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他放棄了銀行工作的“金飯碗”,以獨特的眼光進行投資,大獲成功,使他之前籌集的20萬基本資金翻了約10倍。
之後通過投資和兼並成為60多家公司的掌權者,積累了數百億資金。
他是中國首屆“世界青年企業家獎”獲得者,是20世紀末著名的“商業奇才”和“並購之王”,被譽為“北京李嘉誠”。
然而,他最終因涉嫌雇傭殺人犯被判處死刑。在宣判前,他捐出了價值495億元的資產來挽救自己的生命,但法律沒有憐憫之心,他最終被判處註射死刑。他就是袁寶靖。
1966 2月,袁寶靜出生在遼寧省遼陽市的壹個貧困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
家裏的經濟主要靠父親支撐,生活非常艱苦。我的父親沒有因為貧窮而放棄幾個孩子的教育,並盡力讓他們學習。只有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後來家裏又多了兩個孩子,生活更加艱難。
袁寶靜8歲時,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到農村的親戚家,這對袁寶靜的影響很大。他曾暗暗發誓要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
就這樣,袁寶靜做了壹些簡單的農活來幫助家人,同時努力學習。他的成績非常好,總是名列前茅。
他的幾個兄弟姐妹都因為學習不好早早輟學了,最後只有袁寶晶堅持了下來。
從65438到0983,袁寶靜在遼寧二中讀完高中,參加高考。
他想去北京。高考成績出來後,他的分數達到了錄取標準。但是錄取院校不夠理想,袁寶晶不願意將就。他選擇在壓力下重復這項研究。
這個決定很難,因為袁寶靜的家庭條件普通,之前學習的費用很難湊齊,復讀需要很多費用。袁寶靜說,自己可以壹邊學習壹邊打零工掙錢。
就這樣,磕磕絆絆的兩年過去了,1985年,袁寶晶第二次參加高考,這次他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
那年夏天,19歲的袁寶靜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在這趟火車上,他遇到了王興,從此與他糾纏不清。
王興比袁寶靜大八歲,而此時,王興的人生正值巔峰。從警校畢業後,他成為了壹名刑事警察,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他年紀輕輕就被提拔為遼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專案隊長,在冉冉可以說是壹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1985被局裏派到北京公安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
袁寶靜很羨慕穿著警服、身體健康的王興,主動幫他放行李。在王崛起之初,他並沒有註意到這個涉世未深的窮小子,但他在後來的聊天中發現袁寶靖非常不平凡,他從小就有雄心和抱負。
袁寶靜上大學的學費是家裏東拼西湊湊出來的。他不忍心向家人要太多的生活費,所以他入學後試圖打零工自給自足。
袁寶晶的書法非常漂亮。他找到了壹份幫助老師抄寫書籍的工作,每壹萬字他可以得到2元錢。後來,他找到了壹份幫助壹些公司寫信的工作,每1000字他可以得到5元錢。
袁寶晶還經常參加學校的運動隊,這樣他每天可以得到兩毛錢的餐補。
久而久之,袁寶靜漸漸有了壹點積蓄。他用這些積蓄買了壹輛二手三輪車,將生意擴展到學校之外,並在北京街頭賣壹些日用品等雜貨。
在大學期間,袁寶晶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商業頭腦,他不僅打零工,還在聖誕節和元旦假期在學校賣明信片和賀卡,每次從家鄉回來,他都會帶著當地的土特產去學校賣。
王興偶爾會去他在袁寶京的學校參觀,欽佩袁寶京的辛勤工作,並偶爾支持袁寶京的小企業。
兩人也逐漸成為了朋友。
經過兩年的摸爬滾打,袁寶靜不再是那個剛進校園的新手。他已經成功走出新手村,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他想留在北京,並盡早開始計劃。
在大學期間,他成功地展示了東北人的熱情和大膽,加入了學生會,並通過展示自己的魅力成功吸引了壹位北京女孩。這個女孩是他的第壹任妻子宋海雲。
