目;向多個評估機構支付費用(可能在多次評估後);追回大量現金不是通過銀行轉賬。
由於資產回收價值最大化是不良資產處置的基本要求,要達到上述要求,商業銀行必須遵循處置流程的規範化、處置方式的公開化和處置方案的最優化,這也是判斷資產回收價值最大化的基本標準。在審計中,要註重資產定價和處置過程的公開透明。審計點:
1.直接收藏。檢查商業銀行是否監測債務人和擔保人還款能力的變化,及時發送催收通知,盡可能收回貸款本息。當該方法不能順利實施時,是否及時調整處置方法。
2.訴訟。檢查商業銀行是否根據債務人和擔保人的財產狀況合理確定訴訟時機、方式和訴訟標的。並根據生效法律文書在規定時間內申請執行,盡快追回現金或其他資產。
3.委托第三方追償。檢查商業銀行是否在對委托債權價值獨立判斷的基礎上,結合委托債權的回收難度、代理人的回收能力和代理效果合理確定委托費用,並對代理人的行為進行動態監督,防止資產流失。如果采用風險代理方式,是否嚴格委托標準,選擇最佳代理人,明確授權範圍和代理期限,合理確定費用標準和支付方式。
4.破產和解。審查商業銀行是否參加債權人會議,密切關註破產清算進程。並盡可能防止債務人利用破產手段逃廢債務。清算過程中損害債權人利益且顯失公平的裁定,應當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5.以物抵債。檢查商業銀行是否根據抵債資產的狀況、評估價值、維護或進壹步處置費用以及價值上升(下降)趨勢,合理確定債權的受償金額,繼續追償未清償的債權。抵債資產是否產權清晰、權證齊全、使用功能獨立、易於保管和變現等。,以及是否按規定及時辦理了確權手續;修改債務條款的方法。包括修改還款計劃,實現貼息等。檢查新的債務條款是否基於對債務人和擔保人償付能力的分析而合理確定;與債務人、擔保人重新簽訂的還款計劃是否有相應的保障措施並落實。
6.資產置換。審查新置換的資產是否來源合法、權屬清晰、價值公允,能否提高其流動性和盈利能力。
7.不良資產轉讓。包括拍賣、招標、競價出讓和協議出讓。檢查商業銀行是否堅持審慎原則,經營透明,記錄真實,有效防範風險;是否按照有關規定披露擬轉讓資產的信息;是否為所有投標人提供平等的投標機會;是否存在拍賣串通、串通作弊、排除競爭等行為,轉讓過程是否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