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運用市場經濟的知識,分析農村金融自治能取得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原因.

運用市場經濟的知識,分析農村金融自治能取得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原因.

普惠金融的理念對於農民來說,到底該如何落到實處?壹項被稱作“農村金融自治”的新嘗試,被引入浙江的許多農村,成為村民自治的壹項新內容。通過金融自治,農民貸款只要找“村長”,無需挖空心思找“行長”;能否貸款,由“村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商量公示,銀行再審核發放,從而為普惠金融最大的服務群體——農民,獲得了便捷、實惠的基礎金融服務。

以村兩委“五最”攻農戶貸款“五難”

嵊州市甘霖鎮上蔡村是個三面環山的小村莊,全村各家各戶以種植果樹、苗木或養殖業為生。對36歲的村民李向陽來說,壹直懷揣著壹個“綠色農場夢”:10多畝地,花木成林,資源循環利用,樹林裏還能圈起來養些雞鴨,廢水零排放。然而,起步時由於資金不足,自己的花木基地只有3畝地,品種也很單壹。“規模上不去,銷路也成問題。”李向陽也想過貸款,但不認識銀行的人,手續也不知道,又沒啥能擔保的,碰了幾次壁後便放棄了。

“李向陽的經歷反映出農民需求與金融現狀的矛盾,在農村很有普遍性。”正在甘霖鎮掛職擔任鎮長助理的農行嵊州支行副行長馬慶華告訴記者,壹方面農民有大量的金融需求滿足不了,另壹方面銀行發展農村金融又面臨著“五難”,即“可貸農戶難選、放貸額度難定、貸款用途難管、管理成本難降、銀行風險難控”。

在長期服務“三農”的探索中,農行浙江省分行發現,村兩委最適合成為農民與銀行之間的橋梁,因為他們“最了解村民的人品和信用,最能管控農村的物權,最希望村民致富,最能及時識別農戶貸款風險,最能協助銀行化解農戶貸款風險”。

“以村兩委的"五最"作紐帶,正是破解農戶貸款"五難"的最好著力點。”馬慶華介紹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農行浙江分行開展了農村“金融自治”模式的試點:只要找5位聯保的村民,再由村兩委審核、公示,農行審核通過,就可以從農行貸到30萬元以內的小額貸款,辦理流程非常簡便。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向陽坐不住了,去年11月,他向村裏提交了申請,沒想到當月貸款就下來了。李向陽用這筆錢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綠色種植和養殖夢。

“六自”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作為普惠金融突破口,農村金融自治不是作秀,需要真正讓農民得實惠;而作為銀行,做普惠不是救濟,有效益,才可持續。魚與熊掌難題考問著普惠金融的智慧。

農行浙江分行行長馮建龍向記者介紹,農村金融自治的核心是“六自”流程,即客戶自薦,農戶向村兩委提出貸款需求,經村兩委公開篩選出誠信農戶向農行推薦;擔保自組,農戶提供村兩委認可的保證人;借款自主,貸款經過農行審核簽約後,農戶在額度和期限內隨時通過“惠農通”等渠道獲得貸款,利息按實際使用天數計算;用款自律,村民對貸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確保貸款用於合法生產經營和生活消費;服務自助,農民足不出村就可通過設在村裏的“惠農通”機具辦理借款、還款、匯款、繳費等業務;守信自勵,農行為每個村、每個農戶提供的優先信用額度、利率優惠幅度等政策直接與各自的金融自治情況掛鉤,自治情況越好,獲得的優惠越多。

“目的就是為了讓誠實守信、勤勞肯幹的村民都有尊嚴地獲得金融服務。”馮建龍說。

農村金融自治幫助上蔡村開啟了新的發展路程。以前沒錢更新的老品種、老花木被新品種、新花木代替了。壹條嶄新的花木走廊初具規模。“壹棵含笑種上壹年就能賣到幾千元。”李向陽說出了花農們的好心情。

“壹戶當老賴,全村不答應。”三門縣六敖鎮濤頭村也是農行的金融自治村,村莊三面環海,村中有塘,塘中有村,家家戶戶形成了壹條相當完整的海水養殖產業鏈:養塘、販銷、賣餌料。村委主任林小快說,通過農村金融自治模式,村裏貸款的金額有2610多萬元。貸款還沒到期,許多村民已經迫不及待籌錢,想著還貸了。曾經有個年輕人借了農行15萬元,可能到期無力償還,這消息馬上被鄰居知道了。不用銀行說,村裏家家戶戶都盯著他,實在不行幫他墊錢也要還上。林小快說,“因為壹戶人家的信用會影響到全村的信用等級,影響貸款額度和利率高低。”

“農民很講信用,壹旦發生信貸風險,村集體也最容易介入。”景寧縣東坑鎮深垟村是個畬族小山村,以種植毛竹、茶葉等經濟作物為主。村黨支部書記孫偉平說,到目前為止,他們村3年內發放的所有貸款,沒有壹筆發生逾期。萬壹發生不良,農戶的竹林、茶園等很容易在村裏處置變現,對銀行來說基本不存在風險。

“金融自治”引來多重效應

農村金融自治模式得到了村民歡迎。“什麽時候我們村也開展金融自治貸款?”看到附近村的村民喜滋滋地得到貸款,受到“金融啟蒙”的壹些村民紛紛向村委表達了樸實的願望。到今年6月底,農行浙江分行推行農村金融自治的行政村已由最初的1個擴大到193個,貸款余額5.46億元,惠及農戶4594戶,發放的3188筆農戶貸款,沒有發生壹筆逾期。

記者調查了解到,通過推廣農村金融自治模式,不僅有助於農村信用環境改善,還為農村帶來多重杠桿效應:村兩委服務能力和經濟自主權增強了;村委村民相互更信任了;村莊更為和諧穩定了!

三門縣濤頭村推行金融自治時,個別村民特意跑到20公裏以外的農行網點要求貸款,“選村長時我沒投他的票,村長那裏肯定通不過的。”說起這些,村委主任林小快淡然壹笑。“當然,那些被我們"拒絕",再通過村委報上來的農戶都獲得了相應的貸款。”三門縣支行副行長樓紅慧告訴記者。

壹筆貸款改變了壹個村。在永康市梅隴村村口的壹家便利店,記者了解到,便利店原先是個棋牌室,眼看著生意越來越差,老板被迫轉行。“以前村裏的大小棋牌室麻將聲聲,閑著無事的村民聚集著打牌、搓麻將。”村支委朱元龍解釋說,“現在所有的棋牌室壹天到晚空空蕩蕩,大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信用貸款,都忙著謀發展,遊手好閑只會被全村人看不起。”

“農民是人口基數最大的壹個群體,永康要實現全面小康,農民必須富起來,農村金融自治模式為金融陽光灑向農民找到了突破口。”永康市委書記徐華水表示,“永康將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為這類普惠金融創新及在全市推廣營造良好制度環境,以惠及更多階層和群體及廣大低收入人群,希望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到普惠金融創新中來

  • 上一篇:逾期利息可以轉本金嗎?
  • 下一篇:不用身份證就能貸款會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