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中小型企業融資困境文獻綜述怎麽寫

中小型企業融資困境文獻綜述怎麽寫

中小型企業目前已成為我國增長的助推器,但由於企業內部及外部種種因素的制約,融資問題壹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本文通過對近年來學者關於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的歸納整理,對“融資難”的現狀、原因及解決途徑進行分析,希望能對中小企業業主的融資有所幫助。

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大致包括鄉鎮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國有中小企業、集體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多種類型。往往具有數量多,分布廣、技術水平低、經營方式靈活、競爭力差等特點。當前,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吸納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經濟危機的影響及我國宏觀政策的調整,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速度明顯減慢,其中融資的問題是制約企業規模發展壯大的"瓶頸" 。本文通過分析和整理國內學者對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歸納不同學者對造成問題原因的探索,希望能對中小融資問題提供幫助。

壹、中小型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融資環境差、融資渠道單壹、中小企業與的融資關系欠佳。吳傑(2006)指出中小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融資觀念落後, 方式單壹;時效欠缺, 風險意識淡薄;信用度不高, 抵押擔保不足;企業效益較差, 負債率較高;企業不規範, 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袁霽(2008)等人著重指出了中小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兩大障礙。第壹,缺乏長期穩定的融資渠道,中小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個方面。內部融資主要通過創業者個人儲蓄、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 以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這類資金壹般數量少,只能維持企業的基本生產;外部融資的主要方式是銀行貸款,由於企業融資存在著“規模歧視”,因此, 規模較大的企業更容易通過商業信用獲得資金,而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十分有限。第二,缺乏權威中立的信用評級、管理和評價機制。我國缺乏權威中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信用進行評定,因此企業債券的定價機制也明顯缺失,這使得企業融資難,者由於信息不對稱也不敢貿然投資。

二、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學者對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原因的分析從宏觀上看,可以分為企業內部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從微觀角度考慮就有很多不同的視角,為了更好地探求融資困難的影響因素,作者從微觀角度對學者的研究進行了整理。

(壹)企業自身條件限制。

尹立莉(2009)指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短、規模小,自有資本偏少,自身薄弱的資本積累不能滿足其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在面臨市場變化和經濟波動時,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加之經營的不確定性,使得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很大,倒閉率很高,銀行不敢貿然向它們放款。朱燕萍、陳德昌(2004) 認為,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不規範是企業難以獲得融資的主要原因。不規範具體表現在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自有資金不足,資本弱化嚴重。此外,中小企業產權制度的不健全也成為阻礙企業獲得融資的壹個重要因素。

(二)融資環境方面的原因。

融資環境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資本市場不夠完善,結構單壹,缺乏多形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缺乏完善的資本交易平臺。具體來說,中小企業往往找不到為其發展提供服務的正規、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致使其出現融資困境;另壹方面,以縱向信用體系為主的國有壟斷融也排斥民營中小企業融資,較嚴格的金融管制也限制了內生性民營融資機制的產生,阻礙了企業融資。(王西亞,2007)此外,信用和擔保體系不完善也是制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因素。

(三)融資需求方面的原因。

陳孔軍(2008)通過對東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實證分析指出,導致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融資需求與銀行要求的不對稱,二者之間的矛盾很難協調。壹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不斷擴大與融資渠道狹窄之間存在矛盾;另壹方面,中小企業的規範運作程度與銀行的信貸條件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相對於主流貸款業務而言,中小企業貸款普遍金額不大,這和銀行本身的發展思路是有沖突的,部分銀行對這種小額、高風險的貸款不感興趣。

(四)銀行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王興煥、耿喜華、楊榮本(2008)指出國有商業銀行往往存在經營思路偏差、信用評級方法不適用、信貸操作流程長、環節多等問題,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由於害怕手續繁瑣而不敢貿然貸款。鐘菁,陳建軍(2007)從銀行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指出目前國內部分銀行都是以服務國有企業、追求規模效益為宗旨,往往只將資金貸給那些大企業、大項目,缺乏對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

此外,也有學者從博弈論的角度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進行探索。劉曉敏(2009)指出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借貸雙方的交易較高,而造成借貸成本較高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訴諸成本過高、擔保制度不健全、最終導致金融機構惜貸,中小企業難以取得貸款的困境。因此從這壹角度出發,中小企業要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就需要建立信貸雙方信息傳導機制、健全社會信用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路徑探索

通過前文對學者研究的,中小型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難題主要源於三方面的原因,企業自身、政府及金融機構,因此也就有學者從這三個角度來提出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措施。

徐立民(2009)指出中小型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融資,首先是要健全自己的管理結構,在進行融資決策時就應充分考慮各種問題,資金數量上追求合理性、資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資金結構上追求配比性、資金運作上追求增量籌資的同時更加註重存量籌資、籌資渠道上追求以信譽取勝、融資方式上要選擇最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融資方式。張紅雨(2006)從銀行的角度分析,認為銀行應進行相應的信貸管理創新,樹立現代化的經營理念。正確處理執行信貸政策與支持經濟發展的關系、增加信貸投入與化解不良資產的關系、自身發展與支持中小企業搞活的關系,切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盡快建立健全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的組織體系。申珂(2007)指出要想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政府應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鼓勵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並給予擔保公司優惠;建立和健全對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幫助中小企業適時獲得商業性融資;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體系,更多的運用市場手段來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

此外,也有部分學者通過對比美國及日本中小型企業融資模式,提出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解決之道。彭媛媛(2008)對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在美國,政府鼓勵企業到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同時由中小企業管理局提供貸款擔保,設立面向中小企業的投資公司,對於那些融資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政府也會提供資助;日本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主要是由政府出資成立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民間的中小金融機構能能夠成為解決日本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力量。為了促進中小企業進行更好的融資,政府應健全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地方性商業銀行,積極拓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 上一篇:中國有姓田的人嗎?
  • 下一篇:常州商業貸款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還款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