坦率地說,他和這個女孩結婚的原因是他想留在北京。
1989,袁寶晶畢業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進入銀行工作,是當時令人羨慕的金飯碗。
但袁寶璟並不滿足於此。在銀行工作三年後,他辭職了。
這壹舉動看似魯莽,但實際上他早已計劃好了壹切。他註冊了郝建實業發展公司,這是北京郝建投資集團的前身。
這時,袁寶晶上演了商業奇跡。
結合前期的市場調查,他發現“小黑麥”項目將技術與傳統相結合,改善了傳統小麥的缺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他把前期積攢的20萬全部投入到這個項目中。
袁保京的20萬元,其中654.38+萬元用於購買優質“小黑麥”專利,5元用於土地租賃,其余5萬元用於支付化肥和人工費用。
在接下來的半年裏,袁寶靜在田間勞作,等待小黑麥成熟。
半年後,小麥成熟了,由於黑麥的突出優勢,它很快占領了市場,遍布全國各地。
袁寶晶也在做生意後獲得了他的第壹桶金200萬元。
在不到壹年的時間裏,他的資本增加了10倍。
此後,他將目光轉向了金融投資行業。他有獨特的眼光和遠見,投資了壹些瀕臨破產的企業。這些企業起死回生後,給袁寶靜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之後,他通過向銀行抵押的企業貸款獲得營運資金,然後收購其他企業,等等。
到1996時,他擁有60多家企業。賬面資產總額達30億元。
此後,郝建集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成功上市。
在袁寶競30多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億萬富翁,享有“北京李嘉誠”的稱號,而在袁寶競32歲時,他成為第壹個獲得“世界青年企業家獎”的中國人。
如果沒有1996的事件,袁寶競早就可以安然度過余生,更不用說壹路高歌猛進了。
但財富是感人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貪婪往往會讓人做出瘋狂的舉動。
如果袁保靖在投資受挫時不想買兇殺人,他就不會坐牢;如果王興不辭職成為壹名殺手,他不會為他後來的行為付出生命。但是生活沒有如果。
時間回到1987。王興離開北京,安心回到遼陽公安局當他的支隊長。
然而,王興和袁寶晶的關系並沒有就此止步。看著這個小夥伴壹路走來的生活,王興也很羨慕。
1992年,王興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從派出所辭職,去了袁寶京。幾年後,雖然他的收入比警察局高得多,但他未能成就壹番事業。
1996期間,袁寶靜在四川的期貨投資受挫,經濟損失高達9000萬。原本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袁寶景非常不甘心。通過分析,他認為當時負責四川期貨業務的劉漢做錯了事情。
此時的袁寶璟是壹個聞名全國的富豪。自然,他是不甘心就這樣吃個啞巴虧的。他想報復劉漢。
有壹天,我在《元寶鏡》裏和王興聊天時,無意中透露出教訓劉漢的想法。我可以殺死或殘害他。
王興主動請纓,接受了任務。
過去,國際刑警組織主動充當殺手。主要原因是袁寶競開出了1.6萬的高價。
在過去的幾年裏,王興的正義之心早已被磨破。現在他可以為了利益毫無顧忌地拋棄底線。
1997年初,王興和別人去了四川。然而,他認為這壹切都太簡單了。劉漢可以控制四川的期貨市場,但他不是壹個普通人。暗殺以失敗告終。
隨後,王興在郝建集團得不到重用,他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他們之間經常發生矛盾。1997年秋,王興離開袁寶璟,回到家鄉另起爐竈。
接下來的幾年裏,王興的生意沒有起色,日子過得有些拮據。他經常抱怨:我辭去了很有前途的警察局的工作,去北京和妳壹起在袁寶京。
但是妳對我視而不見,甚至在我離開後沒有給我任何經濟補償。它不夠有趣。
漸漸地,王興意識到了他們之間的身份差距。袁寶璟不再是壹個去北京讀書的窮小子,而是成為了壹個有錢人。他不再是最初的刑警隊長,而是壹個四十多歲、壹事無成的閑人。
心裏的落差越來越大,王興也漸漸轉移了其他的心思。在與袁寶晶的電話交談中,王興向袁寶晶暗示:我有妳曾經買過殺人犯的證據,所以妳最好給我壹些好處。
袁寶靖不肯妥協,沒有得到好處的王興也不肯罷手。過了壹些時候,他多次威脅袁寶靖:
如果妳不給封口費,我不僅會告訴妳謀殺的事,還會告訴妳挪用公款的事,這足以判妳刑!
