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有壹些明確的政策法規。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特別是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革,最終目標是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2.財政支持力度比較大,比較明確。
目前,中央政府和壹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已經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央財政應明顯增加專項資金規模,其主要工作是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和註資等方式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這方面還需要進壹步細化。
3.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作為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將對重點領域文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和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現在這家基金管理公司已經成立,主要由財政部註資,吸收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的資金,以市場化方式運作。
4.鼓勵上市融資。
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通過主板、創業板上市,同時明確要求已上市的文化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通過多種形式推動文化企業並購重組。
5、明確提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問題。
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現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壹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人才極度短缺,特別是懂得運營和管理的人才。
下壹步,通過引進、培養甚至在高校設立專門學院,加快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我們還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吸引國外的壹些專門人才加入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6、明確提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文化產業很大壹部分是內容生產,這必然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壹方面要加強對現有文化市場的綜合執法,另壹方面要加快立法步伐。
7.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從“三個壹批”來理解——做強做優壹批、整合重組壹批、關閉關閉壹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資源向優勢企業適度集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和政務服務平臺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網上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