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事實上,考慮到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是金融機構的貸款,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有很多:
1壹般中小企業資金實力弱,信用低,缺乏房產作抵押,難以找到有實力的大企業作擔保人,導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持謹慎態度。
由於中小企業產權不夠明晰,部分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隨著經濟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企業負債率上升,貸款風險明顯增加。金融和信貸部門從風險和經濟的角度考慮謹慎、節儉地放貸。
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資金周轉快,貸款量少,但頻率和成本高,銀行在給中小企業貸款時無法獲得足夠的經濟效益,寧願把資金投入到不缺資金的大型優秀企業。
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信息不對稱。而金融機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對貸款企業的財務和信用狀況進行調查,使得實際貸款期限較長,手續復雜,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的及時需求。
5經濟體制和金融環境不完善,* * *出臺的信貸政策缺乏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明顯不利。
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及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特點是融資難、融資額小、融資成本高、融資頻率高、融資不確定性多,對金融結構產生負面影響。由於許多中小企業無法從現有的金融體系中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他們不得不轉向民間資本和股東等個人貸款。這些資金和銀行貸款壹樣,多為短期貸款,導致短期負債多,權益資金少,直接導致企業負債率高。同時,由於長期貸款比重較小,中小企業的長期資金比率太小,中小企業彌補固定資產資金缺口的長期資金量較少,進而只能依靠短期負債來彌補,增加了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同時,由於其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資金,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資金的成本高於大型企業,這也使得企業的財務結構不完善,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業績。
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融資策略和建議
根據上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是向金融機構借款,其難度受三個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信貸合同的條件和企業自身的條件。在這三個因素中,企業自身的條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國內很多學者專家也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壹些改善措施,比如盡快建立* * *支持的信用體系為中小企業服務,建立有利於中小企業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制度等。但從融資難的原因分析,短時間內改善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不對稱、信貸成本高、擔保難的關鍵是從信貸合同條件入手。現有的信貸合同是不完全對稱的合同,借貸雙方存在壹定的利益沖突。由於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無法識別貸款企業的優劣。面對資金需求過剩,如果金融機構單純提高利率來規避風險,大多數中小企業只能退出信貸市場。因此,筆者建議采用“承擔風險,享受收益”的信貸合同來解決這壹問題。
“承擔風險,享受利益”的信用契約的主要思想包括三個方面:
1金融機構可以在保持貸款基礎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與企業達成協議,可以分享企業未來幾年的經營成果,提高金融機構提供更多長期資金的積極性。
在管理上給予積極的指導和支持,以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例如,金融機構幫助企業建立合理的會計和財務管理制度,參與投資項目的評估和財務報表的分析。
3.基於比率分析的貸款風險計算方法將發展成為壹種融合多種技術的動態量化綜合信用評估技術,綜合考慮企業的財務結構和未來盈利能力。這種“風險* * *承擔,利益* * *享受”的信用合同,* * *可以借鑒國外的壹些類似做法,考慮在部分省市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中進行試點,取得相關經驗後再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