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話欠費”詐騙
犯罪嫌疑人以電信部門名義群發消息或撥打直撥電話,聲稱受害人固定電話賬戶欠費。事主對此否認後,犯罪嫌疑人會要求事主報警,然後冒充公檢法等政府部門,以銀行賬戶涉嫌詐騙或洗錢為借口,要求事主將賬戶內的存款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
2、銀行卡消費、銀行轉賬短信詐騙
犯罪分子會向受害人發送銀行卡消費、轉賬或透支等短信。到了電話咨詢,幾個不法分子會分別扮演“銀行工作人員”、“警察”、“銀聯管理中心”的角色,層層設置陷阱。只要確認受害人卡上有資金,他們還會建議受害人把錢轉到“安全賬戶”,騙取受害人的錢。
3.“猜猜我是誰”騙局
犯罪嫌疑人通過“猜猜我是誰”的方式,撥打被害人的電話號碼,使被害人誤認為自己的親友,並將陌生電話號碼存儲在手機通訊錄中,騙取信任。之後,犯罪嫌疑人又打電話以車禍正在處理為借口,騙取受害人錢財。
4.退稅欺詐
不法分子冒充稅務、財務、車管工作人員給事主打電話,稱“國家下調了購房契稅,購車附加稅稅率要退”,要求事主提供銀行卡號,直接通過ATM轉賬繳稅。當受害人到達ATM機時,犯罪分子稱退稅系統只支持英文界面,讓受害人按照他的電話指示操作,趁機取走受害人的錢。
5.虛構的綁架詐騙
受害者的通訊工具會接到壹個陌生電話,說受害者的親人(多為兒童)被綁架了,有罪犯冒充受害者的親人大聲呼救,要求迅速匯款贖金。對方會提供壹個賬號,不會讓受害人掛斷電話查看情況時間,要求立即付款,否則會傷害被綁架者。如果受害人信以為真,把錢打入賬戶,那他就被騙了。
擴展數據:
收到陌生電話或短信時的欺騙技巧
1,不要點擊短信裏的鏈接。
雖然手機短信中也有銀行等機構發送的安全鏈接,但很多用戶很難通過對方的短信號碼、短信內容、鏈接形式等來辨別真偽。因此,用戶應盡量不要點擊短信附帶的任何鏈接,尤其是安卓手機用戶,並應防範特洛伊馬病毒。
2.不要給任何人“驗證碼”
銀行、支付寶等發來的“短信驗證碼”。是極其秘密的私人信息,通常幾分鐘後自動過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或組織透露這些信息。
3、手機不顯示號碼,不接。
目前沒有政府、企業、銀行、運營商等。除了少數特殊部門,任何電話都沒有顯示號碼,所以如果妳看到壹個沒有顯示號碼的來電,妳必須小心接聽。
4.不要說卡號和密碼。
千萬不要在電話、短信、QQ聊天、微信對話中提及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醫保卡號等信息,以免被詐騙分子利用。
參考資料:
新華網-3.15教妳幾招識破常見詐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