這徹底激怒了袁寶靖,他開始殺害王。想當初因為9000萬,袁寶競就敢買兇,更何況這是對自己的威脅。
王興對袁寶晶的印象,大概永遠停留在勤工儉學的窮小子上,以為他以前是刑警,只要稍微威脅對方壹下,他就會聽話。他怎麽也沒想到,這壹次他給自己帶來了血光之災。
2001年,袁寶靖找到了他的二哥袁寶琦,他們秘密交談後決定除掉王興。隨後,袁寶琦悄悄回到遼陽,找到了他的堂弟袁和堂弟袁,並最終決定由袁來拍攝。
同年六月(11)的壹天,袁把王興騙了出來,在沒有備用刀的情況下刺了他十幾刀,然後走開了。
沒想到王興的生命是致命的,他被及時搶救回來了生命。
王興在感到慶幸的同時,也意識到袁寶靜不會善罷甘休。從那以後,他來往更加小心。
然而,他沒想到袁保靖殺他的心思會如此堅決。兩年後,2003年6月4日,10,袁寶琦和袁富寶再次開槍,用獵槍殺死了王興。王興倒在血泊中。這壹次,沒有奇跡。
由於受害人身份復雜,又是刑警身份,遼陽警方迅速成立“10.4專案組”開展偵查。
壹個多月後,他們在王興遇害點附近的河裏找到了兇器獵槍。
通過王興生前的通話記錄和與人的聯系方式,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鎖定在袁氏兄弟身上。他們發現袁寶琦之前在北京和遼陽之間有大量的往來。
5438+065438+2003年6月+10月,袁氏四兄弟除袁保靖外全部落網。同月,在北京警方的支持下,袁寶晶在郝建集團經營的公司被捕。
2004年9月,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袁寶敬、袁寶琦、袁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被告人袁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四名被告人均不服壹審判決,表示將上訴。
但人們都認為轟動壹時的“10.4案”已經塵埃落定。
沒想到,意外確實出現了。5438年6月至2005年10月,本應被執行死刑的袁寶靖被判處緩刑。
原來,袁寶晶為了保命,通過律師和妻子傳達了壹個驚人的消息,他將無條件向國家捐贈價值495億元的資產。
消息壹出,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根據當時的規定,如果袁寶晶的捐款是真的,那麽他的行為就是有重大立功表現,可以從輕處理
似乎人們已經認定袁寶璟可以通過這筆巨額捐款獲得“死亡金牌”。
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06年,“10.4”案再次開庭審理。駁回四原告的上訴,維持原判。
袁寶京、袁寶琦和袁包森被帶到刑場並被註射死刑。這起震驚世界的大案徹底落下帷幕。
袁寶璟的壹生,也就此結束。他在前半生,或者說在30歲之前所做的事情,真的是壹個商業奇才。但在30歲之後,他的生活出現了岔路口,再也沒有回來。最終,他壹次又壹次地犯錯,失去了生命。
生命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遵守法律也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照顧好自己,做壹個對社會有貢獻、充滿正能量的人,認真努力地生活。
中國知網;袁寶璟“超級財富”的毀滅之路;高唐;人民文摘;2006(05);